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2024-06-08左丽君
左丽君
(陕西省华阴市城关初级中学,陕西 华阴 714200)
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要从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探讨多样化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趣味性、探究性的数学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运用激趣教学模式,焕发高效数学课堂活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以激发学生内在兴趣为起点,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和学生具体学情,合理设计不同激趣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乐学、好学的数学学习者。
(一)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拉近师生距离、交流师生感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能够让数学课堂变得极具生趣,引领教学过程高潮迭现,让学生沉浸于风趣诙谐、幽默睿智的课堂氛围之中,以一种积极高涨的情绪融入学习和思考,调动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以学习“直线”的数学概念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一种高亢、兴奋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如通过生动的语气向学生描述:将直线想象成黑板边线的无限延长,穿过高山大川,直至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这形象化的语言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趣味化,引导学生产生一种浓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直线”的数学概念。
(二)利用趣闻轶事,激发兴趣
数学发展史中流传有不少引人深思的趣闻轶事,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介绍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闻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融入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解析几何的课程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直角坐标系的几何知识,可以向学生讲述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通过蜘蛛吐网的丝线联想到直线和曲线,继而灵光闪现,得知蜘蛛的位置正是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由此便发明出了直角坐标系,开启了奇妙的解析几何的数学旅程。
(三)结合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加深对初中数学知识的领悟。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材料,取长度分别为10cm、16cm、20cm、30cm的竹签各一根,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任取三根摆摆看能否形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观察和思考,在实践中探寻数学新知,理解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第三边”的数学规律,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中心对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取出若干个扑克牌,由学生任意抽出一张扑克,向其他同学展示,背对老师插入,教师通过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巧妙找出学生曾抽出的那一张扑克,其奥妙在于预先准备的牌中有若干张非中心对称和一张中心对称的扑克牌,通过适当整理即可排查得知,由此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拨动学生兴趣之弦,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观察并归纳图形的共性,形成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感性认知,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要立足于数学教材,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注重情境教学的科学性、知识的严谨性、活动的趣味性,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悟。
(一)巧设矛盾和悬念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采用巧设矛盾和悬念的方式创设情境,驱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和学习。以学习《算术平方根》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列出看似错误的算式,由于学生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借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算术平方根。
(二)结合学生经验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注重情境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从亲身经历或熟知的实际问题出发,加深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例,冬季罕见的持续低温和冰雪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威胁,尤其是电网系统遭受破坏,不利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为此必须重建一座电塔,要求电塔到相邻三个区县的电网距离相等,可以运用数学概念设置A、B、C 三个点,如何找寻一个P 点,使PA=PB=PC?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进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学习,理解如何在平面内找到一个点P,使之到其他三点的距离相等,从而确定电塔建造的具体位置,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又如在学习《众数》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商场购物经历,设置相关抽奖教学活动情境:在某商场开业的抽奖活动中,设计奖金总数为20 万元,一等奖1 万元,平均每份可达200 元,入店者单笔消费满300 元即可参与抽奖活动,且中奖率为100%。某同学拿到一张奖券,奖金金额为10 元,其他同学也拿到低于50元的奖券,然而当他们看到商场奖券金额分配表时,却心存疑惑,教师则趁机引入学生关心的课堂内容——众数,让学生理解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准确理解众数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到交互式学习场景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接受程度、学习基础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获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再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让学生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准确深入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不同性质。又如,在学习《黄金分割》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金分割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美丽图景,再对其进行变形,引导学生谈一谈比例失调的体会,总结和归纳让画面产生和谐美感的比例关系,从而接触和学习“黄金比”的数学知识。
三、巧用问题串,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问题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对“问题串”进行系列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提升数学思维,找寻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数学“问题串”,突破数学知识重难点
为了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足的课堂提问准备,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精心设计不同环节的“问题串”,注重“问题串”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逐步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和思考,达到突破数学知识重难点的目的。
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例,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就为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奠定了知识基础。结合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类、对比、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1.前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两个有理数相加分为哪几种情况?同号两数相加分为几类运算?异号呢?2.类比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其乘法运算分为哪几种情况?试着举例说明;3.观察所列出的算式,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在教师抛出上述逐层递进的问题之后,基于复习和巩固有理数加法的前提,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深入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从而突破知识重难点。教师设计例题进行巩固学习: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在登山队员登山时每登高1km 气温变化量为-6℃,登高3km后的气温变化是怎样的?
(二)在学生的疑惑处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巧妙设计提问内容,可以在学生的疑惑处进行发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探寻数学知识的内在奥秘。以学习《实数》一课为例,学生在探究面积为2 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的实际问题时感到困惑,因为运用现有的数已经无法描述该正方形的边长,为此教师设计如下“问题串”:1.为何要引入实数?数系扩充的规律是什么?2.如果a2=2,a 是有理数吗?a 是不是整数?3.计算并探究出a 不是有理数,那么a 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正方形边长开展研究。
由此可见,基于学生的困惑处发问能够对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启迪,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兴奋的探索状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和铺垫性
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把握提问时机,通过具有启发性、铺垫性的问题,降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步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以学习《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扇子的寓意导入正课,将扇子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进而提出如下问题串:1.弧长和圆有怎样的关系?2.对折圆形纸片,此时圆心角为180°,所对的弧长是什么?再将圆形纸对折,此时圆心角为90°,所对的弧长又是什么?2.若将圆心角等分成360 等份,则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什么?由此,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什么?3.要装饰扇子的花边,已知扇形半径为20cm,所对的圆心角为120°,试求花边所在的弧长为多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直观可视地理解和分析弧长与圆周长之间的关系,学会推导弧长公式的过程,并运用扇形弧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
(四)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度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适时提问,合理调节提问的密度,把握提问的时机,较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加数学活动体验,在对折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包含折痕的三角形,提示学生利用轴对称性剪出等腰三角形,进而设计相关问题:1.所剪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2.这个等腰三角形纸片有哪些边相等,哪些角相等?3.观察剪下的等腰三角形,大小、形状一样吗?4.归纳概括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尝试运用逻辑推理加以证明。在上述数学课堂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不同大小、形状的等腰三角形,逐步深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习运用不同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四、以任务作为驱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于各项任务之中,驱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所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和能力。
(一)数学任务的设计
教师要合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以具体的数学任务作为指向,完成特定的课堂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数学任务中的关键知识点,将重点放在如何完成数学任务上。因此,数学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巧妙地隐藏于任务之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情境性、探究性、层次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并在逐层递进的任务中迁移旧知、习得新知。
(二)数学任务的呈现
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辅助工具呈现数学任务,给予直观形象的感知铺垫,引领学生通过表象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驱动学生自觉探索数学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学习《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展开图,呈现数学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图的形状,猜想展开图与圆锥母线与底面圆半径的关系。
(三)协作交流完成任务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情境呈现数学任务,驱动学生利用教学模具或实物进行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数学应用思维和能力。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呈现数学任务,并借助于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具体数学任务:猜测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验证,再通过折叠、拼接、剪切等方式检验四边形内角和就是360°,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要聚焦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激趣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建构自己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