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战场
2024-06-07曾夏琰
曾夏琰
主要人物(年龄为第一次出场时年龄):
杨国安 男,24岁,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人物原型:扫雷英雄杜富国)
吴 峥 女,21岁,边境某医院护士,杨国安的女友(人物原型:杜富国之妻王静)
李 岩 男,22岁,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杨国安的战友(人物原型:扫雷战士艾岩)
冉贵浩 男,25岁,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杨国安的战友
杨国佳 女,20岁,边境某医院护士,杨国安的妹妹
杨俊乡 男,48岁,杨国安的父亲
李小兰 女,44岁,杨国安的母亲
杨国民 男,22岁,边境某医院医生,杨国安的弟弟
杨国泰 男,18岁,后为西藏边防军人,杨国安的弟弟
牛晓凤 女,22岁,村花,边境某村农民
牛金良 男,50岁,边境某村农民,村长儿子
小豆豆 女,10岁,牛金良的孙女
序幕
中越边境,山高坡陡,灌木丛生。几千亩的山林,却是一片荒凉,无人耕种。这里有三分之二的山地处于雷区地带,是西南边陲最为复杂的雷场,地下散布着地雷、手榴弹和炮弹。
这天雾很大。雷区山高坡陡,扫雷兵两人一组,手持探雷器检测。探雷器一扫,处处都是蜂鸣警报声。时间突然停止——一名战士踩到一颗地雷,等到队友们都疏散到安全区后,他抬起了腿……
鸟儿从林间飞过,鸟鸣阵阵,翅膀划过树叶发出阵阵的颤动声
[收光。
第一幕
场面一:训练场
[舞台光起。
冉贵浩抬起脚,刚才的训练中险些踩到一只小鸟儿。鸟儿的振翅声由近及远,它飞走了。战士李岩望向鸟儿远去的方向,从口袋中掏出一根棒棒糖,叼在嘴里,不料,嘴里的棒棒糖被战友杨国安和冉贵浩夺过。兄弟三人笑着,在训练场奔跑着,高唱着嘹亮的军歌,重新回到排雷训练场。
绊线训练开始了。
“报告大队长,发现地雷一枚,性能稳定。”
“探明周围情况,按程序进行排除,确保安全。”
在冉贵浩和杨国安的带领下,扫雷兵们开始了一天的训练。绊线训练要细之又细,稍有不慎就会在雷场引发爆炸。此外,地下的绊线常常还掺杂着树枝、草根,除了要轻轻捋顺绊线,还要提防其他物质的掺杂,不至于引发意外爆炸。
集合号令响起,众人整装横队排开。大队长拿出一份批文,杨国安等人肩背挺立,心中纷纷燃起斗志。
舞台深处,一只小鸟从枝头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飞离所在的大树,它的身影渐渐远去……
场面二:请命书
鸟鸣声由远及近,飞落窗台——这是护士吴峥工作的医院。此刻,她正在高台上翻看病人的病案。她拿起病案本,往病房方向走去。
[收光。
[舞台光起,两张病床。
杨国安的妹妹杨国佳正在给病人做护理。吴峥拿着病案走进病房,两人默契地分工协作,查看病情。患者们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
春日里的大树正冒新芽。大树下(舞台下场口前区,偏台口位置),杨国安一手拿着吴峥爱吃的桂花糕,一手攥着前往云南执行扫雷任务的请命书。他不确定未婚妻吴峥能否接受这个突然的消息。看着吴峥一袭白衣忙碌的模样,杨国安的心中忽然生出了几分犹豫。
杨国佳从病房里走出,见哥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偷偷溜到他身后,趁其不备猛拍他的肩膀,顺便还顺走了几块桂花糕。
杨国安无心和妹妹打闹。他坐在长椅上,将请命书放入衣兜。吴峥检查完病人,擦着额角的汗从病房走了出来。二人在大树下吃着桂花糕,畅谈着今日所见所闻所想。杨国安虽在谈笑,心里却不知如何将请命书一事告诉吴峥,神情中透着一丝凝重。吴峥察觉到不对劲,正想询问,医院的急诊铃却在此时响起。(双人舞)
