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感悟 、 理智情感与悲剧意象

2024-06-05何蓉

今古文创 2024年17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骆驼祥子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部作品,写于军阀混战之际,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旧思想交替更新,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旧北京,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社会底层人民苦不堪言,即使勤勤恳恳劳作也不能够拥有丰衣足食的生活。在这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将一个勤劳的底层人民逼迫为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老舍先生通过不断地观察,积累素材,从而创造出了“祥子”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以往关于本书的探讨,常常从文学的角度探究主人公祥子的形象,抑或是探讨书中造成其他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如虎妞、小福子等。与以往的评论不同,本文将运用艺术哲学的相关原理,从作品的艺术魅力、双重语境以及审美意象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骆驼祥子》,同时为学界研究老舍先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艺术哲学;《骆驼祥子》;艺术魅力;双重语境;审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7-002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7.006

《骆驼祥子》通过描绘底层小人物的各种悲惨命运,紧紧围绕主人公“祥子”这个人物形象,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生动刻画了祥子起伏的悲惨命运与人生的坎坷——从一个健壮朴实的小伙子逐步变为行尸走肉,从光明中渐入黑暗,一步步被黑暗所吞噬,向大家展示了当时黑暗与动荡的社会画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勤劳是不可能致富的,朴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得不到一个好的归宿。因为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黑暗动荡的——军阀统治下社会黑暗,小人得意,黑暗是当时社会的常态,底层人物遭受着极大的压迫与剥削。这些小人得意扬扬,迫害着社会底层阶级,用资本的手段统治着整个社会,让底层人民不能够温饱,让其不能翻身,把他们视为蝼蚁,无情地压迫其价值。在此大背景下,底层人物想要拥有相对体面的生活只是一种美好的奢望。

关于《骆驼祥子》的研究,在以往的学术研究历史中,总会以分析“祥子”这个典型人物为主,进而去探究文章的内容与其表达的主题思想。但本文的研究重点并不在此,创新点在于结合相关文艺理论与文学的方法,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为其研究打开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艺术魅力: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骆驼祥子》无疑是美的艺术作品,展现出的是美的价值,需要我们精心研究,美的艺术作品具有神秘性。《骆驼祥子》之所以具有谜一般的特性,并不是因为它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抑或是晦涩的难以让人读懂,而在于作品本身所带有的“魅力”。

正如阿多諾所说:“全是思想和预谋的作品缺少谜语,它们委实够不上艺术。”[1]一部伟大艺术作品的诞生,并不是写作技巧的刻意堆砌。那么艺术作品的魅力到底蕴藏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艺术具有神秘性的原因。古往今来,许多美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究艺术作品的魅力。房龙先生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表明:“天才是精湛的技巧+别的什么东西。‘别的什么东西何所指,我们一时还搞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一旦我听到或看到了什么,我就能马上认出,那就是‘别的什么东西。”[2]“别的什么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但它同时也道出了艺术作品魅力的本质特征。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深刻的艺术魅力,无形之中带给人了“思想魅力”,它是作品本身表现出来的一种“别的什么东西”。

《骆驼祥子》也正是本身就具有“别的什么东西”,才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意义。那么,“别的东西”又是什么呢?那便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骆驼祥子》的书写,正是对人生经历的描绘和叙述。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军阀统治时期底层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3]从原文的描述中,可见祥子在当时拥有自己的一辆车是如何的艰难。纵然如此,这车依旧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属于自己的车还未曾在自己的手中停留多久,不是最终被抢走,就是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卖掉了。一次次希望的破灭,现实的残酷打击,三起三落,使得祥子硬棒般的身体垮掉了,气球般的瘪了下去,骆驼般的祥子也变得又老又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整日酗酒,不思进取。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触动了不同时代读者的心灵,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产生了属于自身的感悟和体会。无论男女老少,都将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也正是这种震撼,形成了《骆驼祥子》永恒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通过其作品给我们展示出来的那个“别的什么东西”,正是艺术哲学应该努力去通达的东西。房龙先生承认,关于这个东西究竟何所指,“一时还搞不清楚”[4]。经过个人的感悟和理解,“别的什么东西”通俗来说,就是对生活的体悟和感受。通过阅读作品,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身,结合当下的生活现状,产生了跨时代的心灵共鸣。一部伟大的作品,必定要能够体现人生的坎坷起伏,描绘出一个独特而又深刻的人物价值命运,让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感悟和启发。每个人的生命经历虽然都是从生最后归于死,但都拥有着自己的人生,产生了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体验,也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体验,在欣赏《骆驼祥子》这本书时,情不自禁地对底层人物的命运产生了相应的共鸣。虽没有亲身经历,却能深入体会到主人物的命运悲剧,随着情节的发展起伏或同情或赞赏或悲痛,最终得到意志上的锤炼和精神上的升华。

