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与因素分析

2024-06-05王珏李子成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金融发展

王珏 李子成

摘 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基于201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空经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过工具变量法、随机效应分析和剔除特殊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其结果依旧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发展与企业集聚在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存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并不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西部与东北地区则能够通过发展低空经济带来较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均具有单门槛效应,在跨过相应的门槛值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低空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关键词: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金融发展;企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49;F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26X(2024)03-0086-15

收稿日期:2024-02-04

基金项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云南省建设产业集聚平台研究”(201804994)

作者简介:王珏(1998- ),男,陕西榆林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李子成(1977- ),男,云南大理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一、引言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低空经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正逐渐成为各城市竞相发展的“新赛道”。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①。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方面具有广阔空间。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低空空域的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发掘。低空经济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便利的交通网络、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能够优化传统产业布局,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够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深入探讨低空经济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通过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我国在全球低空经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文献综述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低空经济,并对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的要求。“低空经济”首次进入国家规划,具有标志性意义[1]。关于低空经济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低空经济与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上。目前,无人机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农业、物流、航拍、救援等。这些应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低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农业领域,通过无人机进行植保、监测和数据收集,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而且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在物流领域,无人机具有灵活、便捷的优点,可以快速地完成快递配送,提高物流效率[3]。这不仅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4]。在环保领域,无人机可以进行环境监测、空气质量检测、森林灭火等任务,从而在环保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5]。在消防领域,无人机通过进行火场侦查、搜救和物资投送等任务,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6]。在测绘领域,无人机通过搭载高精度的相机和传感器,能够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精准的测绘成果,以此完成地形测绘、地理信息采集、城市建模等任务[7]。

在新质生产力研究方面。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来,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8]、理论逻辑[9]与实践路径[10]等方面成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领域。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它突显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新质生产力,起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11]。这里的“新”,涵盖了新要素、新业态、新技术等[12],具体表现为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以及新型基础设施。而“质”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突显了新质生产力在演化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与跃迁[13]。“生产力”则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14]。新质生产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其目标是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以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改革的焦点。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至关重要。

在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的研究方面。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学者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依托,表征为新的市场需求的创造与满足,以及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15]。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式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中国式创新来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因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16]。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因此我国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17],同时要以关键性技术牵引稳链固链,以颠覆性技术引领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18],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科技革命中占领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先手棋”,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面提升”的战略重点[19]。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变化情况

表4展示了2014-2021年各省份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发展情况,可知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发展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具有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其政策环境也相对较好,政府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而东北与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既存在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政策落实与人才引进力度不够等问题。其中,广东与四川分别作为高精尖产业与低空产业集聚的地区,其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分别为0.6076和 0.6614,青海与新疆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仅为0.1186和0.0304。

(二)基准回归

表5为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基准回归结果,列(1)未加入控制变量,低空经济回归系数为0.227,在1%水平显著,列(2)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低空经济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仍在5%水平显著,R2由0.248提升至0.607,表明低空经济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变量会影响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R2的提升说明模型拟合优度和解释力得到显著提升。假设H1得以验证。

控制变量中,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分别在10%和5%水平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创新和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则意味着经济中各行业的协同发展,以及高附加值产业的崛起。这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率,还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城市化进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表现为负向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将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新技术和新生产力的推广和应用产生制约作用,从而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稳健性检验

为使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法、随机效应分析以及剔除特殊样本、增加控制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等五种方式进行检验。

1. 工具变量法

上述分析中未考虑到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低空经济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再利用2SLS进行估计。结果显示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462.53)大于Stock-Yogo弱识别检验10%水平上的临界值(16.38),表明可以基本排除弱工具变量的问题;Kleibergen-Paap rk LM统计量的p值均为0.0015,在1%水平上拒绝了识别不足的原假设,表明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是合适的。检验结果如表 6所示,第一阶段显示工具变量与解释变量呈正向关系,第二阶段显示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为正,这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说明内生性问题并不会影响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2.随机效应分析

本文报告了随机效應回归结果,结果如表 6所示。低空经济回归系数在10%水平显著为正,表明低空经济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证明线性估计结果稳健可信。

3. 其他稳健性检验

本文分别进行剔除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特殊样本、增加控制变量以及对因变量进行1%右侧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式均不会影响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核心结论具有稳健性。