杨国佳急匆匆地跑来,拉过杨国安身边的吴峥,两人一同往病区跑去。看着吴峥和妹妹离去的背影,杨国安站在原地,默默将手中的信件塞回兜里……暮色西沉,医院里依旧忙碌不止,杨国安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医院。
场面三:杨家晚宴
其乐融融的杨家晚宴上,母亲李小兰端上最后一道菜后一家人围坐桌前。杨国安陪父亲喝完第一杯酒,忽然拿出请命书,告诉父母自己即将前往边陲执行扫雷任务。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杨家炸了锅。父亲杨俊乡放下筷子,仰头喝下一杯白酒,摇头叹息。母亲李小兰低头叹气,然后默默地起身回到臥室,关门。她知道儿子一直想要报效祖国,可身为父母又怎会愿意儿子危险傍身?可若是自己反对,非但改变不了儿子的决定,还会徒增他的烦恼。杨国安站在卧室门前,他想敲门,却又不知面对母亲如何开口。门后的李小兰摸着杨国安孩童时候的照片,泪如雨下。一门之隔,现在她能为儿子做的,只有默许他的决定。
家门外传来动静,杨国安回头,门外站着吴峥。杨国安一愣,他不知刚才的对话是否被吴峥听到,他清楚地看到了吴峥失神的一瞬,可她转眼又挂上一副明媚的笑容。杨国佳上前将未来的嫂嫂吴峥迎了进来。
杨俊乡见吴峥到来,将请命书收在了椅凳下,按捺住心中的愁思,先给吴峥夹了一筷子菜,想了想,又给杨国安夹了一块他最爱吃的肉。
就这样,一家人各怀心事,食不知味地吃完了这顿晚饭。
晚饭过后,杨国安送吴峥回家。一路上,杨国安不知如何启齿,不知该如何打破这份沉寂。纠结良久,他从口袋中取出请命书,递给吴峥。吴峥抬头看着杨国安,嘴上一字未提,眼里却翻涌着千言万语。
场面四:送别
次日,扫雷大队就要起程奔赴云南。战士们纷纷与家人告别。
杨家门口,杨国安的父母、弟弟妹妹不放心地一而再地嘱咐杨国安要照顾好自己,身在扫雷场一定千万小心。
离别近在眼前,杨国安挥手道别家人之际,视线不自觉飘向远方——就要离开了,可吴峥还没出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吴峥的影子始终没出现。杨国安忐忑地揣测着吴峥的心思,不知道她是不是生气了,她会不会不理解自己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战士们一个接一个上了车,杨国安始终不肯放弃。他听到战友们在喊自己的名字,他知道自己不该继续执着地等待吴峥的到来。可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心中牵挂仿佛拖住了杨国安的双脚,他艰难地迈着步伐向军车走去……忽然,鸟声啼鸣,杨国安心有灵犀般转过头,在清晨朦胧的雾气里,看到了那个想见的身影……
第二幕
场面一:军民鱼水
扫雷大队抵达边境村落。这里草木繁茂,一派生机。可战士们知道,在这草木之下隐藏着的却是肉眼看不见的危机。
营区里大树下的长桌上摆满了佳肴与瓜果蔬菜。村长牛金良和乡亲们搬来了家中最好的食物,以特有的民俗文化礼仪为战士们接风洗尘。村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战士们的感激。这片雷区一直困扰着村民们,许多村民因此丧命。如今战士们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终于能过上安心的日子了。
长桌宴上热闹异常。村长牛金良和村民们取出竹筒,与战士们脸贴脸将竹筒中的酒水一同喝光(傈僳族,贴面酒)。村民们载歌载舞,战士们也深受感染,与村民们一起欢歌。
