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OSviewer与CiteSpace的宋瓷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4-06-07刘静静张安华

山东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宋瓷知识图谱可视化

刘静静 张安华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宋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CNKI数据库中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软件VOSviewer与CiteSpace 对宋瓷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梳理分析,探索宋瓷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发现:宋瓷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学科分布相对聚焦,刊发的核心期刊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作者和机构合作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倾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瓷窑遗址与考古、艺术风格与审美、工艺技法与特征、时代背景与思想、宋瓷传承与应用等。宋瓷研究具有从宏观到微观、由个体研究转向整体联系、从传统文化保护到传播推广等变化特征。

关键词:宋瓷;知识图谱;VOSviewer;CiteSpace;可视化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继承了历朝制瓷的优良传统,陶瓷生产盛况空前,除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之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和景德镇窑等,瓷器品类繁多,驰名古今,在中外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1]。可以说,两宋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2]。宋瓷凝聚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审美意识,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范式和境界,是宋代造物艺术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宋瓷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概述及可视化分析,以准确把握宋瓷研究的进展与未来趋势,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脉络及思路。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为了收集和获得与宋瓷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章,并确保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在检索过程中进行以下设置:“宋代 瓷器”作为检索名,“主题”作为检索方式,“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作为文献来源,检索范围设置为“中文文献”。发现CNKI中宋瓷研究文献始于1955年,因此检索时间范围设为1955—2023年。数据收集时间为2023年10月19日,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手动筛选,删除非研究性文献,最终检索到有效文献计量分析样本1 758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及知识图谱,综合运用VOSviewer (V1.6.19)与CiteSpace(V6.2.R4)对已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绘制宋瓷研究成果主要作者、合作机构、核心关键词等知识图谱,以廓清宋瓷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2 图谱建构及其可视化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从CNKI中导出数据文献样本,筛选后得到宋瓷研究年度发文量情况(图1)。

总体来看,国内宋瓷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5—1997年)为缓慢发展阶段,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首次发表于1955年,至1997年,年文献产出均未超过10篇,且主要为宋瓷的考古发掘报告,说明相关研究较为零散,未成体系。第二阶段(1998—2009年)为波动增长阶段,年均发文量约为20篇,总文献量略有增长。第三阶段(2010—2023年)为急剧变动阶段,年均发文量约为99篇,形成显著性突破,但在2015—2017年间回落较大。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支撑下,文献量出现了回升,至2021年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但近几年又稍有回落,说明宋瓷研究还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2.2 学科及期刊分析

2.2.1 学科分布

从宏观上把握宋瓷研究学科分布的概况,有利于厘清各个学科对其所关注的视角。根据CNKI的学科分类进行统计(表1)发现,有关宋瓷研究的学科相对聚焦,发文量排在前三的学科分别为考古(658篇)、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436篇)、中国古代史(222篇),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74.86%。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古学,通过对宋代遗址的发掘和对出土瓷器的研究,揭示宋瓷的生产地、类型、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信息;二是艺术史,通过研究宋瓷的造型、装饰、花纹、釉色等艺术特征中的风格流变,深入探讨宋瓷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是文化史,通过研究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探讨宋瓷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当时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关系;

四是科学与技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化学分析、显微观察等,研究宋瓷的材料组成、制作工艺、烧制温度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宋瓷的特殊性能和革新之处;五是市场与收藏,从市场角度出发,关注宋瓷的鉴定、估值、流通情况等,研究其市场地位以及交易相关的法律、伦理等问题。

2.2.2 期刊分析

研究领域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志可以通过其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的多少来衡量[3]。1990年,比利时情报专家埃格 (Leo Egghe)根据“布式定律”,提出了核心期刊区域数目的计算公式:P=2ln(eE·Y),P是核心区的数目,常数e值约为2.72,E是欧拉系数,Y是期刊发表论文的最大数量[4]。经统计,本研究中Y=64,將数据代入公式得到 P≈9.48,即排名前9位的期刊为核心区期刊。9种期刊的相关信息如表2所示。

核心区期刊发文量共456篇,占总发文量的25.94%。9种期刊的平均出版周期约为36天,主办单位多为公司及所属地研究所。9种期刊中,仅《文物》一直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简称北大核心期刊),《收藏家》只入选了2020年版。可见发表该领域文章的北大核心期刊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少。