此外,一方面,读者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穿越回去,进入到祥子生活的年代,深切感受当时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够学习老舍先生的写作方法。

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与老舍先生进行跨时代的对话交流,感受作者当时抒写这部作品时的心灵感受。精神上进行对话和交流,触动心灵,隔空对话,真正感受到“别的什么东西”。这是心灵的交融,是心与心的沟通,连接起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共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是独一无二的。纵然都是从生到死的历程与结果,看似有着相同的人生,但其成长的过程却是不尽相同。平稳中夹杂着波澜,希望与绝望交织在一起,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每个人都能从作品人物的人生经历联想到自身的现状,对自己的精神进行洗礼与锤炼。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永恒魅力,讲述的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却能引起万千众人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震撼。相同的故事引起不同人的思考与情感体验,不同中显示出相似的人生本质,伟大的艺术作品总能够达到其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不同时代的人物产生相似的共鸣,并使作品流传下去,产生历久弥新的作用于价值。这就是作品的艺术魅力,展现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刻画真实的人生,连接起作者与读者的心灵。

二、双重语境:理智与情感的交融

关于作品的双重语境,是从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入手,探究作品的存在方式。现实世界与艺术作品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

首先,艺术作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作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记录,发现常人所不易发现的东西,从而得到灵感,将其书写到作品当中去。因此在作品中,总是能够找到现实生活的痕迹,现实世界的内容总是会进入到作品当中,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实事性存在”的含义。

其次,艺术作品来源于世界,却又高于世界。艺术作品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完全真实记录,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拟,是高于现实的。

最后,现实世界的材料需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够进入到艺术作品中。那么如何将这些材料加工整理呢?需要作者将这些材料合理地融入故事的敘事形式中。一部作品的真正内容就是“叙事形式”,即叙事所采用的“语调”。叙述语调有着双重性——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对象性语调,即作品中的人物或事实自身的语调。[4]87 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不带有情感评价的叙述,理智地将一件事情记录下来,将其转化为文学语言,进而融入作品当中去。情感性语调,是夹杂着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评价,或同情或愤懑或生气,并不是对事实或情感的理智性叙述和描绘,带有自己主观意志的。在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中,这两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既有作者客观的表达,也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包含着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评价和理解。这些我们都能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品味出来。

《骆驼祥子》中对祥子命运的陈述,一方面是理智的,向读者娓娓道来其人物的命运悲剧;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老舍先生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一开始的健壮高大,“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好没被岁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3]6这是老舍笔下一开始健壮的祥子,像一棵树屹立不倒。但是经过生活的折磨,他的病不允许他拉车来,也丧失了信用,“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陌路鬼!”[3]237这句话不仅是作者自身发出的悲叹,蕴含着深深的个人感情色彩,同时也是老舍先生对祥子本人的情感性评价,是作者个人对主人公的评价。当每一位读者阅读完这部艺术作品后,都将会体会到当时万恶的军阀主义,将一个活生生的人逼迫成为个人主义的陌路鬼,不由得内心发出巨大的慨叹:何其悲哀!何其不幸!何其愤懑!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既存在作者的理智性叙述,又要包含其情感性描述,让读者能够深入的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老舍先生正是一位优秀的创作家,在《骆驼祥子》中,对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描写中,将对象性语调与情感评价语调合理的融入一起。一方面,促使读者能够客观的阅读,获得属于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又能够适当的带领读者,进入书中的世界,进入老舍先生所创造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

对象性语调与情感评价语调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合理地将两者结合一起,很好的带领读者进入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祥子的悲惨命运,既是老舍先生的理智描写,同时也对其有着深深的同情和哀叹,不由自主地包含着老舍先生本身的理解和评价。虽然“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但对祥子本质的同情却是一致的,都能体会到当时旧社会对底层民众的逼迫和个人的局限性,这些共同造就了祥子这个独特的悲惨意象。

任何伟大作品的抒写,都是作者理智与情感的交融,个人的主观性是存在的,但理智的客观叙述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夹杂着理想与现实,既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存在理智的现实描述,更能够引起读者的精神震撼;情感性评价贯穿其中,加强了读者对现实的理解与感悟,不由自主地进入书中描绘的理想世界,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形形色色,恍若隔世,如梦一场。

三、审美意象:悲剧命运的刻画

意象是中国美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自古以来文人和评论家们都极为重视对意象的创造和分析,它是表达中国艺术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概念之一。正如近代美学家、画家邓一蛰所言:“画家所写者何?盖写其胸中所寓之意象耳。”[5]朱光潜先生则翻译了“审美意象”,将康德的想象力与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象结合起来,深刻阐释了审美意象的深刻含义。审美意象存在于感性之中,“由象尽意”,最终凝合审美意象。海德格尔认为,通过意象,带领存在着进入了澄澈明亮的境界,祛除了遮蔽的状态,从而得出了美是无蔽的状态。