战士李岩叼着棒棒糖,发现村长牛金良的身后露出了两根小辫子,他探过头去一瞧,“小辫子”也随之改变方向,似乎不想让他发现自己。李岩围着牛金良,循着小辫子转,那“小辫子”也不断地改变方向。李岩灵机一动,突然转变方向,向反方向转去,不料却和“小辫子”撞了个满怀。
这是一个扎着两根小辫的小女孩。李岩想去搀扶她,可她却自己爬了起来,快速躲在牛金良身后,眼神闪躲,不住搓着手,捏着自己的衣角。牛金良无奈地笑笑,这是他的孙女小豆豆,性格腼腆害羞。李岩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棒棒糖,递到小豆豆面前。小豆豆迟疑地看着棒棒糖,又抬头看看牛金良。在得到爷爷肯定的眼神后,她伸手抽走了棒棒糖,从牛金良身后慢慢地走了出来。
而饭桌的另一边,村花牛晓凤对着杨国安不停地暗送秋波,借口敬酒,不断向杨国安的方向靠近。杨国安觉得有些尴尬。村花正举起杯子敬酒,手中的杯子却被一只手打落。她朝着那手的方向看去——是正在高歌的冉贵浩。村花没好气地瞪着冉贵浩,冉贵浩却笑嘻嘻地再捧起一杯酒,表示自己代杨国安心领了。他回头,朝着杨国安挑了挑眉,示意“你的问题兄弟包圆了”,惹得一旁的村花气急败坏,众村民和战士们哄笑不已。
[画面定格,杨国安一人走出群像,向台前走去。暗转。
场面二:过往
长桌宴后,杨国安独自在这片地域游走。他眺望着周围的一切,在这片看似平静、实际危险丛生的地方,他的眼前顿时闪过雷场上无数凶险的画面——
他发现地上躺着一朵花。他捡起这朵花,微笑着。身后有一道幽幽绿光,杨国安回头,沿着那光的方向看去——是一棵大树,蕴含着强大的生命之力。杨国安轻轻地将花朵埋在树下,希望它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可当他刚刚退开,就听到“嘀嘀嘀”的警报声传来。杨国安下意识地扑上去保护那花,可为时已晚——爆炸声响起,花瓣洒落一地。
杨国安捧着手中碎落的花瓣,听见不远处传来劳动号子声。他抬头,(想象中)那是村民们正在地里挖地瓜,一个村民给另一个村民递来一碗水,他们拿着刚刚刨出的新鲜地瓜,就着水,欢乐地吃着、喝着、交谈着。雨声渐起,交织着隐隐约约的雷声。杨国安看向天空,仿佛看见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过往:暴雨导致的泥石流将地雷冲进了农民们的田地里,许多农民因此残疾、受伤,甚至丧命。
舞台纱幕后光起。这里是牛金良和小豆豆的家。那时候小豆豆的父亲健在,他从身后变出一根彩色的棒棒糖,逗得小豆豆手舞足蹈,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可“嘀嘀嘀”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杨国安向着小豆豆一家冲去。等到纱幕缓缓升起,小豆豆的父亲已经不在,家中只剩牛金良对着儿子的相片叹息。小豆豆则紧紧攥着父亲留给她的那根彩色的棒棒糖……
这个村子悲伤的过往在杨国安面前一幕又一幕地浮现,他紧紧闭上眼,暗自决定,一定要和战友们扫清这片雷区,还村民一个能安居乐业的家园。
场面三:晨雾中的平安锦
旭日初升,阳光洒向大地。清晨,女子们的织染声开启了全新的一天,也唤起了村中的生气(蜡染平安图织锦场面,民俗展示舞段)。经过一天的劳作,女子们将完工的平安锦做成平安绳,又将织好的民族红裙送给杨国安。她们不认识军嫂,只能用这样的方式,隔空对军嫂表示感谢。
与此同时,舞臺另一边,吴峥向医院递交请命书。(平行时空画面)
场面四:暴雨将至
战士们开始了日复一日艰巨而又繁琐的排雷作业。工作虽艰辛,麻栗坡县的村民们总能给战士们带去源源不断的温暖。(蒙太奇手法表达排雷于四季变更中的持续)
春日清晨,战士们起床,整理好自己写的遗书,将它们整整齐齐地放在床头。他们打开房门,却见妇人们拿着篓子,送来各式新鲜早饭。村花将美味的饭菜送到战士手中,却独独故意绕开了冉贵浩。冉贵浩自然不甘示弱,他跟在村花身后,趁她一个不注意,抢走了她竹篓里的点心。气急败坏的村花追着冉贵浩喊打,乐得村民和战士们捧腹大笑。
