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善赋能“,美”泽生命
——威海临港区蔄山中学特色办学实践之路
2024-06-08刘志强
刘志强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蔄山中学,山东 威海 264400)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面临着教师队伍年轻化、生源不均衡、家庭教育缺位、文化认同障碍等诸多不良惯性效应的影响,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着力阐述学校特色办学建设的思路、举措与成果,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以期为农村中学特色办学提供借鉴意义,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打好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中学特色办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办学缺乏特色,课程资源匮乏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学校在课程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仅能维持常规的教学工作,想要坚持特色办学理念更是遥不可及,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特色发展也急需明确的方向指引。
蔄山中学始建于1970 年,校园设施设备陈旧,专业场室匮乏,学校办学缺乏特色,教育质量较低。师生只有传统课本,大量可用于学校课程开发的优秀本土教育资源失传或被遗忘。受制于学校办学条件、学生生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多种因素,学校办学发展缺少特色性,可利用的资源短缺,使得学校发展陷入困境。
(二)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是解决相关问题的突破口;明确教师专业化核心内容,是基础和切入点。农村学校受地理位置影响,交通不便,办学条件与城区学校相差甚远,限制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空间,导致部分优秀骨干教师流失。蔄山中学现有教师191 人,青年教师占比近53%,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青年教师教育热情有待加强。部分青年教师教学作风较差、纪律观念薄弱、师德意识缺乏,甚至不愿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不服从工作分配、上班迟到早退、教学工作安于现状,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高,近几年招聘的青年教师大部分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导致教育理论严重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上重讲灌轻启发、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评价上重差异化轻激励性、管理上重规范化轻示范性。如何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力,赋能青年教师(非师专业)快速成长,如何利用教师力量促进学校实现转型发展,是学校面临的、时代所给予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三)学生自我认同度低,意志薄弱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所共同期盼的事情,可是莘莘学子中英才毕竟是凤毛麟角。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及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底子较薄,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水平欠缺,造成学生自我认同度低、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控力较差、意志薄弱。
蔄山中学现有教学班60 个,学生近三千人。7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较为缺乏家庭教育意识,使许多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如何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身心、习惯、能力等各方面平稳过渡,激发其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二、学校特色办学理念体系
(一)立足政策要求,塑造时代新人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人做人是德育的根本任务,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从自我发展、眼前目标做起,开发自主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
(二)溯源发展历史,凝练尚美内涵
50 年的“名人教育”发展历程,让蔄山中学积淀了厚实的办学经验,确立了“尚美”名人教育这一办学特色。自2006 年,按照从“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步骤,学校立足实际,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打造了“向名人学习,在蔄中成才”的特色办学项目,从“向名人学习”中提炼出了“尚美”的思想。依托本土优秀人文资源,学校提炼出“尚美精神”——做最美的自己。为了进一步明晰学校发展定位,提出“培养求真、至善、尚美的好少年”的育人目标,逐步提炼出“见贤思齐择善尚美”的办学理念,丰富“一训三风”,凝练出了“尚美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创设优美环境、建设萃美课程、培育绽美少年、构建智美课堂、培养慧美教师、实施励美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尚美育人”体系。
三、学校特色办学的建设发展
特色办学是我国教育内涵发展阶段的追求之一,它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抓手。李醒东在《浅谈“特色学校”研究的必要路径》一文中提出,进行特色学校的研究,需要清楚了解制约特色办学发展的因素,探索合理的特色学校评价机制,深化对特色学校丰富内涵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解。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秉承“让每个生命都美丽绽放”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构基于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尚美育人模式,以“三为”教育为重要手段,从教师的“教”、教学过程的“研”、学生的“学”三个方面形成经纬体系,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厚植教师教育情怀,促进学校教育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根本性变革,探索出一条有特色、有实效、有温度、有高度的实践之路,实现师生崇贤尚美、明志乐学的内涵式发展。
(二)学生乐为:炽热善学,激活内在成长动力
学校以培养“绽美”少年为目标,以“四气”管理理念为总抓手,以一线双轨三融合教育模式(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校内外并行实施劳动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生产生活、公益行动)为主要途径,创新学生自主管理内外联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动机、信念,为学生打造健康、蓬勃、可持续发展的校内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生成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1.内练四气,筑建内生动力自主成长人格。