(四)作用机制分析

1. 金融发展的调节效应

根据前文分析,金融发展在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为证明这一理论假设,本文利用式(2)进行回归检验,估计结果如表7列(1)所示。低空经济在10%水平显著为正,而低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系数为0.068,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当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支持低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2. 企业集聚的调节效应

本文基于企业集聚的视角,对低空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机制作进一步分析。由表 7列(2)所示,低空经济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其与企业集聚的交互项系数为0.279,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企业集聚能力越强,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即企业集聚在低空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综上,假设H3得以验证。

(五)异质性分析

1. 区域异质性

考虑到我国各省份之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本文将研究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具体回归结果如表 8所示。东部地区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表现为负向,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回归系数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作用方向表现为正向,西部与东北地区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显著为正。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出发探究其原因,对于东部地区,由于其早期的发展优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但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加剧,导致边际效应递减,从而表现出负向回归系数。中部地区可能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市场机制不够成熟,低空经济的发展未能带来显著的即时效益,因此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但其正向作用方向预示着未来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对于西部与东北地区,其经济基础要弱于东部与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增长空间较大,低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效应,因此表现出正向影响。假设H2得以验证。

2. 面板门槛模型

为考察在不同条件下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影响效果的非线性,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两个方面进行面板门槛模型回归。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如表 9所示,可以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值作为门槛变量时,单一门槛模型P值为0.0300,在5%水平上显著,双重门槛模型和三重门槛模型P值均大于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选择单门槛模型,门槛值为11.3669;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数值作为门槛变量时,单一门槛模型P值小于0.0001,在1%水平上显著,双重门槛模型和三重门槛模型P值均大于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选择单门槛模型,门槛值为6.2588。

表10报告了不同门槛效应下各变量之间的回归估计结果。列(1)表明,人均GDP对数值在低于11.3669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系数为0.018,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人均GDP对数值高于11.3669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系数为0.216,在5%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跨越11.3669这一门槛后,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显著增强。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在这一阶段,低空经济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列(2)的回归结果所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数值低于6.2588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系数为0.065,通过5%显著性检验。当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数值高于6.2588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系数为0.528,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政府支持能够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尤其当政府支持力度在跨越6.2588这一门槛后,低空经济的回归系数与显著性水平均有所提升,说明随着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政府更有能力提供更高质量、更广泛的公共服务,从而为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能够极大地释放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综上,假设H4得以验证。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低空经济的崛起,不仅为各行业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还催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低空经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经过工具变量法、随机效应分析和剔除特殊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其结果依旧显著;(2)金融發展与企业集聚在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存在,东部地区低空经济并不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部地区虽表现出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西部与东北地区由于落后的经济发展和尚未成熟的市场机制,导致低空经济的引入带来较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4)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单门槛效应,当人均GDP对数值大于11.3669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将从0.018提升至0.216。政府支持力度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数值超过门槛值6.2588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表现为跨越式增强。

(二)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到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的崛起不仅揭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展示了一种创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通过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研发资助,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低空制造、飞行技术和服务等领域进行创新。同时,加强低空空域的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关键。低空经济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各国都在竞相探索其发展路径,通过与国外在该领域领先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习先进技术与经验,加速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进步。

二是支持各地成立或利用好产业基金,持续加大低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基于金融发展是低空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中介力量,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低空金融发展力度。国家应支持尚未成立产业基金,但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较好和应用场景较好的省份成立低空产业发展基金,对已成立低空产业发展基金的省份应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基金的有效运作和合理使用,吸引更多资本和企业参与发展低空经济,促进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多赢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彰显低空经济集聚效应。政府应加大对重点少数企业和地区的支持力度,从而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带来的技术和知识扩散效应,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政府应支持发展低空旅游,并制定合理的低空旅游规划和安全标准,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鼓励企业开发多样化的低空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边境地区和森林防火任务重的地区,政府应加大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飞行器场景应用力度,提高边境巡逻和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四是鼓励各省级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创造财政支持的乘数效应。对于发展基础好的研发型企业集聚的省份,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便突破门槛值,实现财政支持的乘数效应,通过定向投入、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财政帮扶绩效,以此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的投资和发展。

注 释:

① 由于学术界对“低空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低空经济”的概念主要来自于新闻:“低空经济”热起来了-新华网 http://www.news.cn/fortune/2023-12/18/c_1130032240.htm。

参考文献:

[1] 樊邦奎,李云,张瑞雨.浅析低空智联网与无人机产业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21(9):1441-1450.

