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点亮学生的想象之光
2024-06-04黄旭灵
黄旭灵
【摘 要】本文以《雾在哪里》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设立精准适切的目标、创设情境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利用语言图式说话训练,真正落实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设立目标 创设情境 朗读课文 利用图式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它犹如一双翅膀,带我们飞向拥有无限可能的广阔天地。小学生的想象力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通过设立精准适切的目标、创设情境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利用语言图式说话训练,真正落实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聚焦要素设目标
语文要素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想象”要素来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想象”为人文主题,“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单元核心要素。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来看,本单元课文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因此,笔者认为,本单元可以“挥着想象的魔法棒,认识大自然的朋友”为主题,架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读古诗认识高山草原”“雾孩子雪孩子和你一起玩”“一起说写大自然里的奇妙故事”三个活动展开语文学习。通过“想象”这条“线”,把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训练“点”串联起来。在《雾在哪里》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找一找,雾在哪里”“想一想,雾藏了什么”“说一说,我也会藏”“读一读,不一样的雾”等系列活动,紧紧围绕“想象”这个核心目标,融入阅读、识字、朗读等语文实践活动,在充分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创设情境学生字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传统的学习生字的方法往往机械死板,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设生活情境对激发学生想象力具有显著效果。
《雾在哪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气象变化的视频,引出新朋友——雾。认识“雾”字,拓展和积累雨字头的字,让学生明白雨字头的字大都跟水或天气有关,如露、霞、雹、雪、雷等。在帮助学生识记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自主归类识字的方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想象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识字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当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雾所藏的景物之后,出示所有这些景物的图片,让学生玩看图猜字的游戏。如出示字源图片(如图1所示),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行”中间有两堆土就是“街道”的“街”。随后,教师一边出示与“街”相关的词语,一边介绍:霞浦有古老的玉山古街,书法家游寿的故居在县后街,游客最爱去的是美食街。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字,形象地识记了“街”以及与街有关的词语,在把握生字特点的同时,也为家乡文化感到自豪。最重要的是,学生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激发了想象力。又如,学习“岸”字时,可以这样设计。
1.出示图片。我们把江河湖海边的陆地叫作“岸”。
2.拓展词串。海边的陆地叫——海岸,江边的陆地叫——江岸,河边的陆地叫——河岸,湖边的陆地叫——湖岸,水对面的陆地叫——对岸,水两边的陆地叫——两岸。小结:同学们,汉字多有趣呀,我们通过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串词。
3.随文学写“岸”字。观察“岸”字,发现“横画等距”的书写要领,端正描红、书写。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生字,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出对语言的敏感度,从而更加容易感受语言之美。
三、朗读课文想画面
《雾在哪里》充满童趣与想象,是一篇进行朗读训练的佳作。板书课题之后,可以问学生:如果让你给题目加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在学生熟读之后,可以这样引导他们想象: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读着这两段话,我们仿佛看到:海水不见了,船只不见了,蓝色的远方不见了,天空不见了,太阳不见了。通过教师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大海在雾的笼罩下朦朦胧胧的景色。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小结:这么多景物都看不见了,我们用上一个有魔力的句式(出示“无论……还是……都……”),既能表达清楚,又能使语言更简练。大家把刚才想到的这么多画面带到句式中去想一想,读一读。学生的朗读激发了想象,想象又促进了朗读,在这语言实践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海在大雾笼罩下的景色变化,同时体会到雾的淘气和神奇。
在找出雾所藏的景物之后,可以告诉学生,其实雾孩子藏的这些景物都在他的五句话里面。五句话的朗读指导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出示五句话,学生自己练读。
2.加动作、语气读。展示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想象雾孩子的样子和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带着表情、加上动作与同桌互相练习朗读。
3.创设情境引读。教师拿出魔法棒,把学生变成“雾孩子”:孩子们,现在你们都是淘气的雾孩子,飘啊飘啊,身子越来越轻,飞到了大海上(播放大海图)。雾______________地说:“我要把大海藏起来。”这时,雾孩子抬起头,看见天空和太阳(出示天空图)。雾______________地说:“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雾孩子飘啊飘啊,来到了岸边,雾______________地说:“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看到把一切都藏起来了,雾______________地说:“现在我该把什么藏起来呢?”终于又有了主意,雾______________地说:“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教师通过入情入境的语言渲染,以及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角色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五句话所承载的不同情感。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雾的淘气,体验到文字的魅力,从而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利用图式说想象
《雾在哪里》描写雾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时,段落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写雾的语言,再写雾的行为,最后写藏起来以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值得学生模仿学习。
比如,用“于是”把雾说的话和它做的事连接起来,用“无论……还是……都……”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被大雾笼罩下的景物,让人感受到雾淘气的特点,也为读者想象雾的景色提供了言语范式。这篇课文可以借助语言图示来展开学习活动,以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可以这样设计。
1.反复熟读第三、四自然段,整体感知这两段的特点:都是按照“雾说、雾做、雾做了以后的景物变化”这个图式来写的。
2.男女生合作朗读,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用“无论……还是……都……”这样的句式来表现雾气朦朦的景色。
3.结合场景,用“无论……还是……都……”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表达想象:雾又会飘到哪,还会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请你照样子说一说吧。
这样,学生在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循着想象的支架和路径,打開了想象世界的大门。
想象力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小学生探索世界的路,引领他们走向无限的可能。教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中的想象要素,给予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