一千次空洞的说教不如一次真诚地唤醒。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分阶段确立自我管理关键词。初一养正气,以校园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文明用语“4+N”行动,引导学生从文明礼仪、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知礼仪,守规范”的人格底色,使学生明辨是非,养浩然之气;初二立志气,以“人格发展”为核心,通过系列专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品质,坚定远大理想信念;初三树勇气,以增值评价为准则,通过赏识教育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学生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气魄;初四展大气,以生涯规划课程为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未来生涯规划,反向激励学生以梦为马、发愤图强。
2.内外联动,打造学无止境无边界教育场
一个有“精气神”的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为此,学校以“内外联动”为实施路径,为学生打造健康、蓬勃、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培养学生成为内心充盈的行动派,为实现自我管理奠定了精神基石和扎实作风。
自主创设课程,发展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乡土文化特征,在国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发出集善美、智美、创美、力美、韵美为一体的自主创设类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善美课程:通过文化熏陶,润物无声,德善育美,包括《入校课程》《人生规划》《心灵有约》等。
智美课程: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以美启智,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有《甲骨里的中国》《春之声》《棋乐无穷》等。
创美课程: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育美,如《云翼飞行》《C++ 编程》《Flash 动画》《美食家》等。
力美课程:以强身健体、发展兴趣为目的,力量健美,包括《活力足球》《阳光健美操》《舌战群儒》等。
韵美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韵律导美,有校本课程《线之美描之韵》《青鹭雅音》《易美油画》《燕语莺声》。
成长体验类课程,绽放魅力。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充分整合了土地资源和尚美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励美果园、三味蔬苑、泽东农场,形成集参观、劳作、实验研究为一体的青葵科技生态园,开发出指向传统文化、跨学科学习、家校生活为集群的项目化劳动课程。
在传统文化方面,将二十四节气导入劳动实践活动体系。组织开展“惊蛰觅虫”“龙尾制作大赛”“芒种赶麦场”“劳动观察周”等节气主题活动。在跨学科学习方面,组织开展“梦想种子萌芽”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在家校生活上,开发“内训+ 外研”成长类劳动项目。“内训”依托农场劳动周、宿舍内务整理、卫生大扫除、厨神大赛等活动载体定期开展,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外研”以参观刘公岛、访姑娘仙山、青泉谷踏青等研学活动为契机,开展集废品、锄野草、品桑葚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回归自然。
此外,学校围绕德育十大主题,通过打造校园星闻、体育读书艺术三大节、入学入团两仪式等品牌项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教师善为:胜理行义,赋能学生生命成长
学校实现“三重搭建”,帮助教师建立持久输出的能力,积极引导有共同目标感的行为。
1.磨砺专业,搭建研训教一体的带题式教研新模式
学生的成长需要奔赴思想的高阶,教师的教学需要营造思维的训练场。学校坚持“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开展研训教一体的带题式教研。即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活动(带题教研之训)为切入点,以课例打磨(带题教研之教)为主要途径,以确定的主题(带题教研之研)贯穿课例打磨的全过程,建立了“一体两翼四支撑”工作机制。“一体”,是指由校长室统筹各部门组成实验小组,坚持面向学生主体不动摇;“两翼”指由课程专家和骨干教师作为两翼,对课题研究持续进行引领、示范带动和难点攻关;“四支撑”是指联合学科、科研、教改、实践四方面支撑工作程序。通过上述工作机制,我们逐步完善了教学教研的“三维空间”:依托两项省级课题和三项市级课题,积极营造“学习空间”,营造教育教学“实践空间”,营造各级评选比赛“展示空间”。
2.分层培养,搭建起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格”新层次
新教师主抓“合格培训”,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主抓“升格培训”,依托“明德云”学堂,每周一次“住读夜学、充能蓄电”;骨干教师主抓“风格培训”。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支风格鲜明、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3.使命感召,搭建温暖有爱学校新生态
学校将青年教师的物质与精神提升作为培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其生活之忧,为教师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多形式业务培训、外出培训,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四)学校作为:守正创新,打造尚美教育理想国
学校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形成“区域平台、课程引领、学校阵地、教师指导、家长主角、学生主体”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运行机制,教师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随时随事随机沟通,深层次促进了家校关系和谐发展。
1.专家引领,助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先后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进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进行专题式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家庭教育素养。
2.开放座谈,实现家校共育“零距离”连接
推选三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宣传解读办学理念、征集家长建议、开展食堂安全监督等,充分促进家委会“阳光”辐射带动,发挥其“智囊团”作用。开设“观课有思”“体育文化节”“同食一盘菜”“以青春之名唱响未来”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亲历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
3.千人走访,打通家校协作“最后一公里”
开展“全员家访”,通过上门走访,梳理问题清单、记录隐患个案、归类整理后复盘,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高度重视后进学生的行为转化和特殊学生的情感关怀,实行“认领包干制”,定期由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对这部分孩子和家长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处理情感和行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千人走访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助力群众满意度工作走实走稳。
四、结语
抚今追昔,教育简单,顺时而动,春华秋实;教育亦不简单,春日不迟,静待花开。我们的学生“乐为”,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成就美好的生命。我们的老师“善为”,学会读懂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成为未来学习与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变革者。我们的学校主动作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中,勇立潮头,浪遏飞舟,努力实现“让每个生命都美丽绽放”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