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双钢琴合奏《黄河》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2024-06-03郭梓成

当代音乐 2024年5期
关键词:演奏黄河民族

[摘 要] 乐曲《黄河钢琴协奏曲》原取材于一首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于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共同重新谱曲改编为协奏曲。此文主要为对双钢琴版的《黄河》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的作品结构和演奏、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民族;双钢琴;《黄河船夫曲》;演奏

[中图分类号] J6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135-03

一、创作背景与历史底蕴

(一)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在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一带东渡黄河流域,在深入吕梁山抗战据点的路上亲身见证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听见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1938年1月,冼星海听完了光未然撰写的朗诵诗《黄河吟》后,着手写作《黄河大合唱》。在3月31日,顺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为背景,用音乐的方式讲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反战救亡音乐《黄河大合唱》,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共同努力修改完善而成的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整体制作构思中充分运用了西方古典钢琴协奏曲的某些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因其史诗般的结构,华丽的技法,丰富的层次,恢宏的意境,使其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更具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协奏曲。双钢琴版本的《黄河》改编自《黄河钢琴协奏曲》,由两架钢琴交替共同演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两架钢琴的演奏去替代原先的大量的管弦乐演奏,有着属于其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历史底蕴

双钢琴演绎的《黄河》在众多的《黄河》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最为重要的历史底蕴是它将中华民族所经历磨难与斗争以钢琴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在钢琴曲中上下跑动的音符如同那奔腾的黄河之水,诉说着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其精湛的技艺、华美的旋律,更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无论是其艺术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黄河钢琴协奏曲》都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情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无数观众在聆听这部作品时,无不为其所展现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勤劳善良的人民所感动。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首钢琴作品,更应该看到其所蕴含的历史底蕴。

二、音乐结构与作品分析

《黄河船夫曲》是《黄河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一乐章。由表1可知,此乐章为回旋曲式,即以一个主要旋律为基础,反复穿插多个次要旋律,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效果,所以其结构也如表一所示。全曲自始至终由D大调贯通,展现出一种宏大、庄重的气氛。同时,该乐章主要在五声音阶(C-D-E-G-A)上展现了典型的中国式旋律表现,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情[1]。此外,在这首曲子中,船夫号子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这首曲子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民间风情。曲子主要围绕着这个主题元素去发展延伸,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双钢琴谱的起始部分,第二钢琴以独奏形式首先呈示,直至第十六小节,第一钢琴接过独奏任务。[2]在A乐段中,左手的震音弹奏与右手的连续半音阶进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动的氛围。以“P”开始的乐章,为整首曲目奠定了基本的情绪基调,迅速由宁静转入紧张,生动展现出黄河的波涛汹涌和岸边风浪翻滚的壮丽景象。此段中,大量运用不协和音程和变化音,描绘出一种既紧张又充满神秘气氛的场景。在B、A1乐段中,短暂的“划呦”旋律出现后,紧接着是一连串琶音进行,象征着船工们在黄河边目睹的奔腾之景。主旋律的进入使得乐曲情绪愈发激昂,仿佛能听见那有力的口号声,看见船工们与海浪搏斗的情景。B1乐段中再次出现“划呦”的旋律。在C乐段中,节奏型发生改变,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的节奏融合,更加突显了黄河波涛起伏的景象以及船工们齐心协力的情景。在A2乐段中,后面的乐句主要运用左手导七和弦、右手属七和弦的和声进行。演奏形式转变为下行的柱式和弦转位连接加三十二分音符跑动,直至最后一段右手演奏的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音阶。这一段的演奏与开头的独奏部分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音程及和弦演奏技巧,并将整个第一乐章推向高潮。随着柔和旋律的出现,乐曲进入D乐段。第一钢琴的旋律取自总谱中的长笛、双簧管、琵琶等旋律声部,而第二钢琴则进行总谱中低声部的伴奏织体,呈现出船员们过河的坚定信念[3]。最后,乐曲进入尾声部分,随着最后的琶音进行和和弦进行,音乐走向结束,也象征着船员们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在第一乐章《黄河船夫之歌》中,整部乐章都是情感连贯的,不但有西方传统风格突出、强化和轮回的叙事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中国特色的审美情调,而且体现了钢琴协奏曲与其主题思想结合的特色,从而没有陷入传统范式的误区,也走出自己特有的方式。整首曲子通过不同的旋律、节奏和织体,表现出了船夫们在面对风浪和困境时的情感变化。并且巧妙地利用钢琴的音色特点,通过弹奏技巧和音量的控制,表现出黄河船夫们的坚韧和决心。同时,用钢琴一些特殊的音型去模拟风浪的声音和船夫们划船的划水声等,使得整首曲子更加生动、形象。而利用回旋曲式不断再现主乐句,用船夫号角贯穿整首乐曲充分地展示了船夫面对惊涛骇浪与其决一死搏的画面,深刻刻画了黄河上船夫们不怕困难的民族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毅与顽强的精神[1]。

