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兴疃子遗址出土北朝黑釉碗的保护修复与研究

2024-06-07崔丽娟宋朋遥

山东陶瓷 2024年3期

崔丽娟 宋朋遥

摘 要:山东博物馆藏一件山东博兴疃子遗址出土的北朝黑釉碗,器物存在表面硬结物、断裂、残缺、冲口、伤釉、修复材料老化等多种病害。针对该瓷器的保存状况,通过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保护修复与研究。通过显微分析、色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多种仪器分析技术,开展了形貌、色度以及成分的检测;在此基础上,采取展陈修复理念对其实施了修复。保护修复以成熟的工艺为主,并结合现代新材料和新技术,通过拆解与清理、粘接、补缺、作色上釉等程序,使残损文物恢复原貌,达到了保护修复目标。

关键词:北朝;黑釉碗;保护修复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疃子村的山东博兴县疃子遗址抢救发掘了一批古瓷器,为研究山东古瓷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这批瓷器中,经瓷器鉴定专家鉴定,时代最早的一件为北朝黑釉碗,为山东本地窑烧制。北方地区自北朝时期开始生产瓷器[1],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发现,学术界对于北方早期瓷器的研究,关于河南、河北地区的较多,如《河南北朝瓷器刍议》[2]、《河南南乐出土北朝文物》[3]、《河南地区出土早期白瓷研究》[4]、《谈河北早期青瓷》[5]、《温雅青瓷碧玉心 河北磁县北朝青瓷》[6]、《河北邯郸临水北朝至元代瓷窑遗址发掘简报》[7]、《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瓷器的原料来源研究——以北朝和隋唐时期出产的青瓷、白瓷为例》[8]等。而关于山东地区出土的北朝瓷器的分析与研究较少,仅检索到《山东地区北朝至隋瓷器研究》[9]、《淄博市博物总馆藏青釉莲花尊化学成分初步分析》[10]等。在北朝黑釉碗的保护修复过程中,加强对瓷器形貌、成分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为古瓷器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推进山东古瓷器领域的研究。

1 文物基本信息与价值分析

此件北朝黑釉碗(图1)为山东博物馆藏品,碗口直径15.0 cm,通高7.0 cm,底足直径8.2 cm,足高0.6 cm,器型为侈口,斜直腹,底部附圆饼状实足。器内外施釉不及底,施釉面積约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且形状不规则;釉色深浅浓淡不一,有的深如黑褐色,有的浅如酱黄色;部分区域存在着积釉现象,积釉部位釉层较厚,色调较深,甚至呈现黑褐色。底足及碗底露胎,胎体较白,胎质较粗,杂质较多。腹内底有六足支垫痕迹,足底有五足支垫痕迹。腹部露胎处以及底足均有修坯旋痕。

北朝时期,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区积极吸纳南方瓷器烧造工艺,同时又融汇当地的传统釉陶技术,在变革与创新中成功烧制出了具有当地艺术特色的青釉、黑釉与褐釉瓷器[11]。本件黑釉碗是重要的实物之一。

2 病害诊断与科技分析

黑釉碗在出土时经过了考古修复,由三件残片临时粘接而成,器内外覆盖较多表面硬结物。诊断时,首先采用直接观察法识别病害种类,诊断得出器物存在表面硬结物、断裂、残缺、冲口、伤釉、修复痕迹等主要病害。在瓷器科技分析中,一般采用显微分析、色度分析、胎釉化学成分分析等。本件黑釉碗分别采用日本浩视文物微观测三维视频显微镜、美国爱色丽分光光度计、荷兰帕纳科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分析。

2.1 三维视频显微分析

使用文物微观测三维视频显微镜,在放大倍数为60倍、40倍时分别观察黑釉碗釉面、胎体断裂面。

黑釉碗的釉面有黑色和酱色,在放大倍数为60倍时(图2、图3),可以观察到釉表面凹凸不平,呈乳浊现象,夹杂大量白色颗粒;釉色呈不均匀分布,黑色与酱色交织,气泡不明显。

在放大倍数为40倍时观察胎体断裂面(图4),发现胎体断裂面胎色灰白并夹杂少量孔洞与杂质。同时,测得胎体厚度约4.3 mm,釉层厚度约0.2 mm。胎、釉中间层不明显。

2.2 色度分析

使用分光光度计分析黑釉碗釉色的特点。瓷釉因为釉料中金属氧化物呈色的差异加上窑炉烧制气氛的不同,导致釉的颜色不同。为清晰准确地描述古瓷器的颜色差异,一般借助分光光度计对瓷器的釉色进行定量的表征。色度分析

采用Lab模式,其中,L*代表明度,0为黑色,100为白色;a*代表红绿颜色,-a*为绿色,+a*为红色;b*代表蓝黄颜色,-b*为蓝色,+b*为黄色。分别对黑釉碗外部黑釉以及酱釉部位测试L*、a*、b*色度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黑釉碗黑釉部位的L*、a*、b*值均低于酱釉部位的L*、a*、b*值。

2.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瓷器胎和釉的化学组成,结果如表2所示。

黑釉碗胎体的化学组成显示,Al2O3含量为23.769%,SiO2含量为58.743%,制胎原料具备典型的“高铝低硅”的北方瓷器特征。胎体中含有的TiO2、Fe2O3是导致瓷胎颜色发灰的主要原因。