蝉鸣映衬的夏季,小豆豆叼着棒棒糖,坐在村口的马路牙子上,甩着腿,等待李岩作业归来。远远的,排雷战士们结束任务归来。小豆豆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李岩,一头扎进了他的怀抱。李岩将小豆豆往外推了推,示意自己浑身是汗,臭得很。但小豆豆却丝毫不嫌弃,将一根棒棒糖递到李岩手中,缠着他,要他背自己回家。
秋季月夜,战士们作业归来,如释重负。他们回到房间,对着床头的遗书,在上面修修改改,增减内容。冉贵浩正聚精会神地修改着,眼前的遗书突然被抽走。他气急地抬头,却见眼前的杨国安和李岩指了指屋外——村花站在那里,一改往日的爽朗,有点局促,有些扭捏。
在李岩等战友们的哄闹声中,冉贵浩被推出了房门。妇人们也推着村花走向冉贵浩。大伙围着冉贵浩与村花,将花瓣撒向空中,撒向二人。飘飘洒洒的花瓣雨,洋洋洒洒落下,浪漫又美好。
此情此景,勾起了杨国安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他伸出手,看着花瓣飘落掌心。恍惚间,一个熟悉的身影落入眼帘——漫天花瓣中,吴峥来到了杨国安的世界。杨国安飞奔而去,抱起了久别的身影——吴峥。二人久别重逢,情难自已。杨国安也送出了民族红裙,感谢恋人一直以来的无声支持。
冬日傍晚,杨国安与身着民族红裙的吴峥、李岩与小豆豆、冉贵浩与村花两两依偎。六人背对观众坐在台口,看着远处缓缓落下的夕阳。吴峥幸福地依偎在杨国安怀中。小豆豆叼着棒棒糖趴在李岩肩头。冉贵浩从村花背后偷偷伸起手,想搭上她的肩頭,又有些不好意思,正要将手收回,却被村花一把抓过,将它搭在自己肩头。村花将额头凑上前去,闭着眼,示意冉贵浩亲吻。冉贵浩不好意思地笑笑,并未行动。
夕阳余晖洒下,温暖又圆满。
舞台深处,传来了“嘀嘀”“嘀嘀”的声响,有一个红点在不断闪烁。
第三幕
场面一:一圈一圈平安绳
伴随着鸟儿的鸣叫,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然而这一天却是乌云绵绵。战士们正在清点装备,他们即将对一片新的雷区展开作业。
妇人们将自己编织好的平安绳送予战士们,表达着她们的祝福。身着民族红裙的吴峥将平安绳紧紧地绑在杨国安的手上。
村花刚拿起平安绳,冉贵浩就主动伸出了自己的手。此时此刻,村花与冉贵浩少了刚认识时的疏离与陌生,却多了几分默契与信任。她将绳子绕在冉贵浩手上,一圈又一圈。二人四目相对,眼神之间净是无限情谊。
在吴峥和其他姑娘的哄闹中,村花带头跳起了踩脚舞,这是当地对心动之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踩脚舞欢快的节奏带动了每一个人,姑娘们拉着战士们一起,跳着踩脚舞,祝福着战士们能顺利、平安归来。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爆炸声。
场面二:冉贵浩牺牲
爆炸声在山间回荡。排雷大队的战士们身着防护服,戴着头盔和面罩等装备进入雷区。他们统一抛出警戒带,划分好各自的负责区域。每位战士手持探雷器,开始进行人工搜排。
排雷现场,探雷器的预警声此起彼伏。突然,一处探雷器持续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大队长,三排搜排区域发现一枚疑似地雷的未爆物,具体型号不确定,请您过来看一下。”对讲机里传来声音。
冉贵浩命令大家退到安全距离之外,其余的留给自己处理。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冉贵浩身后的战士们精神高度紧张,担心着他的生命安危。
“轰”地一声,天地都要崩裂,到处都是沙土与扬尘,什么都看不见。杨国安疯狂地向着对讲机呼叫,李岩和战友们在一片混沌中寻找着冉贵浩的身影。