表1《黄河船夫曲》曲式结构

三、双钢琴演奏要点与乐曲演奏要点

(一)双钢琴演奏要点

钢琴拥有着宽广的音域、丰富和多样风格的美妙声音表现和极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使其能够作为独奏、演奏、合奏和伴奏的乐器。这种由两架钢琴协同弹奏的形式,经过了双方演奏家的通力与合作,重新诠释了一首音乐的总体架构与音乐内容,在音乐的表现中比独奏更能发挥出独特的如音乐般的声学效应,使钢琴的艺术表达更为丰富复杂多彩和广阔。但是,两个人同时演绎一首钢琴作品时,对比独奏,双钢琴演奏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在钢琴独奏时,表演者能够通过自身对整个乐曲的认识、乐曲过程中细微的情绪变化、气息变化和起伏,再加上自身的技巧来处理旋律,但在双钢琴演奏中,双方的节拍往往不能够一致,特别是在初次合作,由于双方既不了解对方的弹奏习惯,又不熟悉对方的音乐素质和音乐知识水平,相互之间往往不能够形成协调,容易产生节奏感的变化差别,这样容易导致两人的合作信心遭到一定的消磨。并且两架钢琴不同于钢琴和其他乐器的合作,在钢琴作为协奏和伴奏时,有的情况下节奏准确度有些许差别并不影响整体效果。比如一个击弦乐器和拉弦乐器发音时间相差一点点不会在听觉和审美方面造成明显不舒服的感觉,而在两架钢琴同时演奏时,由于同是击弦乐器,在演奏同一时间发音的两个音或和弦时出现了前后两个落点,也就是节奏方面稍稍有一点偏差,听者的感受就会很不舒服。

而且,两台琴的姿势相反,使演奏者看不到对方的手,也无法根据手的速度和动作协调对方的呼吸和节奏。因此,在学习双钢琴作品时,双方都需要掌握较好的技术。所以,为了双钢琴演奏的顺利进行,有着很多的需求。

1.一首双钢作品的演奏的呈现,是两位演奏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两位演奏者间的默契,也是保持以这种演奏方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挑选适当的伙伴十分关键。因为每个人的钢琴学识和钢琴水平都不相同,加上每个人对乐曲的认识各有千秋,所以应尽可能挑选一些技术方面相对相近的朋友来合作,最好在艺术修养方面彼此认可,相互的性格最好也能契合。并且在合作时两位演奏者要一起去分析作品,对作品中的节奏、气口、演奏方法等能有一个规划,尽量去保持同一个平面上,有利于后期更好的合作。

2.在双钢琴演奏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单独的练习,以熟悉各自的演奏部分。然而,在此期间,我们不能仅限于常规的练习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另一位演奏者的谱面,我们需要熟悉对方的旋律和节奏。为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弹奏和哼唱对方的旋律,以便更好地掌握整首曲子的细节。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我们可以在后续的配合中更加得心应手,对整个曲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3.在双钢琴的演奏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弹的部分,更要时刻保持听觉的警觉。在弹奏过程中,不同于钢琴独奏主要关注于自身弹奏的内容与聆听自己演奏的声音音色,而在双钢琴演奏中,我们还需要去时刻注意另一位演奏者的演奏声部。通过不断地配合与设计,互相去调整,做好声部之间的处理,节奏的对位,使音色与声部之间的融合更加和谐,使听感也更加饱满。所以在合作练习的过程我们更需要去关注同伴演奏声部的节奏、力度、分句、呼吸的气口等,这样会有利于各自声部融合的效果,更能将曲子所想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给展现出来。

4.在双钢琴的摆放与选择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两架质量相似的钢琴是顺利进行合作演奏的重要物质前提。为了确保演奏效果更加和谐、音色更为接近,最好选择同为立式钢琴或同为三角钢琴。这样可以避免因钢琴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声音大小和音色上的差异,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协同演奏。

