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罗马史》与《君主论》的相同点

2024-06-05任佳琦

今古文创 2024年19期

任佳琦

【摘要】在意大利纷乱的政治格局中,马基雅维利为佛罗伦萨当时的君主送上了《君主论》一书,在沒能得到启用的六年后,他又撰写了《论李维罗马史》,两本书以君主制和共和制的相反立场著称,马基雅维利这两部书看似矛盾的思想,实则有共通之处。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罗马史》;《君主论》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9-007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24

一、撰书背景

(一)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

马基雅维利于1498年至1512年,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秘书长一职,在处理内政作出贡献,其筹划军事改革,组建佛罗伦萨国民军,增强国防实力。多次出使西班牙和法兰西,马基雅维利曾四次奉命出使法兰西宫廷,时间分别是1500年7月到12月、1504年1月到3月、1510年6月到9月和1511年9月到10月,①亲身参与了战争和军事行动,例如1502年至次年,马基雅维利随军出使跟从切萨雷·博尔贾,1509年,协助佛罗伦萨重新夺回比萨。1512年,曾经失势的美第奇家族重返佛罗伦萨,因而身处共和派政府的马基雅维利被解除职位,1513年,受到反美第奇家族阴谋的波及遭捕,释后退出政坛,专心著述。六年后,再次获得重出政坛的机会,而意大利的政局常年处于摇摆动荡的局面,1527年,共和派再次掌权,马基雅维利彻底失去了再谋政治的机会。

(二)1498年至1527年意大利的政治背景

领土反复遭受法国与西班牙的侵夺。1494年,洛多维科·斯福尔扎成为米兰公爵,执掌与佛罗伦萨毗邻的米兰公国。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于1499年2月与威尼斯人结盟,历时七个月攻占米兰,威尼斯瓜分米兰三分之一的领土,洛多维科于次年夺回米兰,很快又被法军摧毁,最终死于狱中。为驱赶法军,教皇与西班牙、威尼斯成立“神圣同盟”,在拉韦纳战役后,由瑞士人征服米兰,设立傀儡政权。

家族的长期斗争与罗马教廷的独立。奥尔西尼家族和科隆纳家族把握着军事力量,有着强大的雇佣兵,为了争权夺利,把控教皇和罗马进行了持久的拉锯战。而时任教皇的尤利乌斯二世,能够不受干预地独当一面,为了扩张领土,多次联合西班牙与威尼斯,继续进行战争,且鼓励外来势力,即瑞士人,进入意大利。

(三)马基雅维利编写两书的目的

《君主论》多是获取重返政坛的可能性。马基雅维利第一次由于美第奇家族再起而离开政坛时,依然希望能够得到任职,继续其政治生活,在与友人维托里坦的书信交往之中,马基雅维利提到:“既然我不知道如何谈论丝绸或羊毛生意,或盈利或亏本,我只有谈论政治。我需要或者发誓闭口不言,或者谈论它。” ②

《论李维罗马史》则是更加详细的治理国家之道。受挫之后的马基雅维利,在六年后写出了《论李维》,希望赠书的对象从君主,变为了可以复兴国家的任何有识之士。两本书都同样表达了马基雅维利振兴国家的抱负。

二、《论李维罗马史》与《君主论》之间的相同点

(一)强调不择手段的重要性

在两本书中,马基雅维利不欣赏循规蹈矩的君主。不仅是在《君主论》中宣扬君主需要不择手段来把握权力,在《李维史论》中,这种思想也已经初见萌芽,马基雅维利要求君主学会耍诈和欺骗,“有武力而不耍诈成不了大器”,“有雄心的君主必须学会欺骗” ③,列举了色诺芬撰写的居鲁士的例子:居鲁士首次亲身出征亚美尼亚国王。两者的较量便是一场骗术大战,色诺芬得出结论,即有心成大事的君主,必须要学会欺骗,并表明居鲁士如果没有耍诈,就无法取得他所获得的成就和伟业。不仅如此,马基雅维利还提出不只是君主国,共和国也会行使高明的骗术,通过盟友的名义,争取邻邦的友谊,随后慢慢将它们驯化成罗马的属国,不知不觉间完成了统治。在《君主论》中,这一点更是明显,君主不但要有人性,更要有兽性,“君主既必须是一只狐狸以避免陷阱,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得豺狼畏惧” ④。缺乏了人性或者缺乏了兽性,君主都不会持久,而大部分君主都会秉持人性,出于道德观念,很难同时保有兽性。他们过于信奉承诺,而承诺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是完全可以不遵守的,承诺只有在双方都愿意遵守的时候才能生效,而在《李维史论》中,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充满了疑心,对方究竟是背信弃义的小人还是遵守承诺的君子,君主很大程度上都会怀疑对方是前者,而伟大的君主懂得如何不受信义却蒙受爱戴,将欺诈作为一种“伪君子”的手段,一个总是轻信他人的君主不会保持长久的统治。

