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化学习,促进深度探究
2024-06-04陈晨丹
陈晨丹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活动项目,明确学习目标;整合有效资源,提供学习保障;拓展思维深度,提高活动质量;鼓励团队合作,达成共同目标等策略促进深度探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化学习 深度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先导,注重运用各方面知识,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项目化学习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一致。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常会选择或被分配一个或多个课题,他们需要研究、规划、执行和展示项目,这个过程中会涉及调查、解决问题、合作、创造性思考和反思。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探究。
一、选择活动项目,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对项目化的内容进行选择,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专业挖掘,以此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保证项目化的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当内容确定之后,教师还要从不同的维度设计目标,让学生有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注重对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当中实践探索、深化认知。
例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环保小卫士”时,一方面,教师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调查、采访、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伊始,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确定项目目标:认识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掌握环保技能等。这里的目标设计旨在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兴趣。为了让活动更有成效,师生继续对项目进行细化,设定子项目:水源污染、光化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然后,教师安排各个小组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子项目,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接下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环保行动方案。他们可以组织垃圾分类活动、发起节约资源宣传、制作节能小贴士等。在项目结束时,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进行经验总结与反思。这样的实践行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环保的责任感。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只有先明确内容,才能够在内容的引导下,进一步实施项目化学习,也才能够使学生在内容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整合有效资源,提供学习保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首先,学校要给学生提供方便,比如,学校图书馆、数字青少年宫、网络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乡土资源;再次,教师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使家长支持并正确辅导孩子参加实践活动;最后,各学科教师要发挥特长、形成合力,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如我校从三年级起,在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开展“走进家乡”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充分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民俗、物产资源、发展变化等,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活动前,教师充分利用家长会、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等途径,向家长宣传“走进家乡”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以取得家长对活动的支持和帮助;活动中,学生利用图书馆、数字青少年宫、网络教室进行资料的查找,教师实时跟踪,对学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活动后,学生采用小报、资料册、ppt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此时音乐教师可以指导背景音乐的选用,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展示内容版面的编排与美化,信息科技教师可以指导音视频的剪辑、ppt的制作……
总而言之,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效、方便的教学平台,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化的发展。
三、拓展思维深度,提高活动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敢想、会想、乐想,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如,开展“发展中的家乡”实践活动时,活动伊始,教师通过播放家乡前后面貌变化的视频,观看完后,组织学生畅談感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家乡这些年取得的巨大发展,由此引出实践主题——“发展中的家乡”。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大主题,要使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在这次项目化学习中真正有所得,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项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许多方面:道路交通、房屋建筑、公园建设、城市绿化、交通工具变迁……教师让每个小组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子项目开展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实践开展情况,倾听学生的实践反馈,帮助学生明确下一步做什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汇报交流时,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可以说,通过实践,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乡近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不过,了解家乡的发展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你们感受到家乡巨大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你们觉得家乡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深入讨论交流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拓展思维的深度。
四、鼓励团队合作,达成共同目标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项目化学习,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达成共同目标,并从中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如教师在组织“走近家乡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时,当项目主题确定后,就需要考虑分组问题。教师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要方式,兼顾科学性,每组人数3~4人,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个性和特长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这既利于组内优势互补,又便于组际公平竞争。
小组组建后,组员要进行分工,尽可能发挥各成员的特长:擅长交流的学生主要负责采访调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主要负责上网搜集资料……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团结协作。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教师时时关注各小组的实践情况,对表现好的小组适时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情况,鼓励其他小组向这一小组挑战。同时,提倡开展组际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活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汇报。这样,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度探究,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激发深度探究的有效工具,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培育了学生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
参考文献
[1]戴振锵.基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原色”[J].江西教育,2023(31):90-91.
[2]黄亚敏.项目化学习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J].江西教育,202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