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设计中的真实性问题

2016-03-17郑炘

中国文化遗产 2015年3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真实性

郑炘

摘要: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面临保护、修缮的问题,而且还面临受侵蚀区域的改造、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相关宪章与法令的解读,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设计中真实性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实践项目,分析了动态的真实性原则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设计对区内历史文物建筑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新建筑的使用安排适合历史文化街区性质、新建筑的空间形式与历史建筑环境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生活能够具有活力,并对城市生活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真实性;保护修复;更新重建

引言

城市是动态的存在。那些古老的城市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至今,带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印迹。有的老城留下的印迹多些,有的留下的少些。在我国,能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弥足珍贵,是千百年来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历史地段,具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该地区的传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大多处在城市的核心区域,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受到程度不同的侵蚀。在这样的情形下,历史文化街区就不仅仅面临保护、修缮的问题,而且还面临那些受侵蚀区域的改造、更新的问题。如何处理新建部分与历史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历史街区的真实性问题,是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有关历史建筑保护的宪章与法令有关真实性的原则进行解读,对相关的实践方法做出分析,进而探讨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中的真实性问题。

1 从相关文件来看历史建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问题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设计中的真实性(authenticity)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解读和诠释。目前可以参考借鉴的国际权威文件,主要有《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从《威尼斯宪章》到《奈良真实性文件》,对于真实性的理解有了多重的维度。1964年来自许多国家的建筑师与技师共同提出《威尼斯宪章》,这个纲领性的文件不仅对保护概念、保护原则作出全面的阐述,同时也是第一部提出建筑遗产保护“真实性”的国际宪章。宪章的开篇指出:将历史古迹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第十一条规定“各时代为一古迹之建筑物所做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因为修复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由此可见,宪章强调对历史价值的关注,历史价值事实上是指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历史延续过程中的遗物对于历史发展的见证作用,宪章主张要尊重历史文物在各个阶段的真实性,包括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叠加物。另外,宪章还进一步明确了修复中的真实性策略,第十二条规定“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须区别于原作,以使修复不歪曲艺术或历史见证。”《威尼斯宪章》对于真实性的认识,是基于真实的物质存在的,它强调的保护对象是真实的历史遗存,历史信息的保护应当是真实和完整的。例如在意大利古罗马遗址的保护修复中,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维持其遗址原状不变,不修复,只维护,保存现状的所有信息。即便是进行一定程度修复的部分,如柱础部位残留的部分碎片,利用清水砖砌成柱础的形态作为缺失碎片的替代物,将残留的碎片按照复原的位置支撑起来。原有要素与作为支撑体的新要素之间有较为明确的区分。

德国柏林墙遗址旁的和解教堂所在场址上原有一座老教堂,冷战时期有许多东德人设法从这座教堂翻越柏林墙,后东德当局炸毁了这座教堂。德国统一后,为了纪念那些死难的逃亡者,在这个场址上新建了和解教堂。建筑师彼得·萨森罗斯(Peter Sassenroth)和鲁道夫·莱特曼(Rudolf Reitermann)并没有依照原教堂的样子重建,而是小心地保留了原教堂的基础,用格栅将原教堂的大钟罩起来,将保存下来的原教堂的圣坛置于新教堂之中,这些都是历史遗迹的显像,与柏林墙的遗迹共同构成一个纪念地,作为沉思与祈祷的场所。新建教堂的主体用夯土建成,所用夯土材料混合了原教堂的断瓦残垣,这可以说是对历史的隐性传承。这里所体现的对历史真实性的理解是符合威尼斯宪章精神的。

1972年UNESCO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真实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因而,真实性成为定义、评估、监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因素,成为广泛共识。此后,对于真实性的理解一般都建立在威尼斯宪章的基础之上。然而,《威尼斯宪章》是针对西方砖石建筑体系下提出的,对于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和东亚古建筑缺乏表述,具有一定局限性。1981年通过的《佛罗伦萨宪章》首次将东方建筑体系中的历史园林纳入历史纪念物的概念中,补充了威尼斯宪章。

