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学视角论 “ 四季 ” 民歌文化内涵

2024-06-05王圆月

今古文创 2024年17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

王圆月

【摘要】“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核心话题。蒙古族民歌中大部分内容与生态文化有直接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蒙古族民歌中生态意识及“四季”民歌的数字文化和方位文化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在“四季”民歌中的运用和表达,特别对蒙古族“四季”民歌中体现的生态文化、审美文化内涵以及民俗、信仰、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关键词】四季民歌;生态文化;数字文化;方位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7-009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7.030

18世纪是生态思想大发展的时期[1],生态文化的研究关系到人类生存状态及以后如何生存的严峻问题。因此,人们用书面作品和口头演唱传达生态思想的重要性,并且呼吁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感悟自然。本文探讨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生态文化、数字文化和方位象征文化中体现的生态文化内涵。

一、蒙古族“四季”民歌与生态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因此,在近几年的研究领域中,生态意识变得处处耳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歌声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到如今的牛羊数目减少,草原逐年干旱。这使人们对生态文化产生了广泛的重视因而开启了深入的研究。

(一)蒙古“四季”民歌中的生态文化意识

对热衷于草原的蒙古人来说,草原给予牧民一切需求。因此,从古到今,蒙古人一直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成吉思汗的《大扎撒》第14条律令中提道:“禁止把手深进水源并且打水时要用某种器皿来装。”[4]从这段律令中可看出,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已经把保护水源的生态意识变成法令来约束牧民遵守,从之前的习惯法变成了更加有力度的执行保护环境的行为。普兰·卡尔宾蒙古游记中写道:“我们看见当今的可汗之父窝阔台可汗为了让自己的灵魂能够安宁,他下令种下了一片树林,并且不得砍伐这些树木,如有违令者就处以鞭刑或脱其衣物再行重仗刑的处罚,我们也亲眼看到过那些被行刑的人。”[5]这种保护生态的意识从游记中也可看出。例如在科尔沁民歌《四季》中:“春天到来的时候,绵绵青草发了芽,要在春牧场来驻扎。夏天到来的时候,郁郁葱葱万木发,要在夏牧场来驻扎。秋天到来的时候,木叶摇落萧萧下,要在秋牧场来驻扎。冬天到来的时候,草萎木凋望天涯,要在冬牧场来驻扎。”[6]一年四季,牧民的住处都会随着风水草地而流动,这种流动的生活会使蒙古人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草原一草一木的变化和优美的风景。这种令人陶醉的风景在牧区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更替也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中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7]保护生态环境在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并且持续进行。通过列举的民歌中唱到的描写自然风景及其生存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呼吁人们增强生态意识。

(二)“四季”民歌中的生态意识

蒙古族作为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以“长生天”“天地人合一”为特征的审美取向,体现出主体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受到学术界重视。通过分析,在蒙古地区流传的民歌中,发现了民歌当中的生态意识,有关于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在蒙古民歌“四季”中隐含了爱护水源、土地意识。例如在哲里木盟地区流传的《四海》中:“像那西海的水一样清澈见底,像那北海的水一样清澈见底,像那东海的水一样清澈见底,像那南海的水一样清澈见底。”[8]具体阐述了西海、北海、东海、南海的水是清澈见底,没有被污染过,生态环境是天然的。因此,在蒙古民歌中会常常出现,用歌词抒情的同时会呼吁人们爱护水源,突出了“水是生命之源”的概念和生态意识。另在蒙古民歌“四季”中隐含了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在锡林郭勒盟地区歌唱的“四季”民歌中“春季到来万物苏醒天气暖洋洋,百鸟成群展翅飞翔又把歌儿唱。夏季到来万物争辉一片好风光,五色鲜花五彩缤纷飘散着芳香。秋季到来清风阵阵天气好凉爽,芙蓉褪色片片败叶落荷塘。冬季到来朔风凛冽严寒从天降,高高的山林冬云密布雪花纷纷扬”[9]体现了一年四季里花草树木的变化。它们的变化大多是按照四季自然交替而变化的。这些民歌展现出了蒙古人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并且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万物,维持生态平衡。

二、蒙古族的“四季”民歌与数字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国家珍贵的文化瑰宝。中华民族文化中有关于“四季”的民歌常以数字来表述民族文化的内涵。从歌词所表达的内容看,蒙古“四季”民歌与数字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游牧文化中“四”的象征意义

