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N”育人模式创新实践探析

2024-06-08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杨景香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少先队育人活动

■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 杨景香

基于以生为本、培根铸魂的理念,学校依托“润芽”名师工作室,探索出一个目标、四大模块、多条路径,即“1+4+N”育人模式。聚焦启思、融情、明理、导行四大模块,依据低、中、高学段学生心理特点,从五育融合角度细化知、情、意、行成长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成长为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习惯良好、人格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润芽”内容

(一)“润芽”启思

青少年思想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需要教师精心引导。教师要注重“品学结合”“思行结合”“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明心立志、开拓思维,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二)“润芽”融情

让“情感”浸润学生心灵,融入学生血脉,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遵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做到爱集体、爱他人、爱奉献,成为有温度的人。

(三)“润芽”明理

通过情境创设、活动推进、课程融合等,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明辨是非,做到出言有章、举止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成为明事理的人。

(四)“润芽”导行

开展有组织的实践教育,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笃行的人。

二、“润芽”途径

(一)课程培育路径——研发少先队活动课读本

少先队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能够强化政治引领,突出少先队实践的育人作用,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天津市少工委和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润芽”名师工作室以《我为队员上队课》为主题,撰写收录少先队活动课21节。课程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为章节,脉络清晰、主题突出。课程以队员为主体,选题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广大辅导员上好队课提供蓝本。

在实施过程中,运用选题有点、过程有趣、评价有情的策略,依据“边开发、边研讨、边改进、边创新”的工作思路,引导学生把“学”与“思”融合起来,把“学”与“践”统一起来。借助少先队活动课这一路径,助力队员筑牢信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增长本领,成长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活动培育路径——进行浸润式育人实践

德育以丰富的实践和自身的体验为基础。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展,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活动体验是师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国情、社情、民情的重要渠道。自主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高尚的品格、健全的心智。

国庆节前夕,组织学生走访天津文化中心。微仪式、微参观、微体验、微评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与变迁,感受祖国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2022年11月,学校以中国首次空间站授课为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清明节期间,学生通过学校发布的“一束鲜花祭英烈”云祭扫线上平台,了解清明来历,缅怀致敬英雄,通过献花留言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2704 人次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多样性、实践性、体验性等策略,通过深入践行实践性德育新内涵,努力探寻新规律,认真构建新模式,真正发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三)协同培育路径——丰富家、校、社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党和国家针对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进行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指通过学校枢纽和核心领导的作用,促进家校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以此凸显教育的立体化功能。

家庭即课堂,建立健全家委会制度,开设家长督学工作室,开通家委会实名制网络空间,建立校级家委会微信群,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管理中,第一时间了解各校区、各年级情况,实现互动融合,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家长开放日活动有效促进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中,针对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食品安全、办学环境等方面,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后及时向各处室反馈,并落实整改。

合作是资源,与社区合作形成教育社区联动;与兄弟校联合共享教育资源;与外区、外省市联谊取长补短。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慰问、劳动活动;与天津市妇联协作开展“我爱我家”好家风好家训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与王串场街水明里社区居委会共赴蓟州区组织“亲子大讲堂——走进森林,了解防火知识”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河北区福乐园养老院,开展爱心慰问活动;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团委组成“手拉手”互助小组,指导学生掌握急救技能;与天津市京剧团合作,开展国粹艺术进校园活动;社区幼儿走进校园,体验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并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家、校、社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着力构建的育人新格局。新的教育体系加快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高度融合的互动关系。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同步发展、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等策略,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体系,凝聚家、校、社同心同向的教育新合力,推动家、校、社协同投身立德树人的新实践,同心赋能学生成长。

(四)网络培育路径——拓展育人辐射圈

当前,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媒体深度发展,对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多年来,从传统纸媒到QQ、微博进入生活,再到“互联网+”带动社会发展,学校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聚焦新闻时政,用平台助力活动开展,扩大德育工作的“辐射圈”,以此凸显教育的数字化功能。

在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的背景下,打破传统班会的固化模式,将教育内容同时传递给学生和家长,组织教师编辑系列视频资料,利用公众号平台进行线上展播。2021 年1 月,学校承担天津市少工委录制“共克时艰守护家园”系列微队课任务。微队课在“津彩少年”平台播出。组织青年班主任推出11节系列微班会,以寒假“大礼包”方式在公众号推送,内容涉及心理健康、家校协作、安全自护、居家健身、习惯养成等多个领域,为“双减”后的第一个假期助力。

打破传统成人宣讲模式,将政治性语言儿童化,以学生红色宣讲团为星火,以新媒体平台为补充,以时政要闻为蓝本,汇聚红色之声,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教师宣讲、学生宣讲、专题板块的红色基因教育模式。学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创新形式、共享课程、组建队伍等方式,确保宣讲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宣讲内容小而精,实现启蒙教育的政治性和儿童性并存。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策略,以融媒体平台的不断创新赋能网络育人靶向发力,实现非接触的线上形式与面对面的线下形式优势互补,增强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润芽”新意

(一)用儿童化语言“讲”政治

在工作中,要及时捕捉常态生活中的育人因素,弱化“政治性”语言,引导广大师生在捕捉、解读、呈现、输出等阶段树立四个自信。在多项活动设计中,凸显小切口、近距离、重激励的特点,形成以科研促实践,以实践助启蒙的培养路径。

(二)以知、情、意、行成长目标促五育并举

总体目标引领下,依据低、中、高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可接受水平,从五育并举角度出发,细化知、情、意、行成长目标。形成常规工作不松懈、时政热点速融合、社会焦点不规避的工作态势,在多路径育人工作中,使教育目标落地。

(三)聚多路径之优长提高德育实效

注重将活动课程、研学实践、线上线下空间等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化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菜单式的宣讲专题列表、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内容等,可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可借鉴案例,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少先队育人活动
认识少先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