(二)对时运与德性的关系的回答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认为时运是中性的,天然难以受人的支配,但却也不是不可能。他将时运比作河流,“并且,我把机运比作那些暴虐的河流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不能修筑堤坝与沟渠做好防备,以便将来洪水高涨的时候,要么顺河道宣泄,要么就算其肆虐也不至于如此泛滥成灾” ⑤。显然也能看出,马基雅维利反对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消极地任由运势摆布的状况,只意味着当人们没有足够的德性和能力来抵抗或者利用命运时,命运才会摧毁他们,而当局的意大利就是一个“既没有沟渠也没有堤坝的旷野” ⑥。在时运与德性二者的辩论中,马基雅维利选择了德性,唯有此能够提高抵御命运中的逆境,强化把握顺流中的机遇,在《论李维罗马史》第二卷中,德性与运气何者为罗马建立帝国的主因,马基雅维利开篇写出了“罗马以德立功”,反对普鲁塔克等史学家的运气说,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将时运与德性看作两个相抗衡的个体,运气支配一半,而德性支配另一半,但德能强大,运势也会倾倒,在《李维史论》中,他提出君主学到了罗马人的德性,就能拥有罗马人的运气的观点,将运气亚于人的德性之后,把握了德能,甚至就可以拥有良好的运势。两本书中,他同样秉持着积极的人定胜天的观点,更加赞许果敢胆大的个性,提出机遇女神更加垂爱勇敢的青年的观念。

(三)强调本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这个回答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发展本国军队,抵制外来雇佣兵或者外国势力,对堡垒的抨击。发展本国军队,《君主论》中提到,“所有武装的先知都取得了胜利,而没有武装的先知都灭亡了” ⑦,显示出拥有自身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论李维罗马史》中,马基雅维利认为战争倚靠的是自身实力,鼓励训练常备军,训练步兵,列举了九千瑞士士兵攻打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以少取胜的例子,他赞同君主也不能失去武德,更要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君主要有亲征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兵权完全掌握在手中。对于外来势力的强烈抵制,在两本书中都得到了彰显。《李维史论》中,马基雅维利说:“所有的兵种当中,外籍援军为害最烈。” ⑧在战争中他们不受到本国政府的制约,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对本国政权是一种威胁,战斗失败对本国利益是一种破坏,例如古代罗马人在救援卡普阿人之后,留驻的军团对他们的城镇政权的抢夺和财富的洗劫。最后一点,对于堡垒的抨击。西方国家在古代建造堡垒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关押和惩治公民中的罪犯;二是躲避战乱,保障安全。马基雅维利在两本书中都对堡垒进行了批判。他虽然赞同修建堡垒作为安全避难所,但也认为在国家里兴建堡垒,无异于是君主主动放弃民心的一种表现。堡垒也不过是一种统治的工具,本身并无明显的利弊,而君主渴望暴政的贪欲会通过堡垒无限地放大,压榨人民的萌芽也会随着堡垒的不断建设而成长,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列举斯福尔扎在米兰修建城堡,给米兰内部和斯福尔扎家族带来了战争,比米兰曾经遭受的所有动乱还要严重;弗里伯爵夫人虽凭借堡垒逃离了动荡,但也只是暂时的情况,当内部的人民与外部的外国势力相结合,那么即使是再无坚不摧的堡垒,都无法维持君主的统治。《李维史论》中也更多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列举了斯福尔扎家族修建堡垒和乌比诺公爵摧毁堡垒,两个家族的对比,以及对塔兰托和布雷西亚借助堡垒光复城市的反驳,认为塔兰托的武力已经远胜于需要堡垒的协助,而布雷西亚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情况:堡垒在本国掌控之下,而且城市拥有可以反抗的军队,又借助了国王的力量,因而很快光复。这些都支撑了马基雅维利反对修建堡垒的观点。