飞扬的沙土中,杨国安、李岩和众战友抬着冉贵浩冲出。他们将冉贵浩轻轻放在大树下。吴峥快速对冉贵浩的伤势进行检查。冉贵浩摆了摆手,表示不必。吴峥低着头,起身退到杨国安身边,摇了摇头,示意来不及了。她用力扶着杨国安,能感受到他此刻的颤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她努力地扶着他,希望他不要倒下。看着眼前奄奄一息的冉贵浩,她真怕有一天身边的他也会这样离开自己。
小豆豆趴在李岩肩头,紧紧攥着李岩的衣领,生怕自己一松开,李岩也会像当年爸爸离开自己那样,再也看不见了。
村花疯狂地扒开围着冉贵浩的人群,跪在冉贵浩身边,看着眼前已经没有了气息的恋人。
冉贵浩抬手,轻轻抚摸眼前的村花,冲她微笑。可奇怪的是,村花没有任何回应。冉贵浩起身,回头看去,身后的村花依然伏在自己身上哭泣——原来此刻的自己竟已是出了窍的魂魄!
冉贵浩来到杨国安面前,将双手搭在杨国安和李岩身上。昔日三兄弟,以后就只剩下他们俩了。杨国安似是心有灵犀,他抬起头,却看不见眼前的冉贵浩。
冉贵浩向着战友们做出最后的告别。最后,他走向村花。轻轻地在她额头落下一枚温柔的吻。那是活着时候的自己不曾送出的吻。树枝上的花瓣悄然陨落。
[收光。
待光再起,冉贵浩已不见。他身后的那棵大树恍若一尊墓碑,军歌声再次响起(抒情版)。军歌嘹亮,大家曾在这歌声中互相打气,互相鼓励,如今却是乡亲们和众战士向着大树鞠躬,在军歌中永远送别战友冉贵浩。
场面三:齐鸣
昏暗的小屋里,吴峥推开房门。一道亮光照进了这片黑暗之中。杨国安独自一人,抱着膝盖,蜷缩在角落。吴峥来到他身边,揽过他的头,轻轻地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家书。
[冉贵浩的画外音:“爸妈,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儿子一定做了一件让你们光荣的事。我知道,作为你们唯一的孩子,我的离去,怎么安慰你们都没用。但你们一定要坚强,好好生活,为了你们的英雄,为了我和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稳定,好好活下去。
“晓凤,很遗憾没能一直和你走下去,找个心疼你的好男人,快乐幸福地生活下去。还有我的兄弟们,也请你们不要悲伤。我没有离开,只是走得快了些。请你们一定要坚决完成任务,因为我们的背后是一方平安。
“爸妈,兄弟们,希望你们能为我感到自豪,如果再有下辈子,我一定还做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兄弟。我爱你们!”
杨国安紧紧攥着冉贵浩的遗书,抬头,舞台的一处光启。光晕中,李岩手握遗书(画外音):“爸,我来部队有七年时间了,我逐渐长大,而您却慢慢变老。我最关心的是,我不能在您身边照顾您,您和妈妈一定要保重好身体。爸,妈,我爱你们。”
舞台另一处光启。一战士手握遗书(画外音):“老婆,你辛苦了。带着两个孩子,又要上班。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又哭又闹,我也帮不上忙。辛苦了,我爱你。”
舞台又一处光启。又一战士手握遗书(画外音):“爸,您总是说我干不成大事,现在我终于干了一件大大的事。但结果就是我再也回不去了,您和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记得,你们的儿子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舞台又一处光启。又一战士手握遗书(画外音):“孩子,爸爸没有走,爸爸只是留在了祖国需要我的地方。你一定要知道,做你的爸爸和做一名战士,这两件事我从不后悔!”
