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赋能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2024-06-06刘雷

科学导报 2024年34期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创新人才高校

刘雷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高校;创新人才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以促使其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而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紧密结合数字技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便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一、教育数字化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赋能作用

  (一)切实满足学生的高质量学习需求

教育数字化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切实满足学生的高质量学习需求。具体来说,教育数字化正加速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学习模式,它通过建立个性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优质教育资源,赋能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交互式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器等数字化工具,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创新创业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数字化平台上的协作空间和创新社区,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跨学科交流和创新思想碰撞,通过数字化手段,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交流思考,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掌握专业技术,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职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导师在线指导和定期反馈,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创业建议和支持,减少学生创业路上的试错代价。最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教育还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让更多学生可以有机会参与创业,为更好地融入创新变革发展的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促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精准高效

教育数字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其精准性和效率。首先,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化平台能够全面收集和分析学生创业信息,包括创业兴趣、能力、资源等,并利用数据建模和机器学习算法,精准识别出具备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其选择适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量身打造自己的学习方案[2]。其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打破时空限制,高效获取知识和技能。再次,数字化评估体系可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为高校和社会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校可以发布创业项目需求,与企业开展联合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企业则可借助高校的研发力量和人才库,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拓宽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实战锻炼的机会。另外,数字化平台还整合了就业信息和创业政策,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更精准地规划创业道路[3]。总之,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精准高效,这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潜能,把握时代机遇。

  二、教育数字化赋能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挑战

  (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体系需重构

在教育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要,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能力体系亟待重构。一方面数字思维能力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必备素养,数字化赋能教学,学生需要具备数据思维、算法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以便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信息素养也不再局限于获取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整合和应用。这就需要学生提升自己的信息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对学生提出了更全面的能力要求,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为核心素养,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生要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员合作,有效沟通,创造性地解决数字化带来的新问题,并且数字化教育方式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重构学生成长成才能力体系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变化,在信息技术和社会变革的融合中实现创新和自我提升。

  (二)數字化管理思维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教育数字化赋能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高校数字化管理思维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成为一大瓶颈[4]。一方面,传统高校管理方式过于僵化,难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快速变化的教育生态,部分管理者缺乏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的认识,导致高校数字化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另一方面,教学能力薄弱制约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效。数字化教学工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高校一些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不足,难以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发展。这种管理思维和教学能力的双重滞后,加剧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挑战。鉴于此,高校需要着力提升数字化管理思维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三)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布局建设仍需完善

教育数字化赋能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亟待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布局。当前,高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存在硬件设施不足、网络带宽不够、存储空间有限等问题,使得学生和教师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与此同时,高校数字化布局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标准体系,数据难以共享和整合,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展开来说,数字基础设施的薄弱限制了高校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科研活动。实验室设备陈旧、软件更新的不及时,导致学生难以及时接触到前沿技术和工具,这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网络带宽不足和存储空间有限,则影响着学生在线学习和远程科研,阻碍了学生进行线上协作。另外,数字化布局的不完善导致高校数字化资源分散、难以整合利用,且不同学院、学科之间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平台,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阻碍了创新型人才跨学科协作和知识共享。最重要的是,高校缺少完善的数字化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和信息泄露隐患,影响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布局不完善共同阻碍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一方面,学生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教师难以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科研,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知识传授和科研能力培养。因此,高校需要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布局的建设,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数字化支撑。

  三、教育數字化赋能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一)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在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当注重将传统学科与新兴技术、未来产业相结合,开设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要涵盖基础知识,更要强调实践应用和跨学科融合,例如,设置跨学科的创新实践课程,以便让学生在跨领域合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借助数字化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如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远程实习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同时,高校积极引进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开展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实习实践等活动,以便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和创业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为此,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术竞赛、举办讲座和培训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二)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

在教育数字化赋能下,全面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之一。为此,高校一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教育培训体系,组织面向教师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在线学习资源等,开展数字化的培训内容,涵盖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在线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升自己的数字技能和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育项目和实践活动,参与在线课程设计与制作、开展虚拟实验室建设、探索在线评估与反馈方式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促使教师深入了解数字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提升自己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数字化教学案例库和分享平台,让教育工作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和成功案例,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如给予教师荣誉称号、专项资金支持、学术交流机会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字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重要的是,高校领导层应该加强对数字化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从而为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领导层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数字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加大对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的投资力度。

  (三)不断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布局建设

首先,高校应当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和优化,加强网络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确保网络带宽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数字化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其次,高校建设数字化教室和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工具,如交互式白板、虚拟实验平台、智能课堂系统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学习体验。再次,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集成各类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方便教师查找和利用,并组建开放式课程资源、在线教学视频等,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加强移动学习和远程教育的建设,开发适配手机端和平板电脑的教学应用和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业学习需求。另外,在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结语:在教育数字化赋能下开展创新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但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提出通过变革教学模式、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创新平台,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需要持续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在人才培养中的新路径,进而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卢铁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J].大中国高教研究,2018(10):10-13.

[2]范丹.数字经济下创新型商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6):100-102.

[3]吴画斌,许庆瑞,陈政融.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8):116-121.

[4]韩二东.数字经济驱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才智,2022(3),154-156.

[5]华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9(4),54-55.

课题: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527)。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数字化创新人才高校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