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微朗读”教学
2024-06-08张雪
张 雪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新场乡民族小学,贵州 安顺 561015)
小学时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单单依赖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指导,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听课质量。怎样在家校共育理念当中,引导家长参与教学,促使“微朗读”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成为目前语文教师应当探究、思考的重难点部分。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也能够让学生抓好语文内容、知识的核心点,还能够加强现阶段学生在基础内容、理论知识方面的积累。久而久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结构和知识系统。为达到刚刚提到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从家校共育角度出发,同时在“微朗读”教学优势融入的基础上更快强化小学阶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新时期推出家校共育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微朗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目前学生的语言能力
“微朗读”教学活动以大声朗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感知能力等综合技能,同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语言技巧,如:语调、语速等来说明文本涉及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那么,在小学时期语文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展现“微朗读”教学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将语言方面能力进行提高、强化。
(二)有利于培养目前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时期设置的“微朗读”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就是在每天定时、定量朗读的基础上维护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进而针对“微朗读”教学来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体会及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长时间下来极易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在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展现“微朗读”教学的相关优势,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三)有利于促进目前学生的情感交流
目前,“微朗读”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微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感知到教师的关系、爱护,在较长的时间中容易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近感,对参与学生教育的家长也是如此,如:家长在“微朗读”教学活动中,会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以此进一步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又如:在“微朗读”的教学活动中,家长真正熟知阅读对现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基础内容、理论知识的优势,间接调动学生在阅读方面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
(四)有利于提升目前学生的文化素养
“微朗读”教学活动可以提升目前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朗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学生不单可以了解较多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而且还可以拓宽视野,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科目涉及的优美词汇、句型等;又如:学生在“微朗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记忆高级词汇、高级句型等。
(五)有利于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
“微朗读”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朗读,长时间下来容易培养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学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集体、个人等方面的朗读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学时期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由此发现,这样的教育模式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新时期推出的“微朗读”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内涵。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关注“微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进一步扎实学生的朗读基础,最终实现小学时期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新时期家校共育理念下展开小学语文“微朗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微朗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朗读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目前语文课程“微朗读”教学来说,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如:教材方面,虽然包含大量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往往缺乏明显的创新性、多样性,无法进一步满足学生对朗读的需求,也就难以增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朗读能力。
(二)“微朗读”教学方法单一、低效
现阶段语文课程“微朗读”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低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坚持沿用传统时期的教学方法,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空间整合,未能掌握“微朗读”教学对目前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作用、优势,如:有的教师缺乏对“微朗读”教学的深入研究、探索,也就不能在熟知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三)小学时期学生对“微朗读”的兴趣不高
小学阶段语文“微朗读”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能力及朗读素养。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依旧存在着学生对“微朗读”兴趣不高的问题,致使学生对“微朗读”教学活动产生厌烦、烦躁等心理情绪,原因如下:教师的“微朗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需求等其他方面的关注,最终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激起学生的热情。
(四)家长、学校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
家校共育是现阶段提高语文学科“微朗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时期的“微朗读”教学出现家长、学校沟通不畅的现象,也就使得一些家长对学生朗读方面的学习缺乏相应的关注、支持。另外,有的教师缺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不能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高效教学方案。
(五)“微朗读”教学评价并不科学
教学评价是小学时期语文科目“微朗读”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教师在“微朗读”教学中一直存在评价不科学的问题,如:一些教师没有对“微朗读”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的探究、探索,未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需求进一步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另外,某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在“微朗读”活动的分数,反而不能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需求,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
三、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进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微朗读”教学策略