舞台一处接一处光启,一名又一名战士手持遗书,目光坚定。战士们身后是村民们,他们眼中含泪,感谢所有为和平生活奉献生命的战士们。村长牛金良的身后探出了一颗小脑袋,一根棒棒糖被递到杨国安眼前——小豆豆的眼神纯真善良(小豆豆的画外音):“昨天,我梦见我爸爸了,他说,谢谢你们。”
是啊,为了不幸离世的村民,为了希冀活着的村民,也不能让冉贵浩白白牺牲。杨国安重新燃起斗志,他要和战友们一起,尽快将这片雷区清理干净!
场面四:最后一次作业
战士们再一次投身排雷,他们要继续冉贵浩未竟的事业,尽快将这片雷区彻底清理干净。
杨国安走在李岩前面,忽然,探雷器再次持续传来刺耳的警报声。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刺耳,杨国安下意识地将李岩死死地保护在身下。(舞台光灭)
与此同时,医院病房中,吴峥似乎感知到了什么,蓦然抬头。
极致的寂静中,传来一声凄凉的鸟鸣。(与冉贵浩的牺牲场面作区分)
第四幕
场面一:吴峥孤鸣
各大专家陆续抵达,医院里忙碌不堪,送往医院的伤员络绎不绝。
手术室里,吴峥和其他医生、护士不间歇地救治着伤员。突然,吴峥被一双手拽住,是满脸布满尘土和鲜血的李岩。吴峥还来不及询问,许多医护人员护着一台急救床,将其推进了手术室。
躺在急救床上的人,血肉模糊,吴峥认不出来,却感到莫名的熟悉。她为他剪开身上的衣物,看见了绑在他手腕上一圈又一圈的平安绳,那是她亲手给杨国安绑上的护身符。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躺在急救床上的杨国安和愣在旁边的吴峥。她紧紧攥着杨国安手上的平安绳,仿佛这是自己和爱人之间唯一的纽带。
渐渐地,连杨国安也消失不见,只剩吴峥一人。病床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是她的爱人,看着他这副模样,吴峥不知如何是好。她心中无限悲伤,可此刻,她必须振作起来,争分夺秒,抢救爱人。(女独舞)
场面二:弥留
舞台另一光区,杨国安独自一人的身影渐渐清晰。他有些恍惚,一切太过突然,耳朵因为爆破听不清周遭的声响,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微弱的声响传来,他看见迷雾中冉贵浩在对着自己招手。杨国安朝着冉贵浩的方向走去。可这时,仿佛从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传来了鸟儿的啼鸣。杨国安转过身,朦胧的高地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吴峥,一如那天送别的情形。
杨国安朝着那个身影,朝着那道光慢慢走去……
场面三:光明
杨国安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救回。他尝试着起身,却发现周围一片黑暗。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双眼。
在吴峥的陪伴下,楊国安的身体逐渐恢复,从卧床不起,到慢慢坐上轮椅,再到慢慢站立。他明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吴峥会永远在自己身边。光明再次驱散了黑暗,杨国安似乎又能再度看见这个世界。(双人舞)
与此同时,舞台另一光区(双线并行,音乐交错),战士们在雷场继续奋斗,他们也同杨国安一样,奋战在自己的雷区,完成战友们未竟的任务。
大树下,吴峥陪着杨国安,迎来了前来探视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母亲李小兰轻轻抓起杨国安的手,引着他的手去触摸自己脸庞的轮廓,似是在鼓励他:“你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看这个世界。”以后,这个小家里的每一分子都将成为彼此的后盾,彼此搀扶着继续走下去。
与此同时,舞台另一光区。云南雷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
“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
“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
嘹亮的军歌再次响起,坚定而有力。扫雷大队的战士们高喊着口号,手拉着手,用徒步检验的方式,坚定地走过雷场,将最后一块清扫完毕的雷场移交给当地百姓。当地村民终于迎来了安全的光明……
杨国安的身边是吴峥,他的身后站着父母、兄弟姐妹。而他们的身后,是无数乡亲父老和战友。所有人望着远方的大地——扫雷任务危机重重,可总得有人去做,并且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前赴后继。尽管你看不见,但会有人成为你的眼睛,与你一起坚守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头顶的大树上,初春的嫩芽探出了脑袋。鸟儿的啼鸣由远及近,似是归巢。
[后方屏幕上滚动出现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的名字及照片。
[屏幕放映结束,舞台上所有人目视远方,行军礼。屏幕上播放扫雷战士们的宣誓场面。
[出字幕:2019—2020年牺牲的解放军军人不完全名单:
任永涛(1982—2019),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三大队飞行员,飞行训练时失事,年仅37岁。
粘金鑫(1992—2019),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三大队飞行员,飞行训练时失事,年仅27岁。
