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2024-06-08刘月莹刘纯利
刘月莹 刘纯利 佟 杰
(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一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数逐年增多,经统计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约占DM 神经病变的75%[2],是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的病因是DM 患者长期居高不下的血糖浓度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其特点是大、小神经纤维的进行性损伤,最为多见的是以小神经纤维损伤为主的患者。在临床上,DPN 的主要表现为上肢及下肢末梢的麻木、发凉、瘙痒、疼痛等感觉方面的异常,DPN 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患者及医生均不易发现,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而加重,最终导致DM患者下肢溃疡、坏疽、间歇性跛行等不良结局,病情更为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治疗。DPN 症状多变、缠绵难愈,更为严重者可致终生残疾,患者在该病的危害下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同时该病的治疗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我国医保费用的支出,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DPN 的有效防治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1 中医对DPN的认识
DM 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此外,DM 还有“脾瘅”“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而DPN,根据临床表现和特点可以将其归属于消渴日久而致的“血痹”“痹证”“痿痹”“筋痹”“肢痹”范畴。其病因复杂,多因“虚、瘀、寒、痰”相兼致病,病机根本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俱虚,痰瘀阻络致病。
2 病因病机
DPN 根据症状特点属于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亏虚,痰凝血瘀,阻滞经络所致的“痹证”“痿证”(同“消渴痹证”“消渴痿证”)。如《证治要诀》提及:“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备急千金要方》云:“消渴之人……心烦热,两脚酸”“骨节烦热或寒”,《普济方》记载:“消肾,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王旭高医案》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指出消渴痹证的主要症状为肢体麻、凉、冷、痛等感觉异常。
消渴痹证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的是气血亏虚和气阴亏虚,标实则是痰瘀阻滞经筋脉络。隋晨晖等[3]以《黄帝内经》“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为切入点,认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异常是消渴日久,变为痹证的根本原因,发病特点为呈对称性的肢体感觉异常。贺燕勤[4]基于《难经》理论,认为消渴日久损伤五脏,并将消渴痹证分为五个阶段:损肺及皮,治以益气;损心及血脉,治以活血化瘀;损脾及肉,治以益气化痰健脾;损肝及筋,治以柔肝活血;损肾及骨,治以补肾填精。梁晓春[5]经研究总结本病的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虚火耗伤津液,致血行不畅,瘀阻脉络,又因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瘀,筋脉痹阻,发为痹证。林兰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气阴、阴阳两虚为本,瘀、痰、湿为标,虚实夹杂相兼致病,病及肌肤、经络,乃至五脏[6]。
3 辨证分型
康世才等[7]根据本病病机阴虚内热、阴损及阳、痰瘀互结的特点,结合古今多位医家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将本病分为以下证型:(1)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以肢体刺痛、麻木,下肢挛急,伴见疲惫乏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瘀证,以肢麻、拘急冷痛,遇寒加重为主要表现。(3)痰瘀阻络证,以肢麻沉重、酸痛,大便稀溏、黏滞为主要症状,伴困倦,头沉昏蒙,纳呆。(4)肝肾亏虚证,以肢体痿软无力,甚者痿废不用为主要症状,兼以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孟繁章等[8]从三阴三阳对DPN 进行辨证分型并将其分为以下六个类型:(1)补阳还五汤证,多见于太阴脾虚者,治疗以益气活血、宣阳通痹为主。(2)归芍地黄汤证,多见于少阴阴虚者,治以清热滋阴、活血通络。(3)顾步汤证,多见于少阴气阴两虚者,治以养阴益气、活血通络。(4)阳和汤证,多见于少阴阳虚者,治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痹。(5)地黄饮子证,多见于少阴阴阳俱虚者,治以滋阴助阳、活血通络。(6)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用于消渴病后期继发血痹者,治以温经益气、活血通络。杨华等[9]将本病分为三种证型论治:(1)痰瘀湿阻,以燥湿化痰、散瘀通络为主要治法,选用化湿通络汤加减。(2)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选用自拟糖痛方治疗。(3)阴阳双虚、脉络瘀阻,以阴阳双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独活寄生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10]则将DPN分为麻木期、疼痛期、萎缩期进行辨证论治,麻木期分为以下三种证型:(1)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选用黄芪桂枝五物加减。(2)阴虚血瘀型,治以滋阴活血、柔筋止痛,选用芍药甘草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治以补气养阴、活血通络,选用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疼痛期分为以下两种证型:(1)阴阳俱虚、痰瘀阻滞型,治以温阳健脾、祛瘀通络,选用济生肾气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2)阳虚寒凝型,治以散寒通络、温经止痛,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萎缩期以消渴日久、肝肾亏虚为主证,治以补肾滋肝、益精填髓,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4 中医治疗
