当堂反馈答案?且慢!
2024-06-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管建刚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管建刚
教育科学发现的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间隔训练,即学习和测试交替进行的“间隔学习”。我们的家常课上,任务一“学”,任务二“习”(书面测试),任务三“学”,任务四“习”(书面测试),遵循“学习”和“测试”交替这个学习的“黄金法则”。常有教师问,任务二、任务四的书面测试后,为什么没有当堂反馈?因为——
一、当堂反馈答案,导致学生不动脑
当堂反馈答案,大量学困生急匆匆擦去错的、写上对的,手忙脚乱之际,既没心思听分析,也没时间去思考。学生还会发现偷懒的秘密:不确定的答案不如留空,等教师“反馈”正确答案后直接搬上,既快又省心。学生不知道写上那个不一定正确但经过自己动脑的答案,那叫思考,看得见的答案是错了,看不见的思考力得到了锤炼。当堂反馈后,不少学生的答案仅是写在本子上的“正确”。
二、当堂反馈答案,导致不重视“读”
任务二的当堂反馈告一段落,已经进入任务三的“读”了,没改好答案的学生在想什么?总想着快点在作业本上写上正确答案。于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教师转身写板书,学生可以“抓紧时间”订正了;教师听同学读课文,学生可以在书本的掩护下抓紧订正了。几乎所有的语文学困生都有一个通病:不重视“读”。在他们眼里,“读”可有可无,可以偷工减料。当堂反馈会恶化这个情况。
三、当堂反馈答案,导致学生无所事事
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做错了,教师当堂反馈,错了的那一半学生也许受益了,没错的学生必然浪费了时间。当堂反馈,给教师整理、归纳的时间不多,于是“当堂反馈”时常成了“全面反馈”,造成大量学生陪听、被听。学生陪听、被听期间无所事事,无事必生非,课上的各种小动作、坏习惯就出来了。
四、当堂反馈答案,导致教师不了解实情
教师当堂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部分作业。当堂反馈后交上来的作业,答案都是改过的,教师无法把握学情。当堂反馈是“及时”了,代价却是“真实”的。“真实”比“及时”更重要。课上的“习”是“测试”。单元测试也好,期末测试也罢,哪有教师先反馈答案、学生改后再交上来评分的?作业像考试一样严格要求,考试就能像作业一样轻松笃定。
家常课不允许当堂反馈答案,并不是不要反馈。家常课要求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意志。如——“王同学读课文慢,大家自由读了一遍,他还在读第二自然段,但是王同学还是认认真真地读,规定时间能读完3 段绝不只读2 段,他像那只跟兔子赛跑的小乌龟,一只勤奋的小乌龟!”——这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张同学拿起笔,迟迟没有下笔写,因为他在仔细地读题干,并且在题干上圈画了关键词,这样的慢就是快、就是好!”——这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戴同学读完了两遍课文,我摸了摸她伸出的两根手指,冰冰的。我真心疼她,恨不得多握住一会,好让她暖和一点。然而戴同学毫不在意,好像冬天不存在似的!”——这就是反馈学生的学习精神。
课上,教师反馈的正确答案,基本上都属于结果性评价。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精神,才是货真价实的过程性评价。家常课的反馈原则:课上过程性评价,课后结果性评价。实施方针:当堂完成、当天批改、当天讲评、当堂订正。
当堂反馈答案?真的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