黑釉碗釉层的化学组成显示,釉层主要含SiO2、Al2O3,并含一定量的CaO、K2O等助熔剂氧化物以及Fe2O3等呈色氧化物。根据中国古瓷钙系釉类型划分标准,釉式系数 b=RO/(RO+ R2O) (R2O和 RO分别代表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摩尔分数)[12],计算得出b值为0.89。因此,该黑釉碗属于钙釉。

3 保护修复实施

在病害诊断与科技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文物本体修复。修复操作严格依据国家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13],修复效果采用展陈修复理念,修复后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识别性,力争做到文物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统一。根据文物病害情况,采取拆解与清理、粘接、补缺、作色上釉等修复步骤。

3.1 拆解与清理

器物出土时表面覆盖较多泥土等钙质硬结物,而且经过了考古修复,存在粘接剂老化现象。为了瓷器的结构稳定与安全,需去除文物原修复痕迹。拆解时采用纯净水煮沸的方式,将瓷片拆解的同时可软化与清洗瓷片表面的硬结物和污染物。拆解后得到三片瓷片(图5)。

清理时,首先需清理瓷器表面的硬结物、污垢以及残留修复痕迹。清理以机械清理为主,用棉棒、毛刷、手术刀等工具去除。接着,对瓷片断面进行清理。清理时一般配合使用无水乙醇等试剂反复擦拭,保证清理干净。最后,把瓷片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用纯净水清洗2~3次,确保断面绝对清洁,为后续粘接工作做好基础。

3.2 粘接

将三片瓷片粘接时,首先采用热熔胶、3M遮蔽胶带等进行预拼合,暂时性固定;接着,选用环氧树脂胶进行渗透粘接;待胶固化以后,再去除热熔胶及胶带。目前常用的环氧树脂胶有AAA环氧树脂胶、海科斯塔环氧树脂胶以及爱牢达环氧树脂胶等。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爱牢达环氧树脂胶具有优异的可渗透性,而且固化速度适宜,便于操作。因此,本件黑釉碗粘接时选用的是爱牢达环氧树脂胶。

3.3 补缺

黑釉碗口沿等部位存在较小面积的残缺以及釉面脱落的病害,需进行补缺。补缺材料选用环氧树脂添加滑石粉,这种复合材料是目前瓷器补配的主流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韧性以及较好的防水性和附着性等优点[14]。操作时,先将蜡片固定在残缺部位,再填入补缺材料。补缺部位固化后需要打磨,使得补缺处与原器物衔接一致。

3.4 作色上釉

根据黑釉碗的釉色特点以及作色部位的大小,采用水性颜料调配颜色,通过毛笔笔绘的方式对补缺和粘接处进行作色,直至与原釉色一致。作色部位完全干燥以后,使用抗紫外线修复釉,对修复部位进行上釉。

上釉后,修复部位呈现一定的亮泽感(图6),同时增强了修复部位抗污染、抗紫外線的能力。

4 结论

山东地区自北朝开始生产瓷器,但是该时代的瓷器出土数量不多,目前关于山东地区北朝瓷器的研究也较少,并且主要以考古研究为主,在古瓷器的科技分析、工艺特征、地域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深度有待提高。此件北朝黑釉碗符合北朝晚期山东地区古瓷器的特点,针对器物病害,依靠现代科学分析技术,采用视频显微分析、色度分析、成分分析深入研究黑釉瓷的釉色特征、烧造原料及其呈色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修复技艺对其实施本体修复,经过拆解、清理、粘接、补缺、作色上釉等保护修复步骤,恢复了文物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延长了文物寿命,亦为山东地区北朝瓷器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勇盛.北朝时期窑业技术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16(2):91-102.

[2]张增午,傅晓东.河南北朝瓷器刍议[J].中原文物,2003(2):61-66.

[3]史国强,孙佃杰.河南南乐出土北朝文物[J].文物,1988(5):92-93.

[4]周高亮.南地区出土早期白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5]申献友,曹丽芹.谈河北早期青瓷[J].文物春秋,2003(4):18-27.

[6]李江.温雅青瓷碧玉心 河北磁县北朝青瓷[J].收藏,2011(10):60-65.

[7]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河北邯郸临水北朝至元代瓷窑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2015(8):30-57.

[8]马颖,马清林,马泓蛟.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瓷器的原料来源研究:以北朝和隋唐时期出产的青瓷、白瓷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5):84-97.

[9]郭美晴.山东地区北朝至隋瓷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10]孙华勇,马瑞文,徐波,等.淄博市博物总馆藏青釉莲花尊化学成分初步分析[J].山东陶瓷,2022,45(4):66-70.

[11]杨俊艳.北朝瓷器艺术[J].收藏,2019(12):64-67.

[12]罗宏杰,李家治,高力明.中国古瓷中钙系釉类型划分标准及其在瓷釉研究中的应用[J].硅酸盐通报,1995(2):50-5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瓷器类文物:WW/T 0057—2014[S/OL].(2014-04-24)[2023-12-10].http://www.ncha.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filename=2108051039378069730.pdf.

[14]李齐,吕淑玲,何姗,等.古陶瓷修复中有色补配材料筛选实验研究:以首都博物馆馆藏青花鱼藻纹大缸为例[J].陶瓷学报,2020,41(5):750-757.

(责任编辑:朱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