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水活动:幼儿成长的摇篮

2024-06-08徐宇翔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幼儿教育

【摘要】沙子、水同为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灵活性。将沙水活动融入幼儿教育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文章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沙水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沙水活动;幼儿教育;策略分析

作者简介:徐宇翔 (1999—),男,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凤岭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教师应重视幼儿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与自然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使其快乐地成长。而沙水活动既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又是幼儿发挥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主要渠道。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沙水活动,创建趣味环境,优化材料投放,设计驱动性的问题,提升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优化活动设计,提升活动效果

(一)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活动目标

在设计沙水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素材搜集,还要明确活动目标,规划活动流程。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提炼、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活动目标。一方面,针对探索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探索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目标。另一方面,針对探索能力、理解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难度较低的活动目标。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为了践行项目化学习,教师可以将零碎的活动转化为实践项目,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幼儿乐于参与,并尝试着自主参与、自主践行活动目标[1]。

以探究“如何引水”为例。在沙水活动区,笔者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水龙头,如何将水龙头里的水引到活动区?”幼儿回答:“我们可以用接力的方式,用水盆将水端到活动区。”笔者继续假设:“如果大家不可以动,应该如何将水龙头里的水引到活动区?”这时,幼儿环顾四周并提出新观点:“我们可以把PVC管道插到水龙头上。”针对幼儿具体的想法,笔者创设相应的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规划“如何布置管道”,并将理论付诸实践。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受年龄的限制,幼儿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新问题。比如,有的幼儿在摆设管道时会产生“如何让管道里的水流速更快?”的疑问。围绕新问题,笔者预留出充足的探索时间,引导幼儿利用周边的砖头抬高管道,加快水流速度。

活动目标的设计讲求科学、合理。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幼儿为主体,从他们的疑惑、实践中提炼活动目标,让幼儿围绕活动目标,输出自己的想法,并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

(二)引入小组合作,优化活动设计

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沙水活动效率,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这一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幼儿需要共同参与活动目标制订、活动内容规划、活动步骤规划、评价标准规划等环节。其中,在活动内容规划环节,幼儿需充分考量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制订实践步骤。虽然,幼儿的诸多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但他们可以借助互动、讨论与合作明确如何实践以及如何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以“运沙游戏”为例。根据游戏要求,幼儿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以竞赛的方式从沙土游戏区向建筑区运送沙土。在游戏前期,笔者引导幼儿:“如果你们是小小施工队,现在需要搭建一个火车站,你会如何构建?”从后续的游戏反馈来看,大部分小组有意识地划分成员们的角色。比如,有的幼儿担任“建筑师”,绘制出“火车站”的模样;有的幼儿担任“沙土运输工”,将大量的沙土运送至指定区域;有的幼儿担任“沙土建筑工”,以图纸为基础搭建“火车站”。由于上述环节均需使用具体的工具,因此幼儿尝试商讨:应使用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应如何使用?经过讨论,每个小组形成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为提升各小组的实践效率,笔者及时跟进幼儿各个环节的推进流程。相较于独立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具备更强的自主性。

小组合作建立在幼儿充分理解任务内容、目标、标准的基础之上。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沙土活动,幼儿既能开阔视角,增加知识积累,又能从整体的角度探究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探索[2]。

二、创设教育情境,激活探索欲望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理性思考

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场景,幼儿能激活探索欲望,调动知识积累,利用旧知解释新知。沙水活动的合理融入可以起到“创设活动情境”的效用。一方面,真实的沙和水可以营造出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以生活场景为前提的游戏场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思考动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沙水活动并将其转化为活动背景,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幼儿逐步形成理性思考[3]。

为了让幼儿充分理解、感受沙的特性,笔者在沙水活动中创设了“海边”这一游戏场景,以“海边的沙滩上有什么?”这一话题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沙滩上有小螃蟹。”“沙滩上有沙滩椅。”“沙滩上有遮阳伞。”针对幼儿各不相同的回答,笔者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沙雕。比如,有的幼儿以幼儿园为基础创作沙雕城堡。再比如,有的幼儿以生活中的小动物为参考创作多元的沙雕作品。针对不同的作品内容,笔者设计“沙雕分享会”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沙子有哪些特点?要想让沙雕更加坚固,需要怎么处理这些沙子?”幼儿从此前的实践经验出发,展开深入分析,提出:“我们可以在沙子上浇水,这样沙子就可以黏合在一起了。”“我们可以把沙子灌注到指定的模型中,通过压实里面的沙子,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紧实的沙雕。”虽然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但他们可以依靠合作、讨论摸索出问题的答案。

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讲求循序渐进。教师将生活情境与沙水活动相结合,通过在游戏中创设具体的场景,让幼儿尝试着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名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前期的信息搜集工作。

(二)投入适当材料,营造游戏氛围

沙水活动离不开游戏材料。为了活跃游戏氛围,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将选择材料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此过程中,幼儿既能了解每一种材料的应用场景,又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探索积极性会更强。此外,对于好奇心、探索意愿较强的幼儿来说,自由且宽松的活动氛围无疑会加强幼幼互动、师幼互动[4]。

