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研究
2024-06-04帅芬郭玮余建凡
帅芬 郭玮 余建凡
【摘要】 目的 探究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选取樟树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蓝光治疗,观察组接受蓝光+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外周血指标、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1.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RBC、HCT、Hb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胆红素脑病、皮疹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外周血情况,在缩短蓝光照射时间的同时快速消退黄疸,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0-005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22.17
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代谢有关,若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效果不佳,会出现黏膜、皮肤及巩膜黄染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以溶血性黄疸最为常见,主要病因是产妇与胎儿的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以ABO溶血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最为多见,其发病率约为11.9%[1]。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但蓝光照射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报道指出[2-3],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丙种球蛋白为一种被动免疫制剂,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基于此,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2年6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展开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丙种球蛋白治疗该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樟树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4例;日龄1~28 d,平均(14.31±2.76)d;出生时体质量2~4 kg,平均(3.38±0.47)kg;黄疸出现时间1~3 d,平均(1.53±0.39)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1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3例;日龄1~29 d,平均(14.58±3.03)d;出生时体质量2~4 kg,平均(3.27±0.54)kg;黄疸出现时间1~3 d,平均(1.56±0.41)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7例,剖宫产11例。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经尿常规、血常规、血清总胆红素检查等确诊为ABO溶血性黄疸,诊断标准参考《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4];新生儿;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发烧;有出血倾向;心肺肝脏功能损害;直接胆红素>68.4 μmol/L;有呕吐或腹泻表现。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治疗仪(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型号BL-30)进行治疗,单面功率为150 W,波长设置为440~480 nm,新生儿皮肤与灯管间距为35~50 cm,8 h/d,治疗2~3 d后停止,治疗方案根据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适当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规格5%,50 mL)用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2倍,静脉滴注,剂量为1 g/kg,初始滴注速度为1.0 mL/min,持续滴注15 min后逐渐加速,最快滴注速度≤3.0 mL/min,1次/d,滴注1 d。密切关注患儿外周血指标水平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滴注治疗。
1.3 觀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为TBIL<200 μmol/L,皮肤黄疸症状100%消退;有效为200 μmol/L≤TBIL<220 μmol/L,皮肤黄疸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消退;无效为无法满足上述标准[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无效率。(2)外周血指标。于治疗前、治疗3 d后抽取患儿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5 mL,经3 000 r/min转速高速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BC、TBIL、Hb水平,采用放射性核素法检测HCT水平。(3)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从开始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时至病情得以控制后停止蓝光照射时即为蓝光照射时间,计算平均值。从发病起至黄疸症状完全消退时即为黄疸消退时间,计算平均值。(4)并发症。观察患儿治疗期间皮疹、发热、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外周血指标
治疗前,2组RBC、HCT、Hb、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HCT、Hb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
观察组蓝光照射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热、胆红素脑病、皮疹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主要由于母婴ABO血型系统不合引起。胎儿与孕妇的血型不同,针对胎儿的血型,孕妇在怀孕期间会产生相应的血型抗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IgG抗体可以自由通过胎盘屏障系统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中。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中的IgG抗体与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结合,在损伤红细胞的同时,胆红素水平不断上升,引发黄疸。黄疸发生后容易因新生儿组织器官及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而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威胁患儿生命健康。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纠正患儿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
临床主要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将患儿暴露于波长为440 nm的光线下,在光氧化作用下,将胆红素转变成无色物质并经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防止发生黄疸。光照时间多为48~72 h,最多可延长至96 h。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恢复患儿健康,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受到光照时间限制等,治疗效果不理想。丁小燕等[6]研究指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对28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配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该方法治疗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单独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高(P<0.05),表明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调节新生儿的外周血情况,不仅可以阻断对患儿机体的免疫反应,还可以补充患儿机体血清抗体,继而改善外周血情况。褚秀清[7]研究指出,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的病情与其血清情况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总胆红素水平可以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患儿机体内胆红素水平上升,会导致肝脏无法完全处理胆红素,胆红素在机体内蓄积,从而引发黄疸,严重时可造成肝功能受损[8]。对患儿胆红素水平进行干预,可有效消除黄疸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所有患儿RBC、HCT、Hb水平均较低,TBIL水平较高,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后,RBC、HCT、Hb水平均较单独接受蓝光治疗更高,TBIL水平则更低(P<0.05),表明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外周血情况。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发挥药物的阻断作用,抑制抗A/B抗体与红细胞之间的结合,减少或避免激活抗A/B抗体补体,通过阻滞抗A/B抗体减少或避免强依赖该抗体的毒细胞形成,预防和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有助于减少非结合胆红素形成,使胆红素可满足肝细胞的正常摄取和代谢[9]。
肝细胞的摄取和代谢恢复正常有助于调节RBC、HCT、Hb、TBIL水平,对缓解黄疸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本研究中,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后其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单独接受蓝光治疗患儿,表明采用丙种球蛋白配合治疗后可以快速消除黄疸症状。患儿蓝光照射时间需根据患儿血清胆红素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当患儿TBIL水平恢复正常时,可以停止蓝光治疗。本研究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丙种球蛋白和蓝光治疗后,可以从2个方面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一方面是在蓝光的作用下,促进胆红素快速排出体外;另一方面是在丙种球蛋白的作用下,阻断机体过多产生胆红素,继而控制胆红素水平,快速达到治疗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停止进行蓝光治疗。虽然蓝光治疗的时间较短,但仍可有效消除患儿黄疸症状,胆红素控制效果较佳,不会因长时间未有效控制胆红素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加重患儿痛苦。在治疗安全性方面,相较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后患儿发热、胆红素脑病、皮疹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安全性较高。发热、胆红素脑病、皮疹的发生均与胆红素控制效果不理想有关。本研究中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得到快速、有效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儿免疫功能,增强患儿颅脑屏障功能,避免蓄积在患儿机体内的胆红素干扰颅脑细胞的能量代谢,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风险,一定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外周血情况,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等不足,一定程度局限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无法探究该治疗方式的远期效果。为进一步验证该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需要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一琳,杨震,于洪涛.血清降钙素原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5):771-773.
[2] 黄强,郭华,杨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聯合光疗治疗ABO溶血患儿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4):275-277,281.
[3] 张丽丽,李明,李梦娇,等.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2,37(5):98-101.
[4] 张杰,郑素军.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6):1423-1427.
[5] 邵思.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2):2794-2797.
[6] 丁小燕,田鹏,白静.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应用丙种球蛋白的适宜胆红素水平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4):28-30.
[7] 褚秀清.联合检测溶血三项和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对由ABO-新生儿溶血病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4):677-679.
[8] 王宁,李妙利.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0):76-77.
[9] 俞彬彬.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95-97.
(编辑: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