数字是计数的符号,它并不会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内容。但随著人们广泛的应用,数字的内涵及表达的含义明显发生了变化。除了计数的功能之外,它还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加上数字的数字词语也有了相应的文化意义。例如,人们常说的“四德”“四方位”“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数字有偶数和奇数之分,蒙古人很重视数字的文化。“四”是“二”的倍数,是偶数,在蒙古语中有着世间方向和空间尺度的象征意义。例如:四季的婚礼、四泉的水。[10]这与汉族文化中“四”的概念有着相似之处。例如,四大名著、四大发明。蒙古历史中数字“四”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蒙古书籍《蒙古秘史》,在描写塔阳汗和成吉思汗厮杀时,将他比喻成如狼入羊群,驱赶着群羊赶到羊圈里的人,“四条猛狗”派上战场,在这指的“四条猛狗”是成吉思汗的四个英雄,分别是者别、忽必来、者勒蔑和苏别额台[11],四人在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敌。还有在蒙古历史上王汗遭到可克薛兀·撒卜刺黑掳掠之后,请求成吉思汗派遣四杰,勃斡儿出、木合黎、孛罗忽勒和赤刺温·把阿秃儿整治军队前去。[12]是成吉思汗的四名豪杰的杰出表现和英勇战斗。

(二)“四季”民歌中“四”的内涵

“四季”民歌在民歌中,歌唱的频率数不胜数。不管是汉族、达斡尔族、还是蒙古族,都有以“四季”为开头的民歌。在蒙古族民歌中,以“四季”为文化内涵的民歌有两种。一种是《四季》民歌中“四”的内涵是一年四季,如在昭乌达盟地区歌唱的《四季歌》中:“春回大地暖洋洋,草木发芽遍野滩。夏日炎炎当空照,千里平川绿浪翻。秋风阵阵送大雁,落叶瑟瑟飞天边。冬云密布北风寒,纷纷扬扬雪满天。”[13]蒙古人根据一年四季中的自然现象安排牧区生活。以上歌曲是以“四”为开头,描述了一年四季随着气候和自然现象变动而变化,另一种是隐含四面方向理念的民歌,是固定的,不会因外界原因而变动。如在东蒙地区流传的《四海》中唱道:“西海的水儿明,北海的水儿明,东海的水儿明,南海的水儿明。”[14]描述了四海的水源是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从古至今,人们对保护水源的重视。

三、蒙古族的“四季”民歌与方位文化

牧民在草原上生存离不开方位认知,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人对坐落的位置及四面八方方位的方向有着充分认识。牧民在歌唱时把关于方位的象征文化带入到民歌当中,用歌声传递文化。

(一)“四季”民歌中方位象征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有很多关于方位文化的记录。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人对方向文化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和蒙古文化中开始频繁使用。蒙古文化中方位象征文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周易》五行八卦中,展现了“五方”一詞:“东南西北中”,还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观念。这种观念在蒙古民歌中也有所体现,并通过民歌歌词传输人们古代方位文化的认知。

崇尚东方(左边)的习俗,东方是日出的方向,在风水理念中象征着充满阳气与生命力的方位,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划分,是“七”和“兔向”。从空间上的“四象”来看,是“青龙”,对应了时间上四季中的春季。在《周易》五行中东方表示“木”,包含着花草树木。扩展到五季,东方又表示春季,因此,在歌曲《四季》《四季歌》和《四季循环》里的四季有了相同的概念。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东方是万物的起源,在威廉·鲁布鲁克蒙古游记当中写道:“在蒙古包中,女人的位置一直在左边,是要从自家主人的目光中看的话,要在左边入座。”[15]

崇尚西方(右边)的习俗,西方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认为是祥瑞方位。从空间上的“四象”来看,西方代表着“白虎”,对应了时间上一年四季中的秋季,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划分,西是其中一个并且是《十九》或者是《鸡向》。在蒙古族文化中,西方是很尊贵的位置。在关于“四季”蒙古民歌中,大多数是以西方开头,例如:“像那西海的水一样清澈见底,西海的水儿明,西面的那座杭盖山,登上西山坡望一望,西边的山岭虽然高,西河的嫩柳,西呀西河的红柳条,西烧锅的美酒呀”。哲里木盟的《四海》、东科中旗的《四海》、昭乌达盟的《四座杭盖山》、伊克昭盟的《西山坡》、锡林郭勒盟的《嘎普勒玛》、哲里木盟的《乌尤黛》、哲里木盟的《乌云高娃龙棠》、哈喇沁中旗的《冈莱玛》等民歌。