直到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对于《威尼斯宪章》真实性的意义进行了重要的拓展和补充,文件中关于真实性的内容:“要基于遗产的价值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人们理解这些价值的能力部分地依赖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与真实性。”“与文化遗产源起及连续特征相关的这些资讯来源之知识与了解,以及他们的意义是这一段真实性所有面向一项必备之基础不能将文化遗产价值与原真性的评价基础置于固定的评价标准之中。”该文件肯定并强调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为真实性的评价没有固定的准则,而应基于相关文化背景下对遗产项目加以评判,并强调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真实有效。诸如日本伊势神宫“式年造替”的例子,每隔20年将原有建筑物依照原样重建一次的做法,传统材料、技艺、做法、形制一直保持下来,这就不是假古董,而是持存的古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建筑屡有毁后重建者,岳阳楼即为著名之例。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历经多次重建、修缮。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岳阳楼的形制并不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别,但其传统的建造技艺一直传承下来。由此可见,在特定的东方文化背景下,尤其是亚洲木结构建筑体系下,奈良文件对真实性的理解进行了拓展,主要针对建筑重建中的真实性问题:突破了绝对不可重建的规则,并不再固守仅是对物质的原样保存,而是提出真实地传承传统建造技艺也是一种真实性的体现。endprint

2000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二十三条论及文物古迹的真实性问题,“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古迹文物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历史真实性,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其法律原则是在《威尼斯宪章》的基础上提出的。2015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版第十条指出,真实性:是指文物古迹本身的材料、工艺、设计及其环境和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是保护这些信息及其来源的真实性。与文物古迹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样也是对真实性的保护。

2 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分析它们之前,有必要对建筑文化遗产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建筑文化遗产大致可从三个尺度来认识,第一是单体建筑以及建筑群的尺度,第二是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街区的尺度,第三是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名镇(村)的尺度。这三个尺度的遗产在规模与复杂程度上都存在差异,处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第一尺度的遗产大多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维护与修缮。在第二尺度的遗产中,各级文保单位与控保单位一般要加以维护与修缮,一般的历史建筑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的改造更新工作;在受到不同时期异质性建筑、设施甚或违章搭建的侵蚀的场合,大多又面临重建的工作。在第三个尺度上,规模较大的名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般受到较大的影响,名城很难在整体上作为保护的对象,至多是在老城的范围内确定受影响相对较小的城区、选择与重大历史事实相关的建筑、遗址加以保护。有些地区的规模较小的名镇(村)有可能保持相对较好的状态,也有可能在整体上加以保护。

上述各类工作所面临的真实性问题是有所差异的。在第一个尺度上,有一些建筑遗产保存较好,处于较为单纯的使用状态,如文博、旅游场所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曲阜孔庙等皆属此类。对于这一类国家重点保护的遗产,基于真实性原则的保护与修缮的工作一般不会有什么争议。在第三个尺度上,保持相对较好的规模较小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一方面仍为本地居民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成为旅游之地,情况相对复杂一些。而更加复杂的是第二个尺度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大多处在城市主城区的核心区域,在城市的改造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侵蚀,但大部分区域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格局与肌理,如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等、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等。此类历史街区往往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单位以及大量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小品,同时仍然承担现代城市的日常生活功能,面临多重的矛盾。此类区域的保护与更新工作可能有多重的路径,关于真实性也有着多重的理解。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历史街区的修复与更新工作中存在一些负面的现象,如注重外观的模仿,滥用传统符号,还有片面理解“修旧如旧”者,为了做旧人为把新建仿古建筑的墙面弄的很脏,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对真实性内涵的误读。关于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慎重的思考和对待。

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文化遗产地”。1996年美洲国家委员会通过《圣安东尼奥宣言》,明确将历史城镇和景观归于动态的文化遗产地之列。此宣言指出,此类遗产地不仅是众多作者历时已久的产物,而且它们的创造过程至今仍在持续。这个过程其实体现了对人类需要的不断的适应性,也正是这样的适应性,积极地维持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连续性。宣言也认为一些物质方面的改变作为遗产地持续演进的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原则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设计而言是很有启发性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对于动态的文化遗产地而言,真实性也应该是动态的:我们的工作应该使历史的真实性与当代的真实性乃至未来的真实性连续起来。结合我国文物保护的具体情况,可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单位,应该严格执行我国的相关保护法规;对于虽然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迹,也应该加以保护。即使是一个老牌楼的片段,一口废弃的老井,都在表明这个地方的历史。我们的潜在观念里可能不太在意那些残留的断墙残壁,其实那正是历史的印记,因此在现状调研工作里应该注意这样的事物。例如我们在常州青果巷现场调研时注意到残存的老牌楼的一段立柱,也许更好的办法是在规划中予以保留,而不是在这个地方重建一座牌楼。对于那些受到无规划控制的建造行为破坏的地块,那些建筑物往往在空间格局、肌理、尺度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冲突,使用方面也是混乱不堪,原则上应该重建。重建工作遵循的应该是动态的真实性原则。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在保护街区的总体历史格局以及历史文物建筑遗产,维持历史环境的延续性、有机更新与历史街区结构格局、历史风貌相冲突的部分,使其与整体和谐一致等方面,动态的真实性原则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当然,更为有意义的是,动态的真实性原则向我们揭示了维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连续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设计最终要指向这样的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发挥作用。