(四)呼吁组建民族国家

《君主论》创作的目的也包含着马基雅维利渴望意大利人组建团结、稳定,拥有自主政权国家的意图,费希特在书中写道:“他抱有的最高愿望是,为意大利的变化无常的国家关系带来一些稳定性和恒久性。” ⑨意大利长期遭受法兰西、西班牙不休的战争,内部的各个公国时常战乱,难以维持一段和平的时期,同时罗马教廷为了教皇国领地的扩张,继续保持与法国和西班牙,瑞士等国家的利益往来,容许外国势力此消彼长,增强国内大权的把控,尤以战神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频繁出征著名。而在《论李维罗马史》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像《君主论》那样明确地呼吁人民,多是以古论今,对于古罗马过去的成就的肯定和请求借鉴,还是体现了马基雅维利对于意大利本国重振的想法,认为好公民为了爱国应该忘记私仇,反对腐败,是因为腐败会影响国家和城邦的统一;在第一卷,第十二章中,马基雅维利提到“罗马教廷使意大利分崩离析”,罗马教廷没有给意大利境内的宗教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榜样作用,罗马教廷的腐败反而助长了意大利修士教士的贪婪、荒淫无道,“意大利境内已完全丧失奉献的精神和宗教的情操,由此而来的困扰与紊乱不计其数” ⑩,西班牙和法国有着单一的共和国和君主统治,而意大利没有这样的待遇,任何地方都没有团结和幸福,教会是意大利凝聚在一起的唯一原因,也是造成它常年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三、《论李维罗马史》与《君主论》相似之原因

(一)马基雅维利所代表的阶级立场

马基雅维利在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其前半生正处于文艺复兴的兴盛时期,深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而1498年至1512年当政期间及后半生始终在意大利的战争动乱之中。其中,思想家萨拉沃罗拉的思想为马基雅维利在两书中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不同主张提供了启发。萨拉沃罗拉对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关系,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分类,在《李维史论》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同样在《君主论》中,关于君主统治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的思想,也能够看到萨拉沃罗拉的踪迹。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类似于萨拉沃罗拉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有着同样的共识,即对于当时国家的混乱,在政治上寻求一种秩序。这也正是《君主论》和《李维史论》共同表达的一个主题,也是马基雅维利所代表的阶级的宗旨:为失序的当局谋求政治体制的一个最优解。在短期内,正如兰克所说,马基雅维利为意大利及统治它的君主开了一张“以毒攻毒”的方子,即献礼的《君主论》,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马基雅维利更希望能够有有识之士创造更加理想的政治形态,一个基于古罗马共和政体基础之上,摒弃了其缺陷的,合君主、贵族、公民三方利益为一的混合政体,这一主张在《李维史论》中尤为明显。

文艺复兴时期,德性是人文主义者主要讨论的主题之一,在为当代寻找救世良方时,古代罗马的史书典籍和思想为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来源,“史学家比昂多在《罗马的胜利》(Roma Triumph)中感慨:‘我们能够从古罗马的历史中汲取到的教训是,只有当权力建立在德性的基础之上,国家才能伟大” ?,弗朗切斯科·帕特里齐将德性与反对雇佣兵制度相结合,布鲁尼则强调战争与荣誉是德性的源泉,人文主义者们在僭权方面不再责怪制度的弊端,而是想方设法地使得统治者拥有德性。马基雅维利在两书中对德性和时运这一命题的探讨,无疑是顺应其阶级和时代思想主题作出的一種回答。

马基雅维利在两书中展现的立于现实,要求君主、共和国不惜手段地达成目的的立场,也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他当政的末期,正是文艺复兴达到顶峰的时期,采撷了文艺复兴思想的果实,又历经了而后纷争四起的意大利国内乱局,在起落之间,马基雅维利结合了前期的丰盛成果与后来的时局,突破了中世纪以来教会对君主和普罗大众说教的虚伪的道德约束,教会以无所不能、至善至美的“神性”的精神来要求个人,马基雅维利则选择揭示和承认人性之恶,并且在论述中表示利用恶来达成目的并不可耻,相反一个君主果真能够在当时意大利风云莫测的政坛和外交间做到仁慈宽厚、遵守信义,反而是迂腐无能的庸君,共和国如果如此,不积极施展驯化周遭国家的诈术,其结果也可能为其他国家所侵吞。他将“神性”的思想束缚降格至人本身,开始关注人性的欲望,并且为实现个人的欲求而著述,体现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反教会、反神学的利益要求。