2.3 作者与机构分析

2.3.1 主要作者

对特定研究领域内核心作者和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可辅助后续研究人员准确、快速地聚焦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重要的科研资料及成果进行准确定位[5]。本研究根据普莱斯定律(Price's Law),利用公式Mp≈0.749( Npmax)界定该领域是否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作者群,

其中Npmax表示论文发表数量最高的作者的发文量、Mp表示成为核心作者需要的最小论文发表数量。同时,核心作者论文发表总量超过整体的50%时,表明此研究领域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核心作者群[6]。据统计,本研究中Npmax=14,经计算,Mp≈3。即在宋瓷研究领域发文量大于等于3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经统计,共有56人。排名前10位的核心作者及其研究主题如表3所示,研究方向主要涵盖故宫馆藏瓷器的鉴赏与评估、瓷器鉴定及其仿品对比研究、宋瓷的美学艺术价值及工艺范畴探讨等。全部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共233篇,占比13.25%(小于50%),表明宋瓷研究中核心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程度较弱,尚未形成稳定且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有待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2.3.2 合作机构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可呈现机构间的合作及密切程度。基于CiteSpace的机构共现网络可知国内宋瓷领域的十大相关研究机构分别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郑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云南大学。从这些机构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不同机构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具有独特性和地域倾向性。景德镇陶瓷大学注重景德镇陶瓷、陶瓷装饰、设计应用研究以及相关的陶瓷绘画与雕塑等。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多关注陶瓷艺术、产品设计与陶艺设计等。山东大学的研究偏重陶瓷的组织与性能、微观结构及复合材料等。为长远发展,应鼓励学者团队跨学科合作,创建学术合作网络,促成良性互动与国际传播。

3 宋瓷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相关研究的高度凝练,能够充分体现各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宋瓷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运用VOSviewer对文献样本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共现次数15次为阈值进行筛选,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后,共生成318条节点连线、43个关键词,组成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见图2。由图可知,高频关键词共形成5大聚类,分别为:瓷窑遗址与考古(红色)、艺术风格与审美(绿色)、工艺技法与装饰(蓝色)、时代背景与思想(黄色)、宋瓷传承与应用(紫色)。

“瓷窑遗址与考古”聚类共包含11个关键词,主要为青白瓷、景德镇、耀州窑、吉州窑等。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为宋瓷的研究提供了根本依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在现代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工作逐步展开,相关考古发掘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如1958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观台磁州窑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7]。此类宋瓷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是对瓷窑遗址中的出土器物进行实地考察和陶瓷文献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地域特征,为研究宋代文化艺术、思想意识、历史风貌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艺术风格与审美”聚类共包含10个关键词,主要有造型、装饰、纹饰、釉色、审美等。该类研究主要讨论宋瓷基于时代背景的流变而呈现出的雅俗共享的艺术风貌,其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意蕴优雅的造型、巧夺天工的装饰、变化莫测的釉色[8]等方面。田自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认为,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恰当的比例和尺度,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9]。胡习珍认为宋瓷纹饰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和明晰的时代特征[10]。而刘永红通过对于青白瓷的釉色美学研究肯定了宋代自然朴素、含蓄淡雅的审美风格[11]。宋瓷的艺术特征所承载的美学品格是宋代审美的最高境界和杰出代表,至今依旧是现代社会热议的话题。

“工艺技法与装飾”聚类共包含9个关键词,主要有磁州窑、艺术特征、装饰艺术、装饰纹样等。宋代是我国瓷器制作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陈朝云以大量考古出土的瓷器文物中的窑具、瓷片等为研究对象,对宋瓷的烧制工艺和装饰技艺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宋瓷艺术特征形成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原料性能、窑炉结构、烧造技艺三大方面,而烧制的釉料以及刻划、印刻和绘画等装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宋朝的陶瓷品种繁多,也形成了不同的窑系,宋瓷实现了工艺技术的科学应用,从而使该时期成熟的工艺技术体系对后世陶瓷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12]。