其次,摆放两架钢琴时,它们的相对位置需要呈现“对立式”。这意味着两架钢琴应该面对面放置,这样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关注对方的演奏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演奏,以达到更加完美的合作效果。同时,“对立式”的摆放也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倾听对方的声音,感受对方的演奏情感,增强彼此之间的默契与配合。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根据房间的布局和大小来适当调整两架钢琴的位置。但无论如何,保证两架钢琴的质量相似和位置相对接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钢琴的良好状态和调整好钢琴的音准,以保证演奏效果更加完美。

(二)乐曲演奏要点

总体来说,这首曲子的第一钢琴部分在难度上超过了第二钢琴部分。其中涉及的大量音阶、琶音和半音阶进行需要演奏者具备清晰且准确的演奏技巧。此外,曲目中出现的6连音、9连音、13连音和14连音等复杂节奏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对位能力,不仅要保持音乐线条的平滑性和连续性,还要确保每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布。

在这首双钢琴《黄河船夫曲》中,开头的演奏是二钢和一钢轮流独奏。曲子以“P”的开始,最好左手能做到贴键演奏,不踩踏板,将开头的宁静控制在最佳的状态,随后逐渐加入踏板并且手臂的力量也要逐渐加入,进入“ff”的乐段,展现出此乐段的澎湃。后面右手部分被大量的音阶跑动和琶音的进行,需要演奏者保持手指的轻盈跑动。二钢左手低音部的演奏需要有较强的基本功,因为有大量的震音演奏,对手部要求是较高的,这样才能保证音乐节奏的均匀,避免混乱。开头部分的旋律强弱变化如波浪一样,不断起伏,演奏者需要去注意音乐所想展现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做出情感的变化。

在乐曲的第十六节中,左手演奏D大调导七和弦琶音,右手演奏属七和弦琶音,最后乐句结束在属七和弦上。双手不同和弦的分解琶音,以及快速的三十二音符运行和不同八度的过渡,在后面部分也有大量的连音音型,都是钢琴演奏技巧和难度的展示[4]。因此,演奏者需要以较慢的速度练习,并在平时练习时使用节拍器。在我们演奏曲子中的音阶与琶音时,利用手腕运动牵引手指的运动,不只关注于手指的单独发力,并且注意旋律方向的倾向感和手指的移动位置。例如在进行大拇指的穿指演奏时,为配合手型,需要转动手腕,在手腕的带动中,保证手指力量,确保演奏时候的均匀性、连贯性。

在乐曲的八十四小节中,左右大量的和弦与八度交替,需要我们演奏时保证手部的松弛,避免出现肌肉僵硬,阻碍曲子的旋律进行。同样也需要注意乐曲旋律的进行,不能只注意到和弦与八度的弹奏,更应该去关注旋律横向的进行。在后面进入较为抒情的小节后,我们需要注意改变音色,从而使音乐的表现更有对比感,使乐曲的色彩更加丰富。

全曲的节奏与速度变化较多,从快速变到慢又回到原速。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二者要如何在速度变化的小节上做到统一,整齐。好比尾声阶段的开头从“a tempo”的开始,一钢与二钢能否同时进入是较难把握的,在每拍都是强拍的节奏中协调好一钢与二钢的关系,将曲子推向高潮。并且一钢和二钢在乐曲的进行中一些对位是较有难度的,一些突然的加速和缓慢更是需要二者之间对于谱面的熟练和与对方的配合。

结   语

总之,双钢琴版本的《黄河》在众多的《黄河》乐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型作品的演奏成本是很大的,而双钢琴改编可以让更多优秀曲子登上更多的舞台。就像这首双钢《黄河船夫曲》,使更多的人见到了记载着中华民族过往命运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乐曲,让我们重新发现了由这种深沉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激情所组成的中国歌曲的灵魂内核,也体会了中华民族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冯会.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艺术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15,35(08):150-151.

[2] 周润静.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特点与曲式分析[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S1):106-108.

[3] 周梦怡.钢琴协奏曲《黄河》双钢琴演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 吴珊.探析《黄河》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诠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庄   唯)

[收稿日期] 2023-12-28

[作者简介] 郭梓成(2003—  ),男,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学生。(福州  350108)。

猜你喜欢

演奏黄河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河』
黄河知道我爱谁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