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晋城张峰村 品品太行“海之味”
2024-06-06王小静
王小静
初夏时节,在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鱼儿在水面嬉戏,惊起一波波涟漪。身穿捕鱼服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鱼池间穿梭,围网、捕鱼、分池,一气呵成,把大小不一的三文鱼分拣到43个标准化成鱼池中。一向给人干旱、缺水印象的黄土高原,却有着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三文鱼”养殖基地,年产量有望达到800吨。
老百姓常说的“三文鱼”其实是一个“商品名”,从生物学概念上,其属于鲑鳟鱼。但鲑鳟鱼种类繁多,有的栖息在海洋,有的则生活在河流中,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水温和水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张峰村养殖的“三文鱼”也是鲑鳟鱼中的一种。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进富向《科学导报》记者介绍,这里养殖的“三文鱼”都是由丹麦进口的三文鱼卵孵化而成。目前已经建成的两期鱼池中,正养着100多万尾“三文鱼”。
“‘三文鱼特别娇贵。水温太高太低都不行,水质不好也养不活。和国内过去常用的网箱养殖不同,我们这里都是活水养殖,养殖用水是直接从上游张峰水库中流下来的。”胡进富说。
距離养殖基地1.5公里的张峰水库,是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张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和强告诉记者,张峰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平方公里,库容3.94亿立方米,是汾河一库、汾河二库外山西省第三大水库,蓄水量居全省第一。
水资源丰沛之外,张峰水库的水质也特别好。郭和强介绍,这里的水质常年可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此外,当地气候也在养殖“三文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的水温,夏天最热不会超过15℃,冬天最冷也不会结冰,天然适合‘三文鱼这样的冷水鱼生长。”胡进富介绍,虹鳟鱼类的生长周期在3年左右,而每年光进口饲料的费用就高达七八百万元。目前该养殖基地已经形成了鱼卵孵化、鱼苗养殖到冰鲜冷链一条龙产业,预计明年第一批“三文鱼”就可以长成上市。
郭和强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沁水河的滩涂地,地里全是石子,种不成庄稼,村里过去也没有什么产业,这块地就这么一直荒废着。如今养起了“三文鱼”,不仅有效实现了荒地利用,租金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我们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以前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一亩玉米地一年的收入也就是1500元,一家一年干到头,收入还不到1万元。”郭和强表示,过去因为村里没有产业,大部分村民只好外出打工,村里总共400多人,常住人口还不到100人。如今,随着家门口的产业开始发展,回村务工的人也变多了起来。
除了“三文鱼”养殖基地,村里还建起了肉牛养殖场和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园。如今,旺泽肉牛养殖园区已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第一批肉牛出栏上市;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园也正在建设,52万公斤鱼苗已经投放入水。这些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就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如今,我们当地三文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满足了山西人的‘口福,还从三晋大地走向了全国。”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晋城将继续瞄准渔业新赛道,打造特色农业亮点,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三文鱼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