李 涛(1994—2019),陆军某部装甲步兵连副班长,因公牺牲,年仅27岁。
杨 兵(1995—2019),陆军某部战士,因公牺牲,年仅24岁。
雷军潮(1978—2019),空中机械师,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41岁。
燕 鹏(1978—2019),陆军航空兵第八十五旅飞行技术检查主任,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41岁。
陈彦霖(1988—2019),陆军航空兵第八十五旅运输直升机一营三连连长,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房 浩(1989—2019),陆军航空兵第八十五旅运输直升机机务二连三排航电技师,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0岁。
张星星(1993—2019),西藏军区战士,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陈 怡(1992—2019),西藏军区战士,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廖启雄(1989—2019),空军某部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在飞行训练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朱小华(1995—2019),南部战区某信息通信基地一营三连五班班长,抢修国防电缆时壮烈牺牲,年仅24岁。
黄志平(1989—2019),东部战区陆军某部排长,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
樊翔宇(1987—2019),海军南海舰队舰长,执行军演任务中不幸牺牲,年仅32岁。
温伟彬(1982—2019),陆军航空兵某直升机大队教导员,训练时突发意外壮烈牺牲,年仅37岁。
龚大川(1986—2019),陆军航空兵某直升机大队机长教员,训练时突发意外壮烈牺牲,年仅33岁。
罗 伟(1995—2019),陆军航空兵某直升机大队飞行员,训练时突发意外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付 森(1996—2019),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指挥组通讯员,执行维和任务工作时感染疟原虫离世,年仅23岁。
王泽华(2001—2019),空军战士,执行夜间跳伞任务时牺牲,年仅18岁。
廖华强(1996—2020),空军空降兵战士,执行跳伞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赵 宇(1989—2020),空军某部队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张连巍(1981—2020),空军某部飞行员,执行飞行训练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9岁。
赵 虎(1986—2020),空军某部队飞行员,执行飞行训练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劉家豪(2000—2020),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教导团舰艇大队战士,军事训练时因公牺牲,年仅20岁。
陈 瑞(1992—2020),南部战区陆军某旅副连长,组织训练后因公牺牲,年仅28岁。
刁勇博(1997—2020),陆军某部士官,因公牺牲,年仅23岁。
倾志明(1987—2020),西部战区陆军77集团军某旅火力科科长,组织高原实弹射击训练时因公牺牲,年仅33岁。
陈红军(1987—2020),新疆军区边防某团某机步营营长,对印边防斗争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王焯冉(1996—2020),新疆军区边防某团某机步营战士,对印边防斗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肖思远(1996—2020),新疆军区边防某团某机步营战士,对印边防斗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陈祥榕(2001—2020),新疆军区边防某团某机步营战士,对印边防斗争中壮烈牺牲,年仅18岁。
苏万飞(1992—2020),陆军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排长、吉布哨所哨长,接收索道运送的物资时不幸坠崖牺牲,年仅28岁。
乐 健(1990—2020),空军某部教导队副队长,因公牺牲,年仅30岁。
陈 楠(2000—2020),海军某部战士,训练时为抢救国家财产不幸牺牲,年仅20岁。
熊世炜(2001—2020),海军某部战士,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19岁。
邱 皖(1981—2020),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二大队飞行员,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此致
敬礼!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责任编辑 王彩君 刘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