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的文化解读

2024-06-09李文斌

艺术大观 2024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现文化内涵

李文斌

摘 要:木版年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地处西北的宁夏六盘山木版年画,因其封闭的自然、人文环境,比较稳定地保存着传统木版年画原始、古朴的特征。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历代艺人在汲取、融汇周边地区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及审美习俗,创造六盘山木版年画质朴、粗犷、热烈的文化个性和原生态特征。六盤山木版年画是宁南地区独特的绘画样式,也是中国木版年画及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六盘山木版年画;文化内涵;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8-0-03

一、六盘山木版年画的文化渊源

2017年发现的固原市彭阳县姚河塬遗址,为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并在史学界推翻了“周不过陇山”的论调。被誉为“关中屏障”的北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因此,无论是从地域属性还是文化渊源上来说,六盘山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关陇文化圈”,该地区的传统习俗及民俗文化无不深深地烙上关中地区和陇右文化的“印记”。

(一)关陇文化圈的六盘山木版年画

以固原为中心的西海固地处宁夏六盘山地区,又称关陇地区,指六盘山主峰周边二百公里范围内陕甘宁三省区交界的一带地方。历代志书中有“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之谓,曾是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因其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历经朝代更迭,但作为古时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历代均有雄关固锁,古代史书及文人笔下称为陇右、陇西、关陇、萧关,是关中北面门户[1]。

另外,六盘山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积淀,历史上曾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地区,其所属的关陇文化圈,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3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繁衍的痕迹。六盘山一带,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场文化”遗址近百余处。据民间传说及经典史籍记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黄帝都曾长期生活在这一区域,开创了华夏民族古老的文明。

同时,六盘山地区也是周、秦先祖的发祥之地,西海固的地区方言也是关中官话中的一个分支,作为边陲要地的六盘山,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边关重镇,几千年来,这里的先民在解决无数次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的同时,创造了与其历史共始终,具有鲜明唯一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六盘山木版年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通过历代扎根于此的劳动阶层作为传承传播的载体,依然较为原始地保留了该地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包含了中国的儒释道及多神论的意识形态,提倡忠孝礼节,这一古老的民间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变化,它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也出现了多样性和独特性。

(二)六盘山木版年画的起源及发展

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区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上百年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逐渐吸收融合了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化属性,无论是从生活习俗上还是从题材内容或制作工艺上来说,和陕西、甘肃的木版年画有着一定的关联和渊源[2]。

1.六盘山木版年画的起源

每逢农历新年,六盘山地区的人们便在家中贴上镇宅降福的门神画、中堂画,还有各种吉祥图案的炕围花、窗花、灯花及传说故事画,用以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清代同治年间,现今的“非遗传人”任振斌爷爷的太爷任满斗在甘肃威戎以经营年画为生,最初是销售陕西的年画,后来自家经营了一家名叫“戎兴义”的年画商号,进行年画的雕刻印制,并销售到六盘山地区的农户家中。之后,任振斌的太爷任俊因为匪乱,沿着葫芦河一路从平凉的威戎镇举家迁到宁夏西吉,年画传给了任振斌的大姑奶奶任青莲经营。任青莲在临终前又将画版和印制年画的工具交给了任振斌的父亲任占川保管,任占川对这些老画版进行保管并补齐,还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印制销售,这些珍贵的老画版和传统技艺传到任振斌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印制的年画也成为老百姓用于装点居室、表达对生活美好憧憬的必需品。

2.六盘山木版年画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六盘山木版年画发展的过程中如同所有民间艺术一样,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鼎盛,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六盘山木版年画在传统作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过后,也开始慢慢转向萧条,似乎这也是传统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另外,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下,为了“生存”这一基本需求,人们不得不放弃其他的“奢望”,年画的销售与制作也迎来了断崖式下跌。后来随着现代印刷工艺的冲击,传统作坊式的手工艺更是摇摇欲坠,无奈面临停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到后来的20世纪60年代,木版年画行业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大多数的木版画板被焚毁,最后留存下来的六盘山木版年画画板仅有数块。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着手保护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精神遗产,六盘山地区的年画艺人开始恢复年画的工作,但由于材料、传统工具和传统技术的缺乏,恢复工作进程缓慢。随着传统木版手工技术遇到机器印刷技术的变革,其印制工艺烦琐,不能大批量生产,造价比较高等先天性的“不足”便暴露无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年画逐渐被机器印刷的毫无艺术审美的对联、门神所取代,六盘山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3]。

