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看高职辅导员的精细化管理
2024-06-08赵鲜梅
赵鲜梅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工处,江西南昌 3300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肩负着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项职责,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的开展、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突发事件应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这就要求辅导员遵循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理念,将工作的具体任务细化到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和工作评价,形成闭环反馈机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的。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管理现状来看却不容乐观,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思维固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生源质量方面有很大改善,高分数段的学生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很多学生着眼于未来就业而选择高职热门专业。学生的变化意味着辅导员在管理中也要进行调整,但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缺乏主动求变的意识,管理思维固化问题较为突出,依然在用旧有理念进行学生教育与管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数量明显增多。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并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完全依靠个人的想法来开展工作,只能依靠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说,多数学校虽然开展了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但其培训周期很短,难以满足辅导员成长的需求,还需要其在现实工作中摸索,这也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三)管理方式不当,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00 后,他们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因此教育和管理的难度相对较高。虽然从学校层面来说一直在提倡要坚持以生为本开展学生工作,但部分辅导员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办法,辅导员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且缺乏与学生必要的沟通或交流,管理方法也较为生硬,这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师生之间出现隔阂,使得辅导员的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四)管理缺乏规划,导致管理效能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由于其生源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区别,学生构成主要是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两类,其层次差异较为明显,需要辅导员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成长规律进行长远规划,立足于学生四年发展需求循序渐进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部分辅导员缺乏对管理的规划意识,辅导员管理工作主要是基于学校要求而开展,或者是学生出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导致学生管理效能不高。
(五)管理力量薄弱,学生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高职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数量出现明显短缺的现象,因此很多辅导员所带班级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辅导员的工作量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多。虽然多数辅导员都重视学生干部的使用,以此来弥补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但部分辅导员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并未经过充分调研以及学生民意调查,导致学生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开展工作时经常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使得学生干部未能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补充。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颁布对高职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2014 年3 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正式发布,它不仅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也为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明确了路径和方向。
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职业概况中,阐明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义,即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基本要求方面,则是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守则、职业知识,特别强调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如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还有与之相关的实务相关知识,如社会实践、困难资助、网络思政、突发事件处理等相关知识;在职业能力标准方面,则把高校辅导员依据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理论和知识要求分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这些内容不仅提升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也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它的颁布也意味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强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来选拔、培养、考核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来严格要求自己,并把标准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精细化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指导下的高职辅导员精细化管理实施策略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亦是如此。高职院校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管理的精细化,这也是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同样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精细化管理,特别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实施,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进行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想做好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力争能够做到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需要辅导员强化学习和提升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1.以职业能力标准指导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职业概况中,专门强调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如辅导员入职培训不能少于10 天,而中级辅导员培训3 年要有12 天,高级辅导员则是8 年32 天,由此可以看出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高职辅导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自身的理论积累。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明晰自身职业守则。在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辅导员一定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明晰作为辅导员的职业守则,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育人为本、终身学习等,进而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够达到言传和身教的双重教育效果。
3.强化职业知识学习,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从新时期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要求来看,不仅需要辅导员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敏锐的鉴别能力,还要业务精湛,即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优秀的业务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这都离不开辅导员职业知识的不断提升。为了提升辅导员基础知识的厚度,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关注时政,还要博览群书,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性、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各种活动提供理论支撑;而专业知识中最为核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如党团建设、社团建设、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网络思政教育、突发事件应对等相关知识。其中,新生事物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这对每一位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既是新挑战,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需要辅导员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着力创新与重塑互联网话语体系,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平台,推动线上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融合。