“时代背景与思想”聚类共包含9个关键词,主要有龙泉窑、青瓷、官窑、汝窑等。任何工艺美术都不可避免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其一,文人士大夫作为当时宋文化的先驱,把握时代脉搏又引领着时代潮流;其二,民俗文化的崛起,也折射出宋代经济与商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宋代工商业作为主体手工业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邓广铭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13]文人主导的上层建筑和丰厚的手工业基础是促使宋瓷取得光辉夺目的艺术成就的内在原因和动力。

“宋瓷传承与应用”聚类共包含4个关键词:北宋、中国、美学、演变。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譬如,朱剑刚等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对宋瓷的设计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关键要素最终运用于文创设计中[14],实现了传统文化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融合。此类研究多采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宋瓷新的陶瓷理念、创作材料、拼接工艺、艺术造型和装饰语言在当代的传承与设计应用,是宋瓷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3.2 关键词突现分析

为了进一步呈现近十年宋瓷研究热点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结合CiteSpace分析关键词突现情况进行补充分析。关键词突现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增加的一些关键词语,根据时间切片对关键词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学术前沿。在原有关键词图谱的基础上,选择Burstnessk面板,将γ值设为0.1,Minimum Duration值设为2,以保证突现词显示的合理性,生成近十年宋瓷突现词分布图谱。图3列出了突现强度排名前15的关键词,红色区段是某个关键词的突现时间段,清晰地将研究热点分为了3个区间。

第一区间主要是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研究进行地域倾向和属地划分的体系探讨,是前期考古工作的延续。这个区间主要集中在2013—2016年,突现了一些重要的窑系关键词,如景德镇窑、汝窑瓷器、官窑等。“景德镇窑”突现词的出现反映了其白瓷与青白瓷对宋瓷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们更加重视陶瓷背后所象征的文化意蕴,以期通过串联窑系对宋瓷文化的影响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第二区间主要集中在2017—2020年,“装饰艺术”和“陶瓷装饰”出现在了突现关键词中,反映了人们对于审美的更高追求。研究重心逐步从原始史料的考证转变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较厘清各个窑址及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制作工艺、纹饰风格以及窑系之间的联系和演变。通过设计应用,符合时代审美特征、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产品逐步成熟并留步于市场。

第三区间为2021—2023年,探讨热点围绕宋瓷本体展开,如“瓷枕”“婴戏图”等器具类型和装饰纹样等。瓷枕的绘画精美细腻、色彩鲜艳,展示了技艺高超的瓷器制作工艺;婴戏图题材的装饰纹样既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愿望的祈求,也是文人志士个人情感的寄托,是研究时代文化认同和民俗文化传承关系和流变的典型个案。这个阶段更多学者着眼于宋瓷的设计应用,以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结语

对于宋瓷的研究具有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整体、从传统文化保护到传播推广的变化特征。从最新的研究动态可以看出,对于宋瓷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文化传承及应用方面。随着社会步入“工业4.0”时代,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功能主义,而是需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一方面,宋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其精湛的工艺、细腻的胎体、丰富的釉色及高雅的审美意蕴都可以成为现代文化产品设计的灵感源泉;另一方面,宋瓷的活态传承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与文化产品的跨界融合是实现宋瓷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3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229.

[2]骆文亮.中国陶瓷文化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88.

[3]陈英.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外家具设计的比较研究[J].包装工程, 2023,44(22):45-51.

[4]EGGHE L.The dual of Bradford′s law[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86,37(4):246-255.

[5]伍梓鴻.基于知识图谱赋能快递包装治理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增刊1):230-239.

[6]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0-236.

[7]刘来成,罗平,倪仲玉,等.观台窑址发掘报告[J].文物,1959(6):59-61.

[8]肖月.宋代瓷器的审美特征与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6):168-171.

[9]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85: 257.

[10]胡习珍.试论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07:67-69.

[11]刘永红.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釉色的美学品格[J].中国陶瓷, 2009, 45(3):71-73.

[12]陈朝云.宋代瓷器制造技术的考古学观察[J].考古学报, 2017(4):495-514.

[13]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6(2):137-144.

[14]朱剑刚,崔丽娜,祁倩,等.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宋瓷文创”设计实践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3, 30 (1): 80-85.

(责任编辑:朱艳红)

猜你喜欢

宋瓷知识图谱可视化
瓷心晚晚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