3.六盘山木版年画的现状

随着历史变革,其经历过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动荡、工业革命与技术的发展更迭、生活方式的变革及家族的变迁,因历史及人为等种种原因,六盘山木版年画这一独特而鲜明的民间艺术形式历经磨难一路走来,能够流传至今实为不易。好在这一现象及时引起政府的重视。2012年六盘山木版年画被列为第三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任振斌先生被确定为第六代“六盘山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家传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仍然一代代流传下来,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

任振斌先生出生在一个以木版年画的雕刻、印制、销售为生的家庭,从小备受熏陶的任振斌对这一世代相传的木版年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木版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画,现今我们说的新年贺词、祝福的年话,如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都可以在年画中找到。”任振斌说,六盘山区木版年画在宁夏具有广泛的影响,是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年画产地之一。

2004年,任振斌组织成立“宝印轩”年画社,对流传在六盘山地区的民间版画进行搜集整理,并联合其他傳承人对有价值有意义的老年画进行套色重刻,使六盘山区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再现光彩。在潜心整理几近失传的六盘山木版年画的几年中,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年画的画稿、雕刻、套版、兑色、印刷、晕染这一系列的传统技艺。通过继承传统手法和开发新版年画,他的年画印版已从最初常用的7套增加到60套,内容以传统吉祥图案为基础,突出地方特色,如根据六盘山地区颇为流行的《春官词》创作的《吉子图》以及《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任振斌还将“贴”式年画装裱为更加精致的“挂”式年画,让六盘山木版年画走进更多的人家[4]。

二、六盘山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

(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传统的木版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体现在题材内容上,还包括来自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独特的版味,使得它们具有一眼即可识别的特征,通过年画,我们能够接触到中国民间文化的诸多方面。

(二)它是宁夏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瑰宝

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更是其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因封闭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几千年来,比较稳定地保存着传统年画艺术古朴、原始、自由、夸张的特征。同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一样,在汲取、融汇周边地区年画设计的同时,结合地区文化特征,在历代民间艺人的继承和创造下,编制了较为系统的用色、造型法则。针对不同题材内容、采取不同的图式设计。六盘山木版年画构思想象丰富,图案造型古拙饱满,色彩简单凝练对比强烈[5]。

(三)六盘山木版年画题材广泛

传统的神话人物、传说故事、民间演义、吉祥图案、图腾符号等都是年画创作题材取之不竭的源泉。其稚拙夸张的表现手法、奇特的造型元素、自由烂漫的想象造就了六盘山木版年画质朴、粗犷、热烈的文化个性和原生态特征,从而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形态在宁夏大地上独具个性,异彩纷呈。

三、六盘山木版年画保护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对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独特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六盘山木版年画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元素的表现,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融入艺术作品中。保留了较为原生态的艺术特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文化标识,既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又承载起地方文化特色。对其创新转化发展,能激活乡土文化活力,也能够为日益现代化的乡村注入传统文化内涵,对丰富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呈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如平衡、和谐、对称、夸张等美学原则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图案、色彩和符号等的运用,传递出一种特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价值观。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另一方面,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等[6]。

(二)对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今天,我们坚定不移走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将推动中华文明的赓续和更新,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强大魅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六盘山木版年画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体现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向往及先民勤劳朴实、见贤思齐的美好品质。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的优秀基因,通过数字媒体的提取转化,结合城市乡村的景观设计,举办研学体验活动、非遗美术课堂等方式,丰富传承传播观念,并将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助推文化自信、乡村振兴。

(三)对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具有积极作用

六盘山木版年画因其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民俗特色,有着很高的开发转化价值。因此,寻找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保留传统年画艺术核心内容和内在精神的基础上,以大众审美为导向,加入时代元素,结合旅游文创,开发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这无论是对于传承传统乡村文化,还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在其传承与创新转化过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文化保护价值和传承意义。然而,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创新转化来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总之,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在题材、造型和技艺上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义。在当代文化教育领域中,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将为地方文化和艺术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六盘山木版年画艺术的传统特色,加强对其传承与创新转化的研究和实践,为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转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郝一泓.武强木版年画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2]本刊编辑部,伏兆娥,秦改梅.巧手聚万象 一剪绘锦绣[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8(12):16.

[3]潘阳薇.蜀乡画意——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地域性研究[D].四川大学,2021.

[4]冯骥才.年画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5]王树村.中国年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6]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价值体现文化内涵
浅析音乐表演艺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体现研究
意见领袖在微营销中的价值体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