审美意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一方面,审美意象是客观的,是普遍的,本身根植于自己民族的生存情感中,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生存情感,其审美意象具有民族性和差异性,包含着自己民族的特色。《骆驼祥子》的创作根植于我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体现着中国当时的封建和落后,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时代背景。老舍通过一个小人物——人力车夫的命运变迁,以小见大,从而折射出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另一方面,审美意象又具有世界性。当这个审美意象被创造出来后,本身具有真理的性质,真理是世界性的。每一个民族通过自我形象的观照,在审美意象中获得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在世界文明中构造自己民族的独特形象。祥子这个人力车夫是在老舍笔下构造的,是属于中国特定时代的特定形象,但它也具有世界性,向世界文明展示中国当时的社会,丰富世界文明,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的文化之光。

审美意象与四个类型:优美与崇高,喜剧与悲剧。在《骆驼祥子》这本书中,主要塑造了祥子这个悲剧形象,以及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等人的悲剧命运。祥子作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力车夫,出身农家,没有学识,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到不甘失败的心态,最终到自甘堕落的结局,可谓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6]他曾经也怀揣着梦想,满心期待,终究还是被现实摧残,走向了人生的末路。虎妞因为难产而身亡,小福子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些都是作品中的悲剧意象,人物以悲剧结尾,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悲剧意象以崇高为前提,人的自由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束缚,难以挣脱,从而走向了毁灭。命运的残酷,表现了现实与世界与人生价值之间的深刻割裂,将这种悲剧的形象毁灭给人看,产生一种快感,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巨大震撼。悲剧是心灵上的悲剧,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悲剧,这种悲剧是一种力量,是人类性灵的最高力量。

老舍先生通过描绘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命运,一开始的积极乐观,中途的不甘放弃,最后的走向陌路,自甘堕落。逐步将祥子毁灭给人看,造成心灵的震撼和冲击,展现一种悲剧美。祥子这个悲剧意象,是对痛苦的自由欣赏,祥子为了自由而与现实进行不懈的搏斗和抵抗,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老舍先生将这种巨大的痛苦展现在读者面前,将祥子的梦想一步步毁灭给人看。正是这种摧毁梦想的无可奈何,加深了作品的悲剧力量,人类从失败的斗争了获得自我肯定的力量,最终心灵得到净化。悲剧虽令人感到痛苦,但痛苦的背后是深刻的人生体验,展现的是逐渐残破的灵魂,从大步向前的光明逐渐走向背影佝偻的黑暗,这虽然是书中的故事,却也是军阀混战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老舍先生用冷静的笔触,平淡地描绘出祥子这个底层人物的一生。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娓娓道出了祥子的悲惨。祥子的命运,是万千底层人物命运悲剧的代表。悲剧是不具备色彩的,祥子的一生也是,黑暗病态的生活,给了他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击,但是他抗争过后选择堕落,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7]这部作品的题材虽然不宏大,但其中的悲剧意象却塑造得非常成功。以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为切入点,更能使大部分人产生共鸣感,增强共情能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骆驼祥子》的悲剧内涵。祥子、小福子、虎妞等角色悲剧意象的成功塑造,带领人们进入社会普通底层人民群众的世界当中,将现实的残酷展现在读者面前,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读者看,从而产生内心的震撼与心灵的震撼!

四、结语

艺术哲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分析艺术作品。这同时也是一种新的阐释和研究角度。《骆驼祥子》虽然不是一部鸿篇巨著,却短小精悍,将其与艺术哲学中的艺术魅力、双重语境、审美意象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加深对《骆驼祥子》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分析。这部作品的整体格调就是悲剧性的,众多悲剧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了整体的氛圍,书写出了较高境界的生存情感,深刻阐释了对人生的体验,从而达到了悲剧性的审美意味。《骆驼祥子》通过围绕祥子的悲剧性命运书写,释放了唤醒良知的力量,展示出存在于人生中的命运要素,命运是不可违抗的,悲剧总是会发生的,从而在悲剧的情感世界中获得人生的真理,加深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骆驼祥子》虽然短小,但通过小人物的悲剧意象表达了伟大的品格,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作者的理智与情感交融,同时还有人物悲惨命运的展现。这些生动的刻画,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更引起了不同时代读者心灵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阿多诺.美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14.

[2]房龙.人类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 22-23.

[3]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4.

[4]王德峰.艺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25.

[5]邓以蛰.画理探微[A]//邓以蛰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224-225.

[6]何书宇.《骆驼祥子》绕不开的悲哀之“小人物”研究[J].文化学刊,2023,(01):88-91.

[7]董秀贞.试析《骆驼祥子》中的刘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85-86.

作者简介:

何蓉,女,河南周口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骆驼祥子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从《骆驼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剧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谈《骆驼祥子》中两大女性形象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