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维度:科学内涵、实践逻辑和价值意蕴
2024-06-06李新宇王雪
李新宇?王雪
[摘 要]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并阐发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特征鲜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及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内涵;实践逻辑;价值意蕴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个具有厚重分量的重大概念,意义深远 ①。习近平文化思想與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共同铸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托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既回应时代重大问题,也总结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既全面论述了当下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也为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厘清了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给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理论的深邃性,彰显了时代的创新力,是对中华文明继承与发展的理论之集大成,兼具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呈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体”即主体、本体、本质,“用”即方法、实践、效用。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讲,“体”即文化的主体性,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综合体,属于理论的范畴;“用”即文化的功能性,属于实践的范畴。二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时代之“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各自的长处,塑造出兼具中国性和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由“在中国”向“中国的”转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传统的”向“现代的”转变。三是守正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明体”即是明晰自己的来路和方位,“达用”即是明确自己的方向和去路,二者是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明体”就要“守正”,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达用”就要“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发展道路。文化作为理论的范畴,必须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既不能走文化复古主义的老路,也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邪路,要坚持在“明体”基础上“达用”,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四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从这个维度看,“体”即文化的民族性,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主体;“用”即文化的世界性,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功能效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世界性特点,坚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明确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时又提出了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思想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共同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2. 思想武器、人民中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思想武器与科学指南,体现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党性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文化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全局,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②,“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③。从人民性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牢牢坚持文化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展现出深沉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④。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凭借开放包容的文明精神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担当,展现出强烈的人类关怀。这一思想不仅为中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导,还为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3. 源于实践、开放包容。实践孕育文化,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高瞻远瞩、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文化强国实践进程的思想创新,是基于历史认知和文化根脉的融会贯通,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辩证性和唯物性的统一。这一思想超越了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中西古今”之辩,不是以二元对立的立场割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而是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以新的文化使命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文明新形态,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使国际社会深刻理解中国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的文化力量。因此,这一思想更加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能够更好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进而为世界发展与人类文明作出更多贡献。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世界大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深化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⑤。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充分汲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以来的文化探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实问题,从而形成、丰富、完善与发展起来的。
(一)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对国家总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意识形态为什么要管、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无产阶级属性与社会主义方向,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 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性质与方向。
(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文化自信自强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遵循原则,也为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方法论和实现路径。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即作为一种基本原则或方法论,始终作为提振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与要求,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朝着实现文化转型和文明更新的道路迈进。一是坚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推动文明进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新时代,必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大力量。二是坚持以良好的新闻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推动文化繁荣、弘扬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与人、信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多元,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表现、新变化、新形势,要求不断丰富内容载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積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递好中国力量。三是坚持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前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时代价值,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开展文艺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不断夯实文化强国建设基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探索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中华文化沃土。不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及价值追求,就无法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两个结合”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使马克思主义得以由“外来的”变成“中国的”,这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转变,更是从思想深处符合了中国人民的实践特点,成为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真理性工具;同时,在“第二个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现代性”特征,使之摆脱“传统性”的束缚,不断彰显出其本身超越时代的文化力量,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而重要的因素,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故事的传播更加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飞猛进,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明显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引领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时代“两个大局”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坚持和灵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辩证性与唯物性的统一,立足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提出“新的文化使命”,积极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提出“文艺为人民”的价值导向,积极建设学习强国、文化强国;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提倡文化交流互鉴,积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可见,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契合了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能够更好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
(二)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新的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在应对当今世界发展难题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科学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科学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进步规律,从各领域、各环节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端重要的工作定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有新的作为,注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又强调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还注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兴盛,积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重心,形成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合力,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思想真正致力于凝聚人心,把各族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错误思潮的攻击,坚定守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的面向。
(三)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理论指导
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更重要、更具有奠基性意义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1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支撑。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把文化作为战略性支撑纳入自信的范畴,提出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多次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全方位、立体式布局文化建设,推动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这些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布局,为践行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开放包容、胸怀天下的思想特质,始终坚持文化的人民性、人类性、世界性方向,“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2,不仅为中国发展进步事业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更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积极推动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推动各族人民共同进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精神生活的价值引领研究”,项目编号:22YJA710025
注释:
①⑥⑧《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第1版。
②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
④⑩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第1版。
⑤齐卫平、郑天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内在理路和鲜明特征》,《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6期。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4页。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8页。
作者单位:李新宇,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雪,中共曲阜市委党校研究室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