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2024-06-08张佳辉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给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渗透正确的道德理念,给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德育;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张佳辉(1983—),男,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元和中学。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也就是说,人生的最高追求应当是道德追求,具备良好的品德,方能实现人生理想[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德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

一、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是教师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要有效利用这些德育资源,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围绕教学主题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并进行梳理、整合,再根据相关知识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基础知识、形成良好观念。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深在认真研读教材后,围绕“社会公德”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并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公德的目标,包括使学生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道德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社会责任的部分,也在通过插图等引导学生成为具备社会公德的好公民。教师在教学前,应当深入研读教材,仔细梳理教材中有关社会公德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整合到一起,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以便学生理解这方面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做负责任的人”小节中的插图,让学生明白,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等道德要求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此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小青的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青行为的看法并讨论为什么小青这样做。通过这样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会对社会公德形成初步的认识,还会明确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意义,并愿意自觉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道德要求。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深入研读教材,将分布在教材各处的特定主题的德育素材串联起来,让不同课时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清晰、有序,让学生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把抽象的德育概念与真实的人、事、物结合,由此形成良好的观念。

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德育方向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2]。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为指导,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据此明确德育的方向、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級下册教材中的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德育的方向。教授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逐步形成法治精神。具体来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自由的内涵,厘清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成为遵纪守法、坚持公平与正义的好公民。在研读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内涵,领悟自由、平等的真谛,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知道坚持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3.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对维护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并掌握守护公平与正义所需的技能;4.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知道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合理的方法维护公平与正义,形成法治精神。由此,教师可以明确德育的方向是让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崇尚法治精神,并坚持公平与正义。接下来,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德育。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应当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并确定德育的方向,以确保德育内容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契合,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解读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明晰法治的内核与价值,了解法治对于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提高道德品质。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应该积极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的很多故事和插图来源于真实生活。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这些故事、插图,用鲜活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分析自己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主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可以组织选举课代表活动,据此引导学生理解民主这一概念,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与民主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他们要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一名课代表,这名课代表需要负责这一学期的收发作业及和教师沟通、交流等工作。在学生进行民主选举前,教师需要在班级范围内公示选举时间和选举要求,并鼓励学生自荐或推荐候选人。接下来,教师需要公示候选人的学习成绩、品行等情况,然后鼓励学生据此进行选择。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让学生选出最佳人选。在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会了解与民主相关的知识,对于什么是民主、为什么我们需要民主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还会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知道如何遵守相关规范参与民主选举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较为透彻,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思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掌握遵守社会规范的要点,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树立道德模范,营造良好氛围

在渗透德育时,教师也要重视榜样的力量。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选拔道德模范,并让学生了解道德模范的事迹,由此营造良好的氛围[3]。

(一)选拔先进模范

教师可以将一些热爱学习、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关爱他人的品德高尚的学生立为道德模范,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让榜样发挥力量,推动全班学生共同成长。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后,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学生参与评选道德模范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本课对于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美好的道德品质的描述,推举心目中的班级道德模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推举时,不仅要说出道德模范的名字,还要说出推荐的具体理由以及可以反映该学生美好品质的具体事迹。在参与这个活动时,学生需要分享自己推举的同学具有的美好品质、交流自己得到的帮助与支持,还能够说出自己对同学的感激之情。由此,学生会更加了解彼此。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会更加全面。学生还会认识到美好的道德品质所带来的影响,萌生向他人学习的强烈意愿。最后,教师需要带领全班学生推举出一名道德模范,并让全班学生向这名学生学习,使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学生发现同学的优良品质,并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让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二)教师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要有效渗透德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德、敬业的精神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座灯塔,指引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提及的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带领学生分析教师的工作,让学生了解教师的高尚品德、敬业精神。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得到的来自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付出的辛劳,感受到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并由此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的理想。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用实际行动让学生了解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并使学生从教师尽职尽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行为汲取养分,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五、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长期、大量的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探索,让学生逐步习惯践行良好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探索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社会规则被写在警示牌、宣传栏上,比如公园里的“不要采摘花朵”“不要践踏草坪”标语、卫生间里的“请节约用水”标语、马路边的“喝酒不开车”“禁止通行”标语等,大家在进入公共场所时,需要注意观察,按警示标语行事;但是还有一些社会规则没有被明确展示出来,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在检票时大家需要排队检票、在公共场所不可以大声喧哗和嬉戏打闹、在景点不可以随手乱扔垃圾等。为了保持公共场所的和谐,学生需要主动去了解和遵守上述规则。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组织趣味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探索,了解良好行为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

结语

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教学时积极渗透德育,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充分發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凤云.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讨[J].教师,2022(8):66-68.

[2]任玉玲.立德树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6):45-48.

[3]陈金花.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学周刊,2024(2):152-154.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