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学习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教学
2024-06-07徐雅萍
[摘要] 副版绘本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的补充或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针对当下教学中对此类育人素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以拓展性学习的视角,聚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探讨了副版绘本具备的知识补充拓展、辨析明理与行为指导、制作等功能属性。在实践策略上,通过选择教学时机,融入正文学习;丰富演绎表达,强化学习体验;注重课后延伸,加深学习影响等,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 拓展性学习;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教材使用
芬兰教育学者恩格斯托姆提出“拓展性学习”概念,他对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以及学习发生的过程性机制做了全新的探讨。所谓拓展性学习理念,强调学习是一个传递和转化文化的过程,学习需要在纵向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审辨性的横向整合。更重要的是,拓展性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实证知识且不断行动、反思的过程。由此可见,拓展性学习实则强调学习的知识积累与本土转化、内涵厘清与深度理解,以及探究实践与反思评判。
绘本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呈现方式之一,在相关教师教学用书中它被称为“副版绘本”。副版绘本是对正文的补充和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然而,目前课堂教学的副版绘本使用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设计意图不明,无法服务教学目标;学习情境不活,难以激发学习内驱力;巩固延伸不足,不能发挥深远影响等。拓展性学习的知识积累、内涵理解与行动评判正好为教材使用提供了有益提示。下面,基于拓展性学习的视角,聚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梳理分析副版绘本的功能类型,并探讨其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的功能类型
在教材内容编排中,包括副版绘本在内,各板块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年级的副版绘本旨在实现哪些教学目标呢?通过梳理其中的19篇课文,我们发现这些副版绘本主要服务于以下三类教学目标:补充拓展、辨析明理和指导制作(见表1)。
补充拓展类副版绘本是对正文的补充和拓展,在使用时,教师要注意通过正文表述的道德认知,引导学生从中了解或明确其所承载的主题,由此丰富或拓展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而激发情感或指导行为。如二年级上册第4课中的副版绘本话题之一“重阳节”,不仅有对教材正文秋天里的节日类型的补充,更有内涵上的拓展——尊老爱老思想与行为的渗透。该绘本通过小男孩与妈妈的对话,说明为什么重阳节也叫“敬老节”;又通过小男孩与妈妈一起为奶奶制作重阳糕,说明敬老爱老应该怎样行动。教学中,有别于教材正文,教师要用好该绘本所承载的道德认知,让学生知道和理解重阳节敬老爱老的内涵,进而鼓励他们从身边可做、能做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做到敬老爱老。
辨析明理类副版绘本是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明辨对与错、是与非。这样的绘本故事,在二年级的很多课文中都有出现。引入这样的故事,旨在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让学生又知道了一个故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绘本故事《小马过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的是“敢于尝试”,而不是仅仅读了一个童话故事或者认识了一匹小马。
对于制作类的副版绘本,教师要利用的是绘本提供的方法。如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张纸》中有一个《我们来做草稿本》的绘本,它分步指导孩子们制作一个草稿本。教学中,教师重点就是组织学生按照绘本呈现的制作方法,一步步尝试进行制作。
二、拓展性学习视角下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教学策略
(一)寻找恰当时机,与正文学习更融合
1.用在思辨处,加深道德认知
为了引导学生道德理性的自觉发展,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设置了一些辨析栏目。二年级的辨析栏目更加开放,加大了学生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辨析明理的副版绘本就可以放在思辨环节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明辨是非,加深对道德的认知。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中的副版绘本《守规则,懂礼让》,旨在说明遵守排队规则与礼让特殊人群的关系,能够体现规则与道德之间相互补充、融合的关系。教学时,可以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時间,让他们自己先阅读绘本,理解每一幅图,再自由发表看法。绘本中出现的排队过程,有人出去打电话,后来又回来,这算不算插队呢?对此,学生有自己的看法。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他们在多种意见中辨析,懂得了既要理解排队的规则,又要在需要的时候礼让特殊人群。
2.用在冲突处,引发道德反思
二年级教材关注细节与学生内在的体验,以及理性的分析。对于那些道德认知有冲突的细节问题,副版绘本的讨论交流,正好可以在联系生活中引发学生的道德反思。例如,二年级下册第8课《安全地玩》副版绘本《她会去玩吗?》中的怕怕害怕球踢到身上,害怕会摔倒。确实,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对不安全的要素过分强调,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出事故”上,一些学生本身内向,缺少主动性,就容易出现不敢参与进去玩的心理。教学时,就可以让大家来讨论怕怕为什么不敢玩,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怕怕的顾虑。鼓励学生在扮演“安全警示员”这一角色的过程中,尝试劝怕怕勇敢地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游戏,帮助“怕怕们”克服害怕心理。同时,也以这个绘本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当时的想法与心态,从而体验玩的快乐。
3.用在激情处,促进道德情感