例如,在开展沙水游戏前,笔者向幼儿提问:“如果我们要和小伙伴一起到海滩上玩,可以拿哪些道具?”接着,笔者带领幼儿走进道具区,让他们思考每一种道具的应用场景及用途,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带着小水桶,小水桶既可以装水,还可以用来运送沙子。”“我们可以带着小铲子制作沙雕。”针对没有被幼儿提及的“尺子”“标杆”等道具,笔者鼓励幼儿思考:“这些道具可能有哪些用途?”在师生互动中,幼儿知道了“尺子可以测量沙雕的尺寸”“标杆可以用来指示地点”等,逐步加深对沙水活动的理解。

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要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予以幼儿循序渐进的引导。凭借“一问一答”的沟通方式,幼儿能不断输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暴露出思想的局限性。针对幼儿的疑惑和问题,教师既可以为他们答疑解惑,又可以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三、加強活动管理,推进教学进程

(一)注重有效管理,提升活动效率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教师在设计沙水活动时通常秉承“自主探索”的理念,以“放养”的形式为幼儿预留探索时间、空间。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且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在日常的活动中,幼儿常常存在缺乏探索目的性的问题。为了调动幼儿的探索积极性,推进活动进程,教师需要从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加强对活动的专业管理。当幼儿意识到讨论、探索时间是有限的后,他们就会尽可能地高效规划、设计活动步骤。此外,在专业引导层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以他们的探索成果为基础,展开过程式、评价式的引导[5]。

以“探究沙地的吸水性”活动为例。在活动伊始,笔者布置体验任务,引导幼儿探究不同沙子的吸水性。从实际的反馈来看,幼儿虽然能积极参与活动,将水倒在指定的沙地上,但他们往往缺乏探索的目的性,只是一味地向沙地中倒水,并未统计“相同体积的水倒进不同的沙地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原本完整的活动分割为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的小活动,以“不同的沙地的吸水性如何?”“如何印证自己的观点?”等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探究。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根据探索流程提出猜想、践行猜想、得出结论、进行复盘。比如,有的小组认为,相比于沙地,松软的泥土吸水性更好。针对这一猜测,该小组制订实验计划,将一整杯水分别倒在沙地以及松软的泥土上,观察哪一种土壤吸满水的速度更快。幼儿沿着设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凭借循序渐进的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

基于不同的任务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针对难度较低、实践步骤较少的探索任务,教师可以考量幼儿的实际情况并压缩探索时间;针对难度较大、实践步骤较多的探索任务,教师可以适当延伸探索时间,并协助幼儿展开实践。

(二)优化活动评价,推进活动进程

活动评价应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内容为参考。基于沙水活动的内容以及幼儿的探索成果,教师可以给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具体的活动评价标准,让幼儿展开自评与互评。从评价主体层面来看,幼儿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围绕具体的评价标准,幼儿能阐述自身的直观感受,输出自己的理性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记录幼儿的评价内容,审视他们在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名幼儿存在的问题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预留出充足的互评时间,对幼儿展开多元分析。

以“在沙滩上印下自己的脚印”活动为例。根据活动要求,幼儿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以沙地为载体,印下每一个成员的脚印。“怎样才能确保脚印是完整的?”“不同伙伴的脚印有哪些差别?”“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伙伴们的脚印?”结合循序渐进的任务,各小组制订实践流程,展开探索。在课堂最后,笔者设计同主题的展示活动,让每一组幼儿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本小组是如何印下其他人的脚印的?”。围绕幼儿的作品,笔者罗列出“脚印是否完整”“印下脚印的过程是否合理”等评价要点,引导幼儿小组从多个角度展开互评。比如,其中一个小组针对一张脚印不完整的图画表示:“这张图片里的脚印缺少了一部分的脚掌,我觉得他们在印脚印的时候没有踩严实。”

活动评价旨在完善活动内容,复盘活动流程。基于具体的评价标准,幼儿从亲身实践出发,展开多元评价。每一名幼儿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在互评的过程中通常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考量他们在沙水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评价。

结语

总之,沙水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幼儿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要以提升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为最终目的,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沙水实践活动,通过高效的课堂互动,丰富幼儿知识储备,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孝燕.户外浸润式环境中幼儿沙水活动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0):54-56.

[2]秦湘云.一沙一世界  一水一童年:幼儿园沙水游戏初探[J].山西教育(幼教),2022(11):54-56.

[3]吴建芬.投材料,引发展:幼儿园沙水游戏中材料投放的策略[J].家长,2022(36):72-74.

[4]牛晓静.趣玩沙水区:中班幼儿户外自主探索游戏案例探析[J].文科爱好者,2023(1):216-218.

[5]顾姊璇.玩中学  学中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路径探析[J].新智慧,2023(28):105-107.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幼儿教育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