(一)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微朗读”的兴趣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还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核心最终在于鼓励、激励教师进一步优化其教学设计,同时凸显家校共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微朗读”教学的整体优势。一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在进行“微朗读”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重心任务。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如:开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诗文朗诵比赛、交流会等活动,以此展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内在潜能、外在才能。以教师按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看哪个学生读得又准又快”的比赛为例,大多数学生在此类型比赛中的肢体语言比较多样、能够以滔滔不绝的状态参加。这样的比赛既能增长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朗读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素养。由此可见,设计科学化、合理化的阅读、朗读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习惯,长时间下来极易丰富小学时期学生的阅读体验。
另外,小学阶段“微朗读”教学是目前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只有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放在课堂之中,才会诱发学生对所阅读、朗读内容浓厚的兴趣,在较长的时间中容易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通过课本剧的方法激励、鼓励学生以前后桌为单位,一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担任“孙膑、田忌”等人物角色,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则担任编剧、导演,一定程度再现当年“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一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意识、参与意识及创新意识,且凸显了学生在小学时期的主体地位,从而比较轻松、愉悦地拉开“微朗读”教学的帷幕。同时,为检验小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水平,教师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田忌赛马我来讲”的微朗读活动,就是利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点击“我要朗读”,在进入朗读界面后,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字体等,紧接着点击“开始朗读”。随后,在结束朗读时,给录音配上心仪的封面,最终发布至班级群之中。这样的“微朗读”活动,和传统时期僵化、低效的活动相比,更吸引学生对语文基础内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在“微朗读”活动中的能力、素养。
(二)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引导,增强“微朗读”的效率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对文学等其他类型的作品产生“微朗读”兴趣之后,就会产生明显的内心驱动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目前学生对“微朗读”的兴趣,而且还要帮助现阶段学生把握“微朗读”的要领。这样的教学方向,可以进一步凸显“微朗读”教学方法的优势,有如下几点分析:
1.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
这一方法就是按照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师进一步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法。例如,《搭船的鸟》一文中出现“翠鸟”一词。为更快带领学生了解、熟知“翠鸟”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主要希望加强学生对文章中“翠鸟”的理解程度,长时间下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印象,从而拓宽学生在文学等其他类型作品的欣赏视野。
2.学生精细选择的方法
这一方法要求学生紧紧围绕着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的赏析、解读,通过由表及里、逐字逐句等方法阅读、朗读。那么,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应该在循循善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细读相应的作品,才能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通过长时间的引导、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投入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阅读氛围中,并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稳定的“微朗读”行为习惯。
3.学生速度选择的方法
这一方法通常是指学生在不发音、不朗读等途径中快速地体会、感悟作品的大致内容和主旨。在学生利用这样的方法时,往往需要以全神贯注、集中注意的状态收集、整合信息内容,即逐步清楚朗读时的重难点部分,并最终做出简要的评价。与传统时期学生运用低效、单一的方法相比,上述提到的方法反而会促使学生“微朗读”能力的提升,且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微朗读”经验。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刚刚提出的教学方法的优点,维护学生在这一时期参与“微朗读”活动的效果、质量。
(三)引导家长参与,展现监督的作用
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微朗读”习惯,直接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处于低学段的学生,往往不能尽快懂得有效复习的重要性;处于高学段的学生又会在相应的基础上逃避必要的预习、自主性的“微朗读”任务。因此,教师应当鼓励、激励家长在家里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监督。这样的方法容易培养学生心中萌发喜欢“微朗读”的习惯,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小学时期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必须在默契的角度中配合教师的工作要求。除了日常交谈、沟通以外,家长可以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微信、QQ 等软件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以解决目前学生在“微朗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在充裕的时间、空间中,某个学生家长用微信向小学时期教师说明此次参与“微朗读”活动时出现效果不佳、无法在精准与准确的基础上朗读出下发的内容等问题,教师在看到这名学生的问题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确保学生能跟上新时期背景下“微朗读”活动的进度、进展。
例如,在《火烧云》一课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可以把学生即将预习的文章“火烧云”的相关信息发送至班级微信群之中,目的在于要求家长共同关注、督促学生完成“微朗读”的教学任务,也就是以全方位、系统化的方式监督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朗读完成情况。在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让家长引导学生以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搜集整合“火烧云”的图片、成因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间接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火烧云》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平台的方法直接推荐现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最终激励、鼓励家长与学生进一步合作解决“微朗读”流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尽快实现上述提到的要求,家长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依据学生朗读情况,制定高效化的课外朗读计划;其二,在“微朗读”活动中,要坚持监督、督促的方法,以此增强学生在课外阶段“微朗读”时的能力、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拘泥于、沉迷于传统时期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微朗读”的教学活动,主要希望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和阅读环境,长时间下来极易调动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积极性、自主性及主动性。由此发现,新时期背景下的“微朗读”活动能够符合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学习需求、听课需要。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凸显“微朗读”教学活动的优势,以增加学生“微朗读”的效率。
[1] 赵娟红.传承经典提高素养——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汉字文化,2020,(04):100-101.
[2] 陈雪梅,李莉,孙晓玲.浅谈“诵读”对提升低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39-40.
[3] 王伟萍,赵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对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9,(S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