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借助副版绘本,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能够被唤醒。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副版绘本中呈现的小男孩与妈妈一起为奶奶制作重阳糕,从身边小事做起,表达敬老爱老之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家中老人平日里会为自己做哪些事,比如做饭、送菜、接送上下学……一切看似平常,却花费了他们很多的心思。此外,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哪些事?泡杯茶、敲敲背、帮助干点家务等,这些只是举手之劳,却能暖老人之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感受老人关爱自己的一面,同时懂得要用实际行动来敬老爱老,能进一步体会到家庭的和谐与生活的甜美。
(二)丰富演绎表达,让学习体验更深刻
1.设置情境,在角色扮演中走进生活
角色扮演是由学生模拟或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模拟自身生活实际的场景,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经验,认识和掌握现实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进而培养生活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有些副版绘本,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静态的绘本演活,跟着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说话、思考。例如二年级上册第2课《周末巧安排》中的副版绘本《小宝,不可以》,它呈现的案例就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学生对小宝的心情能够感同身受。教学时,可以用情景剧的方式安排七名学生当演员,一人演妈妈,其他人分别演不同场景中的小宝。其余学生观看情景表演,并讨论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演一看,绘本中的小宝这个人物就回归学生生活中,学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小宝,容易联系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件。这样,大家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有的坦言兴趣班太多很累,有的说对所学的项目不感兴趣,只是大人逼着学。通过演一演学生更深刻理解了这一课的主题。
2.设计提问,在互动学习中反思生活
以副版绘本为例子,可以通过设计提问,在不断追问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习的互动,增强生活体验。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副版绘本《声音》,就是以出示图片配儿歌的形式让学生阅读。在讨论第四幅图“在博物馆里,我们声小了,听得见文明的声音”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博物馆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你在博物馆里都看到过什么?你现在还记得哪件藏品吗?你都知道关于它的什么?为什么你记得那么清楚?(或者提问:为什么你对它没有什么印象?)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博物馆的藏品在你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就在这样一系列联系学生生活的不断追问中,学生逐渐领悟到了小声说话的原因和妙处。来自学生个体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如遵守规则、公共场合意识等),也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中成为大家深刻的共识。
3.开展续编,在故事想象中创意生活
很多副版绘本的结尾都是开放式呈现的,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续编预留了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对绘本故事进行续编,引领学生提升道德认知,畅想未来生活。例如,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副版绘本《古诗词中的月》就是带有开放式结尾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两句有关月亮、中秋节的诗或者儿歌、佳句,也可以让学生续编有关月亮的各种奇妙故事,感受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拓展课后延伸,让学习影响更深远
1.“画”中展现道德认知
二年级的学生往往很爱画画,用绘画续编绘本或者表达对道德与行为问题的理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們小点儿声》中的《声音》绘本教学后,教师把教材要求“制作还有哪些地方也要小点儿声的观察记录表”改为“小朋友们,你还发现哪些地方小点儿声,学习、生活更美好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吧”。于是,学生纷纷画出了睡得很香的午休、整齐的队伍、食堂安静就餐等场景。为了让这些画能更长时间地激励他们自己,同时也提醒、感染其他同学,教师还可以把其中优秀的作品装裱起来,挂在学校的厅廊中。
2.“讲”中激发道德情感
教师应当积极联系学生当下的生活,将副版故事从与学生距离较远的“彼”拓展到更贴近实际的“此”,以使教材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中的《傣家竹楼的传说》副版绘本学习后,可以召开家乡“美丽山水故事分享会”;在《家乡物产养育我》中的《马头琴的传说》副版绘本学习后,举行“家乡物产推荐会”,让学生在“讲述”中拓展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
3.“评”中鼓励道德行为
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和保障。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副版绘本提出日常行为后设置一些长效的评价细则,以促进学生道德的持续发展。比如上文例子中,在学生制作完成草稿本后,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制作的草稿本进行评比,还要对学生每天节约用纸、爱惜纸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积分制的形式加以记录。具体来说,回收一份纸张可以积一分,废纸再次利用的可以积一分,每本草稿本认真用完的计五分。此外,还可以把学生的积分录入学校的智慧评价系统,期末进行总结评比。如此一来,将真正有效地鼓励学生落实良好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评”中实现道德养成。
[参考文献]
[1]Engestr?m, Y. Studies in expansive Learning:Learning what is not yet ther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6.
[2]魏戈.人如何学习——解读恩格斯托姆的《拓展性学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03).
[3]叶燕平.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班主任,2020(08).
[4]许宏,等.童心课堂: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5]李晓东,李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要求及教学应对——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4).
徐雅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