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2024-06-08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花城小学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驱动科学过程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花城小学 陈 渊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针对科学这一学科的开展应当注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以及科学责任等科学素养为出发点。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强化学生知识的启蒙指导,并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更好地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有效提升其科学素养。本文将立足问题驱动教学法,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问题驱动教学概述

所谓问题驱动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或者借助问题串的方式来进一步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理念与原则

(一)设计理念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把握两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理念:一是新课标的相关内容,二是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所具备的作用,教师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真正做到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核心。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参考相关建议以及知识建构图,来强化问题的设计。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小学科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另外,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思考每一个课堂教学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注重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如此一来,才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设计原则

在问题驱动下,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教师应当把握的首要原则,之所以强调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主要是因为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只有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问题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这一主体、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展开,才更有助于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生活性原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认知发展确实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的知识学习逐渐从依赖于直观的具体运算过渡到需要一定逻辑思维的抽象运算。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依赖具体事物进行思考和理解这一方面,缺乏良好的独立抽象能力。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真正把握生活性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从具体运算过渡到抽象运算,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支持和引导。如此一来,将有助于构建从生活走近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以上两个原则之外,还有很多可遵循的原则,如启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等,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所具备的作用。

三、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教师认同,提高教学质量

在探索一个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在态度方面的认同感将会直接决定课堂教学实施质量以及效率。因此,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便是注重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只有确保教师对课堂教学理念产生深度认同,才更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这一概念属于相对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可能会直接为学生讲解地球的运动,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记忆。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要想进一步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需要增强教师态度方面的认同感。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深层次分析与解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及优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增强对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结合教学需求,设计多元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来完成教学活动,其核心目标在于将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即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化。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呈现不同类型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效性。

以“植物的生长变化”为例,针对这一课时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任务型问题,将问题教学与任务教学有效结合,将任务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植物的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其生长过程。其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如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及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如阳光、水分以及土壤等。再次,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展开提问,如植物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展开的?最后,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以更好地提高植物生长速度。

在问题设计过程中,除了设置任务型的问题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强化问题串的设计,提出一系列层次性的问题和启发性的问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都应该指向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如此才更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任务型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探究,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导入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情境为教学起点,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不仅是一种课堂导入方式,更是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路径。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助于展开深层次思考与探究,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便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以及探究过程。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大家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思考,并随机挑选几名学生来回答。有的学生说:“通过分析能够发现,这一现象实际上揭示了地球自转的科学事实。”有的学生说:“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球体,因为只有球体才能这样连续不断地自转。”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继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请仔细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这一资料,并思考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是否发现了这一问题?哥白尼的日心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引导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还有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以问题为主线,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涉及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并深入探究。这些重难点不仅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挑战。因此,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问题驱动下,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做到结合教学重难点,以问题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为例,本课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公转相关知识,深入掌握四季的形成以及五带的产生。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地球仪、手电筒以及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问题设计贯穿教学始终。

例如,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假设太阳直立着自转或公转,那么太阳的直射点会出现在哪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年中还会存在四季吗?仔细阅读教材中与地球五带图相关的内容,思考五带的名称与界限,其中哪一带获得的热量最多?哪一带获得的热量最少呢?我国大部分陆地位属于哪一地带?”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指向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来展开设计的。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重难点来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探究方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五)强化教学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作用。这种优化作用不仅体现在问题设计层面,更体现在问题的提出及引导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完成问题探究,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问题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展教学评价,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完成问题的探究,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化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例,在问题驱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光所具备的传播特性,并提出以下问题:“大家觉得光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传播的呢?”其次,结合学生的具体回答情况,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阐述。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鼓励学生借助实验的方式进行解答。最后,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展开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的操作技能,以及问题解答所具备的逻辑性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如一些学生没有深层次理解光的折射现象。那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进一步完成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

事实证明,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确实对强化课堂教学评价设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反馈,还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继续深入探索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评价设计的优化策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驱动科学过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