崇尚南方(前边)的习俗,按《周易》中五行八卦来分的话,南方属于“火”,是“朱雀”。南方在风水学上是阴、阳气的交接点,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南是《十三》或者是《马向》。在《礼记·月令·季秋》中“在君臣关系中,规定“南面”为尊,“北面”为卑”。在哲里木盟地区流传的《嘎达梅林》民歌中:“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众所周知,蒙古人的概念中,南方飞来的鸿雁会带来春天的气息,表明春天已到来,万物复苏。

崇尚北方(后边)的习俗,按《周易》中五行八卦来分的话,北方属于“水”,是“玄武”。在二十四节气中,“北”表示《一》或者是《鼠向》。在蒙古“四季”民歌中以四方开头的歌曲中也有以北方开头的,例如:“北面三座富饶的山,北面梁上的青草”在《达尔罕山》《北梁的青草》等民歌。

综上所述,方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中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从历史悠久的文化探索中发现方位文化隐含的内涵和发展。

(二)“四季”民歌中的方位象征

在搜集到的蒙古民歌中,很多是以“四”开头,例如:《四季》《四泉》《四海》《四季循环》《四山》《四河》《四座杭盖》和《四方》等民歌。在这些民歌中,大多数的民歌是以四面方向为开头,表达情感思想。伊克昭盟地区流传的《西山坡》:“登上西山坡望一望,登上北山坡望一望,登上东山坡望一望,登上南山坡望一望”[16]中展现了关于方位的概念,西山坡、北山坡、东山坡、南山坡等指明不同方向的地理位置。通过登上四面山坡后看到的景色,回忆起年轻时的爱人,两眼泪汪汪,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还有在哈喇沁中旗地区歌唱的《四山润》中也以方位词开头,“西山润的野雉,北山润的野雉,东山润的野雉,南山润的野雉”[17]。野雉在树丛中喳喳叫,看到一些年轻貌美的姑娘而感到快乐的情景。通过描写树林中的野雉,描绘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女子而感到心情愉悦。

这两首民歌在以方位词东南西北开头的基础上,描述了山坡上和山润的风景,也隐含了人们的思想情感。

四、结语

“四季”民歌在各民族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是各民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民歌主要内容之一。蒙古族民歌生态审美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蒙古族民歌生态文化的研究,而是对中华民族民歌生态审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对自然生态、经济、民俗等诸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蒙古族民歌中存在着诸多关于生态题材的民歌,特别是“四季”民歌中包含着生态文化尤其突出。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因此,从古到今,一直非常注重所生存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蒙古族“四季”民歌当中,从古至今一直保留着数字文化理念。通过分析数字“四”的象征,传达蒙古“四季”民歌中出现的数字所表达的象征。蒙古族“四季”民歌中还存在着方位象征,四面八方是很多人口中常常输出的话语,本文在方位象征里撰写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方位文化,解析了在蒙古“四季”民歌中的方位象征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8.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30.

[3]乌恩.敕勒川历史探幽[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3.

[4]纳·尼玛敖德斯尔.13-14世纪蒙古的国家及国家制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212.

[5](意)普兰·卡尔宾.普兰·卡尔宾蒙古游记(蒙文)[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59.

[6]撒仁其木格.蒙古民歌选择[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7:422.

[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3:535.

[8]额尔敦朝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373.

[9]额尔敦朝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74.

[10]布林特古斯.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精神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3.

[11]余大钧.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332.

[12]余大钧.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258.

[13]额尔敦朝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025.

[14]安波,许直.东蒙民歌选[M].上海:新文化出版社, 1952:159.

[15]威廉·鲁布鲁克.威廉·鲁布鲁克蒙古游记[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7.

[16]额尔敦朝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761.

[17]安波,许直.东蒙民歌选[M].上海:新文化出版社, 1952:62.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进步文化的生态转向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开幕
“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开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