(二)重视多措并举,丰富辅导员管理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因为高职辅导员工作面对的是已经成年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如果单纯地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教育或者一味严厉地要求,很难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也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且容易发生师生间的“对立”现象。对此,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多措并举来丰富辅导员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能。
1.导师带动,助力年轻辅导员成长。即高职院校要发挥骨干辅导员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导师制”模式来发挥优秀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同时,鼓励广大年轻辅导员积极主动地向优秀辅导员学习或者“借力”,助力辅导员成长。
2.强化引导,整体把握管理思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强、差异大的现实特点,学校还要强化对辅导员工作的引导,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无序性,而是要学会抓重点,从整体上把握管理思路。首先,要分清主次,管好关键的人,即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管好关键少数,尤其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学生;还要管好班干部,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这也能够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其次,要有的放矢,管到关键处,即辅导员要明晰工作重点,把必须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好,而不是事必躬亲。最后,要辨别事态,管在关键时,即针对繁杂的学生工作,辅导员要注意调查和梳理,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管好关键事件、关键时间,如学生安全问题要时时关注,而学生的学业、毕业和就业问题则要根据时间节点来有所侧重。
3.多方发力,提升工作实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管理工作是一项面对“人”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才可能做到“育人为本”,才能够做到管理的精细化。所以辅导员可以多方发力来开展工作,进而提升工作实效。首先,增强脚力,多了解学生。俗话说:脚下有泥,脑中有料。即辅导员只有多接触、多走近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特点与需求,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其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而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中的多数对辅导员还是有距离感,需要辅导员多到学生中间走动,多到班级或者宿舍中转转。其次,增强眼力,在观察中发现。教育和管理学生强调要因材施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也需如此,对此需要辅导员日常注意多观察学生,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目标等信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开展工作做好铺垫。最后,要增强脑力,智慧性地开展工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随着学生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辅导员不能程式化地开展工作,而需要多思考且从长远角度来审视常规工作中的每一项决定,把常规的工作一定要做扎实、做出特色,才能够推进精细化管理。
(三)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强调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守则要敬业爱生、育人为本。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和依赖学生,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在高职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因此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需求,提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此,辅导员要在日常中多转班,多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努力消除师生间的距离,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专业发展和生活需求。其次,建立学生代表谈话机制,辅导员可以定期与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和谈话,依据随机原则来选择代表,并耐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诉求,然后及时调整班级管理重点。最后,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了解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需求,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2.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保障,它对建立良好的舆论和风气也有积极意义。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辅导员制定管理制度一定要发挥学生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中来,把宿舍卫生、作息制度进行细化,同时也把日常考勤、出操、设备管理、请销假等纳入制度中,特别是要把涉及学生安全的外出、用电、交友等也进行明确规定,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为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干部培养,发挥引领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承担着协助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任务,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职辅导员一定要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首先,辅导员要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方式,多维度、多方面来对学生干部进行综合考察。具体来说,辅导员要改变个人完全决策的选拔机制,在于广大学生进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自荐和民主投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干部的初选,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笔试和面试相结合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干部的思想与胜任能力,再结合学生表现去分配相关岗位。其次,要强化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明确角色认知。即辅导员要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工作,使其知晓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自身的威信力,力争发挥其在师生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要建立并健全学生干部监督与考核机制。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重视发挥监督考核机制在学生干部培养中的指挥棒作用,对学生干部要依据其工作过程表现和工作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厚爱也要严管,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使其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真正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
(四)做好各项规划,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为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文件中特别强调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这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育人特色,也意味着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各项规划,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具体来说,高职辅导员要立足于学生未来岗位职业发展需求,从学生四年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整体需求出发来制定长期管理规划,如第一年工作重点立足于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而在大二、大三阶段则要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发展,特别是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大四阶段则要立足于学生就业需求,紧紧围绕学生特别关注的专业技能、职业发展、就业择业、学生成长难点等问题提前进行谋划。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辅导员也要做好每学期的短期规划,引导学生把握好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学习,认真做好职前的岗位实习或者实训工作,避免因为无序性带来的各种偶发问题。
(五)重视思政工作,充分利用线下线上教育平台
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最常规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但时代的发展使辅导员的话语体系面临着新的困境,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弱化了辅导员在常规线下思政教育的效果。对此,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调整思政教育工作思路,要积极创建和重塑网络思政话语体系。首先,辅导员要坚持正面导向,不做蹭热点的“伪思政”,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辅导员要结合学生实际,善于把博大精深的理论转化成平易近人的语言,给予学生理论上的精确引导;最后,要注意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避免简单的文字转载,而是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进行提炼和转化,力争做到以理服人、触及学生灵魂,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总之,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一定要重视精细化,要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细致、稳步地推进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