(二)时代需求

政治上,马基雅维利处于意大利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四分五裂的时期。西欧国家的城邦政治在历经英法百年战争,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合并的西班牙王国等战争之后出现动摇,欧洲的民族国家开始初步显现。而1494年至1512年,意大利正处于查理八世入侵的战乱时期,多次出使法国,见证了法国王权的强盛的经历,给马基雅维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实中的城邦政治已无法容纳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想和对意大利民族命运的预言,洛伦佐·梅迪奇(Lorenzo deMedici)精心构建的意大利联盟也未能阻止法王查理八世南下意大利,城邦这一中世纪的政治实体注定要消失。” ?而在经济上,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远航的地理大发现,贸易中心逐渐从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向着大西洋移动,处于落后的发展地位。这种现状让马基雅维利在1513年的《君主论》最后一章中要求了对意大利进行国家的统一,在《李维史论》中体现为对古代罗马统一下国家的推崇。他深知意大利周遭面临干涉的分裂势力,国内的罗马教皇也同样试图以宗教认同压制国家认同,进而在《君主论》与《李维史论》中多篇幅强调对本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以抵抗因为频频战争需要外援而导致的境外势力或者雇佣兵的入侵,军队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工具,而军事也必须是国家力量可控之下的,因此他在两本书中都同时提出最好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能夠代替将领亲征,将军权彻底把握在君主手中。

四、结语

《君主论》是一本马基雅维利用以重返政坛的政治宣言的话,《论李维罗马史》则是一部借史论今的思想之作。长期以来,两本书被认为有着完全相反的立场,《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被当作是一位君主制的宣扬者,而在《论李维》中,他又是一名古典共和主义的推崇者。看似截然相反的两本书,成就了历史中马基雅维利形象的多面性。但《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主要思想的浓缩,一部献给君主拯救国家的强心剂和目的论,而《李维史论》则是他思想主张的扩写,是马基雅维利在多年后智识的进一步演化和发展,他将激进的部分不断扩写成试图治本的汤药,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君主政体,要求形成君主、贵族、公民三者的综合整体,是一部详尽的方法论。《李维史论》与《君主论》的联系并非是割裂的,《李维史论》为《君主论》补充了更多的史料佐证其观点,拓展和延伸了《君主论》的理论。

注释:

①朱新:《论马基雅维利笔下的法兰西王国——君主制“公民生活”的范例》,《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②Maurizio Viroli,Niccolos Smile—A Biography of Machiavelli,New York:Hill and Wang.2022.

③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论李维罗马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222页。

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8页。

⑤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页。

⑥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页。

⑦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第72页。

⑧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论李维罗马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253页。

⑨费希特:《论马基雅维里》,《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五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88页。

⑩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论李维罗马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3页。

?郭琳、德性政治:《对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新诠释——评韩金斯著〈德性政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灵魂术与治国术〉》,《世界历史》2021年第1期。

?潘源文:《马基雅维利与复兴运动中民族国家的构建——以德·桑蒂斯〈意大利文学史〉为视角》,《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年第32期,第161页。

参考文献:

[1](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刘训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2](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罗马史[M].吕建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刘晨光.《君主论》的修辞与意图[J].复旦政治哲学评论,2015,(2):137-160.

[4]章永乐.“马基雅维利式民主”还是“麦考米克式民主”?——评麦考米克著《马基雅维利式民主》[J].政治思想史,2014,(1).

[5]乔瓦尼·乔吉尼,李锐思.五百年来意大利关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研究[J].法律和政治科学,2021,(2):

159-180.

[6]张凤阳.马基雅维里的两张面孔———兼评当代西方共和主义的思想史叙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04).

[7]常远佳.马基雅维利:“性恶”论者?[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20(06).

[8]朱新.论马基雅维利笔下的法兰西王国——君主制“公民生活”的范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8(06).

[9]刘训练.马基雅维利与古典共和主义[J].政治学研究,2011,(4).

[10]刘训练.从“德性”到“德能”——马基雅维利对“四主德”的解构与重构[J].道德与文明,2019,(03).

[11]陈浩宇.派系、庇护与共和政治: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中的美第奇家族[J].伦理学术,2021,(1):114-133.

[12]李晓英.马基雅维利《李维史论》中的virtù学说[D].华南大学,2018.

[13]王岭.共和国的建立、扩张和保全—— 《李维史论》中的共和之道[D].西南政法大学,2016.

[14]郭琳.德性政治:对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新诠释——评韩金斯著《德性政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灵魂术与治国术》[J].世界历史,2021,(1).

[15]潘源文.马基雅维利与复兴运动中民族国家的构建——以德·桑蒂斯《意大利文学史》为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3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