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命
2024-06-04肖川
01
人们思来想去、说来说去,归根到底,无非人生,更确切地说,无非让自己与他人的人生更美好:人们谈论医学、药物、养生,无非为了健康;人们谈论政治、伦理、道德,无非为了能在社会中安全且有尊严地生活着;人们探索教育,只为让人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更有享受人生的能力;人们谈论生产、消费、贸易与金融,只为能创造更多更优质的物质财富供人享用;人们谈论宗教与超验的神灵,则多为灵魂的安顿与死后的皈依……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生,在不同的层面思考人生,终究是为了我们人生的丰盈、充实、安康、健美、怡然、幸福与恒久,为了尽情尽性、无怨无悔地享受人生。
02
很多年前,我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个小标题——《享受失眠》,今天看来,我心依旧。我几乎就没有必须做的事,必须按时完成的任务,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我历来主张充分地享受人生:一个连失眠都可以享受的人,享受的领域就会更为宽广——除了常人享受的美味佳肴、锦衣华服、男欢女爱、风景名胜、美术美声,享受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的生活,还可以享受探索与发现的乐趣,享受打磨文字、提炼金句的快乐,享受朋友间推心置腹、抵膝而谈的酣畅……有人曾说:“即使不愿意迁就这个时代,也请你要像野草一样活下去!”其实,任何时候,人都可以挺直腰杆、器宇轩昂地活着,而不必那么卑微。生命,是用来享受的。
03
我享受着生命,我生活得不错,我常常这样想。这或许有些自恋。但如果一个人的自恋,并不妨碍与消解别人的自由与幸福,那就是无害的。这样的人最好多一点,而且是多多益善。假如有人对我说:他是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人,那我一定会为他感到高兴,并向他学习。如果他这么说,引发了我的失落与嫉妒,那一定是我有问题:不够坦荡、光明与宽广。我们所有的人都乘坐在终点站为“死亡”的列车上,差别仅在于有的人的终点站远一点,有的人的近一点,但迟早都会到站。人们明智的生活态度便是向死而生,以欣赏的眼光享受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有亲人与朋友,有同道和玩伴,有人类文明的精神滋养,有生长于大地的五谷杂粮、飞禽走兽供我们享用,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秀美景色供我们观赏,有各种各样的娱乐令我们心醉神迷……偶尔的沉溺其中也都无伤大雅。我之所以觉得自己生活得不错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压力,闲适轻松,这时不时使我浅薄地觉得自己“智如泉涌”;其次是我的人际关系简单而纯洁,这也使得我的内心有一种“丰富的单纯”,扪心自问时常有自然流溢出来“暖暖的心流”;第三,我虽不是什么清心寡欲之人,但我觉得我还算富足,没有感觉任何方面的匮乏。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知道的东西还太少。这不是故作谦虚,的确是因为学海无涯。我领悟到很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要能无怨无悔、毫不自欺地享受生活,需要一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包含着现代文明的精义。
04
享受生命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乐于分享我们作为人类一员的思想与情怀。不满足于做一个“自了汉”,而是热衷于关注与参与公共事务,热衷于表达与展示个人的独特风貌和才情,并在这一过程中有着浓烈的生命的自豪感与豪迈感。任何生命的存在本身并不需要证明,但表达是生命力的张扬与激荡,是人们思想的切磋与品格的砥砺过程。生命在于表达,表达实现着交流与分享,有助于达成共识,形成思想市场。享受生命,也就当然包含着享受生命表达与展示的乐趣与兴致,享受不同形式的表达所具有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以及二者完美的统一,享受着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快慰与欢愉。生命,只有在享受中,才能更强烈地感受到意义。人们并不会因为苦难而变得更加真诚、坦荡与纯净,变得更加仁慈、睿智与机敏,而是更容易变得猥琐、瞻前顾后、麻木不仁、自顾不暇、冷漠甚至残忍。这就是享受生命的意义所在。
05
人生,是生命得以展开的过程。享受生命,归根究底是享受人生。人生的美好,在于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欢喜。享受生命,带给人的是喜乐。人,有好的心情,才会有好的运气、好的遇见。
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自己以美好的祝福,也可以给别人以美好的祝福。用极简的言辞、对人最好的祝福莫过于“安康喜乐”。安,是会意字。我们汉族人的祖先以“女坐室内为安”而造“安”字。其间究竟是有着母系社会的印迹还是男权社会的印迹,就需要古文字学家来回答了。“安”与“危”相对,即不存在危险与威胁。今天的汉语中可以构成“安全、安宁、安心、安详、安娴”等。平安、安全地生活着,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需要安全教育。其次是“康”。“康”当是“穅(糠)”的本字。所以,“康”是象形、会意、形声三种造字法兼而有之的字。其含意除了“健康”,还要“富裕、安宁”。因此,我们总说“小康之家”“心身康泰”。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因此,我们需要健康教育。第三是“喜”。喜,既指好的事情,“喜事”,也指因为喜事而带来的愉悦,故有“欢喜”;对于好事,人自然会“喜好”。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大喜过望、双喜临门……这都是人们热爱、乐见因而真心期盼的。最后是“乐”。乐,其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引申指愉悦、使……愉悦等。乐,代表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乐观向上、乐不可支、乐不思蜀、乐此不倦、乐见其成……“乐”与前面的“安”可构成“安乐”,与“康”可构成“康乐”,与“喜”可构成“喜乐”,而这三者都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安康是喜乐的条件,喜乐也有助于安康!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安康喜乐”,那他就什么也不缺,也就达到了生命的幸福、圆融的状态。而人们要拥有这四者,需要许多的主客观条件。教育能对此条件的成熟与满足贡献什么,这就是生命教育力图寻找与揭示的。
06
享受生命,是一種积极主动的生命姿态。在我们的一生中,都可以去发展我们健康的兴趣与爱好。旅游,尤其是在异域风情中的旅游,就是一个健康的爱好,也不失为人生中可以拥有的一大享乐。自由行与跟团游,各有各的好处:前者自由、随性,适合于欧美发达国家;跟团游适合于治安状况不很理想、景点不集中的国家。未来的日子里,我主要想去南美与非洲。去一个地方的最大意义就是让那个地方在自己的心中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单薄的地理概念,而是有丰富的视觉印象与生活的记忆,从而使日后的了解(包括文字阅读与影像观赏)有感性认识的支持,激发出与那块土地丰富的具身联结,即所谓的“切肤之感”“感同身受”。世界犹如一本厚厚的书,若不出去走走,你看到的就总会是同一页的内容。而人生无非是一场体验,只要不违背道德,不触犯法律,那你的享乐本身就有意义。我鼓励人们“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看路上的风景,也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们都只能有一生的时间供我们走走看看。
(责任编辑:林彥)
肖川,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出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我”的教育学》等20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学2000余场,受到广泛的好评,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