[2] 郭伟光.精准农业的信息化技术实践应用——评《低空遥感技术及其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1):144+152.

[3] ZHANG H,TIAN T,FENG O,et al.Research on Public Air Route Network Planning of Urban Low-Altitude Logistic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J].Sustainability,2023,15(15):1-17.

[4] 简海云,潘海啸.民用航空导向型城镇发展模式探究——以云南省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9(5):77-84.

[5] 陈杰,樊邦奎,邓方,等.智能群系统的衍化与协同——第252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21(4):604-610.

[6] 郭爱斌,刘斌,付林,等.航空应急救援立体协同关键技术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1):157-167.

[7] D. B N,E. A E,E. C N.Digital Topographic Mapping And Modelling Using Low Altitud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J].Modeling Earth 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23,9(2):1463-1476.

[8] 潘建屯,陶泓伶.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三重维度[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024-01-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29.C.20240112.1251.002.html.

[9] 柳学信,曹成梓,孔晓旭.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45-155.

[10] 曾立,谢鹏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出场语境、功能定位与实践进路[J].经济纵横,2023(12):29-37.

[11] 张林,蒲清平.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37-148.

[12] 杜传忠,疏爽,李泽浩.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3(12):20-28.

[13] 李政,廖晓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6):146-159.

[14] 简新华,聂长飞.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29-36.

[15] 廖伟伟.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与产业技术突破[J].重庆高教研究,2024(2):75-86.

[16] 安同良,魏婕.中国式创新:技术赶超的成功范式[J].学海,2024(1):5-18+213.

[17] 姚树洁,张小倩.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2-128.

[18] 刘瑞,郑霖豪,陈哲昂.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和战略构想[J].上海经济研究,2024(1):40-47.

[19] 沈坤荣,金童谣,赵倩.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24(1):37-42.

[20] 董超,经宇骞,屈毓锛,等.面向低空智联网频谱认知与决策的云边端融合体系架构[J].通信学报,2023(11):1-12.

[21] 张宏宏,甘旭升,孙静娟,等.基于STPA-TOPAZ的低空无人机冲突解脱安全性分析[J].航空学报,2022(7):262-274.

[22] 耿松涛,杨晶晶.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低端锁定的作用机制及突破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0(4):130-136.

[23] 段海滨,何杭轩,赵彦杰,等.2022年无人机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23(1):215-229.

[24] 宋璐瑶,张卓.优化长三角民用航空制造业布局[J].宏观经济管理,2023(8):62-68.

[25] 刘瑞明,赵仁杰.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J].管理世界,2015(8):30-38.

[26] 董涛,郭强,仲为国,等.制度集成创新的原理与应用——来自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实践[J].管理世界,2021(5):60-70.

[27] 刘国巍,张停停.基于GFM-VAR的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演进阶段识别及政策强度有效性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8(11):70-78.

[28] 廖小罕,屈文秋,徐晨晨,等.城市空中交通及其新型基礎设施低空公共航路研究综述[J].航空学报,2023(24):6-34.

[29] 徐洁,李琳.知识基础、认知邻近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基于772万条发明专利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4(1):72-81.

[30] 李平,牟国婷,武传昊.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资源配置的影响——基于集聚效应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3(12):89-101.

[31] 孔凡斌,王宁,徐彩瑶.山区林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于就业与收入中介效应的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24(1):62-83.

[32] 郭晗,侯雪花.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1):21-30.

[33] 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1):31-47.

[34] 田虹,秦喜亮.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影响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1):97-103.

[35] 王文成,隋苑.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22(5):696-704.

[36] 柏旭.数字经济的共同富裕效果研究——基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视角[J].经济纵横,2023(12):84-94.

[37] 周小刚,文雯.数字经济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3):97-105.

[38] 鲁钊阳,邓琳钰,黄箫竹,等.数字经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12):175-184.

[39] 尹西明,陈泰伦,金珺,等.数字基础设施如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12):90-101.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金融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有多重要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论金融的发展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浅析金融法律体系完备程度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