3 从相关实践谈真实性问题

近年来我主持了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禹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内主体格局仍然维持历史状态,但局部地块遭到“蚕食”。禹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设计涉及范围较大,大部分街区的历史风貌已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下面谈谈动态的真实性原则在这两个实践过程中的运用。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常州老城中部、古运河北侧,东西长约40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为8.7公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是南北果品集散地,后转变为当地文人和商人的聚居地。本街区是常州市最后一块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底蕴深厚。街区内共有7处市级文保单位,1处控保单位,8处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然而,经过岁月变迁,历史街区部分地块建筑破损严重,原有的院落空间格局已不复存在,从1960年代起,一些作坊、多层住宅、商场以及办公建筑“蚕食”了街区的4个地块,与原有的街区肌理相冲突。endprint

2010年,我们开始这个街区的城市设计工作,主要的目标就是重建这四个地块。通过现状调研,我们意识到,与物质环境形态的断裂与冲突相比,这个街区的社会生活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边缘化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在2015年度英国《建筑评论》杂志社举办的“AR&MIPIM未来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中,我们对这个街区之于常州市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意义进行重新的思考。原有文人故居可以作为故居博物馆、书屋,吕宅可作为运河博物馆使用。引入竹刻、乱针绣等常州地方传统工艺工作室、民俗博物馆、地方工艺品商业街,重建城隍庙,与古戏台共同唤起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样的使用安排符合此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并能增进现存区域的活力。青果巷街区可能成为展示常州传统文化的窗口,此街区的社会生活也有可能与城市生活接续起来,体现出动态的真实性。至于物质环境,利用当代建筑技术实现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使用要求又可与传统建筑相协调的新的空间与形式。新的空间组织采用二、三层平台的空中庭院的方式,通过与传统空间格局和肌理组织的连续以及体量的控制,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之间具有协调的关系。这是现在的真实性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这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AR&MIPIM未来建筑”大奖及“旧与新”单项奖,表明我们对动态真实性原则的思考是有效的。

河南省禹州市地处中原腹地,颖河上游,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禹因治水,从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夏朝,因此禹州又有“华夏第一都”之称。1989年被河南省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本项目规划的历史街区位于禹州老城西北部,范围涵盖禹州市区颖河南岸,北至颖河为界,南至西大街两侧至文庙广场,东西各至原老城门位,包括现阳翟古城墙。此范围内是老城传统民居和省市历史文化景点密集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06.2公顷。据统计,该历史文化街区内,共十余座标志性的历史古迹点图。但文物古迹资源的现状孤立分散。除了国家级的钧瓷官窑遗址和省级的怀帮会馆经过简单的修缮之外,大多数文物景点仅现存孤立的一个或者几个古建筑危房。古迹位置分散、零落,历史整体性与延续性遭到破坏。

在这样相对较大的历史街区尺度下,我们以“点”(历史古迹点),“轴”城市空间轴和历史文化轴、“面”风貌保护区的方式,在历史层次、空间层次和发展层次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尊重历史格局的真实性,通过“点的辐射,轴的连贯,连点成轴,由轴及面”的方式,将散布的古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历史文化景观的系统。同时也保护禹州老城区内重要的传统居住街区,控制老街区内新建建筑的高度。

根据历史街区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对历史古迹点所在的核心保护区以及其向外拓展50~100米范围内的风貌保护区提出保护控制的要求。核心保护区内的文物古迹进行重点的保护修复设计。阳翟古城墙相传为夏禹都城城墙,现仅存一段夯土墙遗址,如果任其日晒雨淋,可能会有流失,规划中以轻钢玻璃形成防护;对城隍庙、文庙大成殿等一系列省市级历史古迹,依照当地文物局所提供的古籍资料进行修缮。这都是根据历史真实性原则去设想的。规划中建议建大禹博物馆,则是考虑到禹州的历史文化之于现在乃至未来的社会生活的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动态的真实性。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旧城改造具有重大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设计对区内历史文物建筑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新建筑的使用安排适合历史文化街区性质、新建筑的空间形式与历史建筑环境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生活能够具有活力,并对城市生活也起到促进的作用。动态的真实性原则提示我们,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当下的建造活动也属于动态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而我们应倍加谨慎,时刻记取当下的真实性要以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为前提。

(责任编辑:文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真实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广告的真实性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