4.1 针刺治疗针刺通过刺激患者腧穴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通经脉、调气血、调和阴阳等功效。针刺治疗DPN 的针法多样,效果显著。马国庆等[11]治疗30 例DPN 患者,选取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冲阳、合谷、曲池七穴进行温针灸治疗,以益气温阳、疏经通络为主;经过4 周的治疗,患者症状、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显著改善。刘铭等[12]选取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40例DPN 患者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最终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韩豆瑛[13]选取胰俞为主穴加以辨证配穴,治疗组使用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DPN,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经过3 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到96.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也十分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栋才[14]以足三里、气海、昆仑、关元、太冲、悬钟为主穴,辨证配穴,在针刺得气后加以艾条行回旋灸法治疗DPN 患者;经过2 周的治疗,针刺加艾灸有效提高了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了患者后期患并发症的概率。
4.2 灸法治疗灸法治疗多采用直接灸法,至皮肤微红、发热为佳,有疏通经络、温阳散寒、帮助气血运行的功效。王丹[15]在注射甲钴胺基础上联用温和灸法,有效改善了DPN 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了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张倩雯[16]治疗DPN患者,用温和灸配合梅花针,施灸于膈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总有效率高达87.50%,口服甲钴胺片总有效率仅为78.79%。兰花兰等[17]用艾灸方法护理临床肢体疼痛的DPN 患者,给予患者艾灸仪施灸丰隆和足三里,共2 穴,有效地改善了患者肢体疼痛的症状,提高了DM 患者的生活质量。兰彩虹等[18]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以雷火灸,选取条口、足三里、解溪、阳陵泉等穴,对DPN 患者进行为期2 周的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局部冷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等症状。
4.3 敷熨熏洗类治疗中药贴敷、熏洗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以中医基本诊疗原则为指导,配伍相应中药,贴敷、熏洗患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等功效,简便而无毒副作用。在DPN 的治疗中,中药熏洗联合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十分可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张静等[19]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仪照射治疗DPN 患者3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证候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陈炫[20]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熏洗的方式治疗DPN,总有效率高达87.88%,远高于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的54.55%;其在治疗DM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过程中运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的方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吴静[21]选择DPN 伴手部感觉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加中药熏洗,有效改善了患者手部麻、凉、痛、痒等不适症状。刘华珍主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重用附片,善运用虫类药以及藤类药,根据患者病症特点,辨证选用相宜的药物对患者的患部进行熏洗,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地缓解了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22]。
穴位贴敷根据中医治疗体系,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经络腧穴治疗,选取中药及穴位,对中药进行加工后贴敷于体表,中药经体表渗透直达穴位,既发挥了中药的药性,又发挥了穴位的治疗作用。麦美秀等[23]将肉桂、吴茱萸以5∶1 的比例研末后,加白醋调成膏状贴敷于足三里及涌泉穴,以促进气血运行、温通经络为主,在改善DPN 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上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并减少了不良反应。陈志雄等[24]以加味芍药甘草汤为基本方,研末后以黄酒调制成膏,辅助治疗,贴敷于内庭、鱼际、三阴交、涌泉、足三里等穴位,30 d 后,有效改善了患者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以及TCSS 评分情况。吴淑琼等[25]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在基础降糖和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贴敷;经过28 d 的治疗,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压力及震动感觉阈值、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
4.4 内服中药治疗仝小林教授以阳虚寒凝血瘀论治DPN(痛性),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若兼有寒凝所致疼痛者给予乌头汤,治以温经、散寒、止痛,有效改善了患者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6]。冯峰等[27]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自拟中药糖末宁汤治疗DPN,有效地改善了患者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保护了受损的神经组织,改善了周围末梢神经的缺氧缺血状态。金燊懿等[28]治疗DPN脉络瘀阻证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加参蝎止痛胶囊,12 周后患者疼痛症状减轻,TCSS评分和犹他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杨丽梅等[29]选择60 例DPN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木丹颗粒治疗,改善了患者气虚阻络的症状;经过4 周治疗,患者肌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78.00%,证实了木丹颗粒可有效改善神经症状,利于患者感觉恢复。
5 小结
DPN 作为DM 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中医内、外、针、药对DPN 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传统中药组方治疗,具有全方位、多靶点的优势,且效果肯定,可以使患者得到综合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