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门风吹

2024-06-04石红许

新青年 2024年4期
关键词:铅山情义永平

石红许

西门村,我总以为它是一个渡口摇来的乡村。这里确是有一个踏着桐木江的波浪,从历史深处摇来的渡口——石盘渡。而今已是野渡无人亦无舟,河岸一排垂柳,石盘渡桨声远去,还能摇碎宋时的月影吗?

西门村山背即是偌大的露天铜矿,千百年来,裹挟着闪闪发亮铜元素的溪流淙淙,吸引了多少追梦人前往淘金,终繁衍生息成一个村落。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西门村,背倚骆驼山,面朝桐木江,坐山拥水,世世代代用风调雨顺、吉祥平安诠释着“永平”二字。

来到西门村,最好提前做足关于蒋士铨的功课,他是清代一个大戏曲家,西门人,也说石盘渡人。

石盘渡,在岁月的河滩上守望,千万回冲刷而今仅留下一个古老的符号,见证过昔日的繁华景象:“水中千条船,山上万盏灯。”

缓缓走出渡口,岸上是西门文化广场,立有三尊塑像,辛弃疾、笪继良、蒋士铨。辛公当年客居铅山终老铅山,词坛飞将,“醉里挑灯看剑”气贯长虹;笪公是明代铅山县令,“白菜碑”传为千古佳话。三人中,唯有蒋士铨是土生土长的西门人,“江右三大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其《藏园九种曲》等一时传唱甚广。蒋士铨故居就在前面“情义路”上,老四合院式的天井砖木平房,前后两进,前厅空阔,我眼前幻化出“长跪拜慈母,有泪不敢垂”那一幕,“鸣机夜课”,里屋似乎传来古老的织布机声,绕梁不绝,不觉间也双眼湿润。

走在西门村,巷弄里整整齐齐,街道干干净净,房子墙壁洁洁白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合理,我却在咀嚼“情义路”,人情和义理在西门以路的形式在延伸,越走心里越敞亮,想必邻里之间和和睦睦,亲如一家。西门风吹,情义漫漫。一座报本坊足以令人动容,南宋时申家的儿子甘愿上前代父而死,身中三刀面不改色,其忠其孝、其情其义感人肺腑,难怪连理学大家朱熹都亲书“报本坊”横匾,辛弃疾也吟诗《赠申孝子世宁》赞叹。

窗推西門翠影,月落松下清风。廉政文化是西门村一大亮点,浓缩在清园。“清园”二字,乃当代书法家范增所书。一座依托当地历史精心打造的主题园林,楼台亭榭错落有致,群贤堂、报本坊、白菜碑、文化长廊、人行道、莲花池等无不折射出清廉文化,尤以园内立有一块白菜碑而彰显了地方特色,原碑在县博物馆,原碑址则在永平街上,此碑是按同等比例仿制而移植于此的,走过石碑,一句古老而有温度的声音“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仍在回响,振聋发聩。

夏天,风吹来都是凉爽,那风来自蓊郁的骆驼山。骆驼山主峰酷似骆驼,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牌坊、游步道、观景亭、休憩平台,绕一圈大概半个小时。登上骆驼峰,北望书声琅琅的鹅湖山,不亦快哉?骆驼,沙漠之舟;走在骆驼山,很自然就会联想起骆驼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不怕千辛万苦的品质,西门人时时以此警醒自己,负重前行,走向幸福、永平的田园。

“名镇历史文化展览馆”“农耕文化博览院”“红色文化收藏馆”也是值得去看的几个地方。走进去,凝固的是一截记忆,放大的是对往昔的无限追寻。西门“三馆”,都是一些村民自发筹建的,自费征集、收购藏品,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看得出西门人的情怀、情义一脉传承了蒋士铨推崇的,做人、为文都要有“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

在骆驼峰的枝头看云卷云舒,看“铜铅置县”“文昌永平”“商贸鼎盛”,看玉虚观的袅袅香烟,再听一曲赣剧版的“红雪楼”。那一夜,我醉倒在西门“名园”,不为铅山曼妙的“女子”,也不是西门酿制的高粱,而是西门的风情万种、西门的绵绵情义、西门的郁郁葱葱。

猜你喜欢

铅山情义永平
教师节
踢球
认识形近字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铅山畲族民歌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情义与曉東:筆墨之间真挚表達
铅山红芽芋新品种赣芋1号
我只拍有情义有情怀的的影片
说不尽的铅山
说不尽的铅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