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标准 新思维 新方法

2024-06-03惠芳

当代音乐 2024年5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音乐教育课程思政

惠芳

[摘 要]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为全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明了方向。在毕业要求部分涵盖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四个维度,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综合育人、学会反思等八个二级指标,体现了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要求,是整个认证的核心部分。实施课程思政是践行德育要求,并达到认证标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以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音乐教育全过程,在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德育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课程思政;音乐教育;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026-03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音乐教育课程

符合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毕业要求对师德规范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师德规范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思政,挖掘并凸显音乐教育教学价值是达成德育素质要求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色比较突出,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需要兼顾专业特点,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德育培养中的优势,实现二者的完美统一。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净化心灵的强有力的手段。音乐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传播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者,应该深入挖掘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以达成师范专业认证德育素质要求。目前,虽然国家和各类高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各类专业不断进行探索,但是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仍然存在不足。

(一)教师专业能力强,思政意识弱

高校音乐教师大多数都有专业的音乐教育背景,但从事过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不多,往往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关注于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而未能够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观。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但是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如何渗透思政元素系统的规划较差。

(二)学科思维依然有“唯技能”论

音乐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唯技能”论的倾向,教师教学中容易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容易专注于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把演唱和演奏作为最为重要的学习目标,专业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政治的学习不是独立出去的,而是需要融入专业课的学习中,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的乐教思想希望音乐教育可以在思想上提升受教者的修养。音乐教育者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应主动将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相结合,加深音乐专业学习的深度,拓宽其广度,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形成知识导向与价值导向有机统一。

(三)学生在专业课中践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标准不够系统

课程思政指的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基于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有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心,大学课程都应该兼顾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不会改变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而是将所学的学科知识与德育相结合,提升教学的精神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倾向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践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的要求,把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正是体现了国家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德育素质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中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体现,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师范专业认证指导着各学科教学,探讨热烈,进展很快,但是其中的数量和质量并不完全平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各个高校模式多样,对于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不够系统。以枣庄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根据枣庄学院本科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中音乐与舞蹈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其中毕业要求对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综合育人等德育内容,有的课程对应的矩阵关系贡献度高,有的贡献度低,但是都有所体现,可是在评价标准上却尚未形成合理和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会对课程思政的推进造成一定的阻力。

三、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策略

(一)紧扣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枣庄学院李文喜校长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要把握趋势,凝聚共识,增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自觉性与紧迫性。二是要统筹推进,协同配合,凝心聚力,增强师范认证工作合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作为、统筹推进。

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扎实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各学院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标意识,对标对表,吃准、吃透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切实理解“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12字的基本理念和“一践行、三学会”的认证要求,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根据三点意见的指导,我们二级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品格,从而净化心灵达到德育输出标准。音乐教育者要紧跟政策指引,积极履行育人职责,构建全程德育育人的教学体系。

(二)更新学科思维,构建思政与课程融合的教学体系

高校音乐教育不能仅限于技能课的教学,要积极思考本门学科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比如一门声乐课程,教学大纲中就要设计好一定比例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作品的内涵和其中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提高演唱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以此类推,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课程中。所以,音乐教育者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把思政融入教学,养成思维习惯[1]。

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在课程教学环节布置一些融入思政元素的作业。比如,教学法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能够体现思政内容的音乐作品,并在试讲等音乐教学环节中运用学习的音乐理论进行解读,分析该作品的创作内涵、创作背景及其所展现的时代风貌,让学生在自行设定的教学环节中自主地感受思政元素,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在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思政的有效方式。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要素之一,我们音乐学院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这种社会实践能够很好的加强音乐教学与思政元素的紧密融合,包括多种多样的服务社会活动,我们音乐学院鼓励学生走入社区、养老院等场所进行帮扶活动,这有效地发挥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学生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创新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手段

1.音乐教育者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思政性音乐教学。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教师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系统进行探索,虽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音乐课具有其特殊属性。音乐审美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核心,具有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高校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注意与学生特点和需求相结合,将红色文化、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音乐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积极作用[2]。

2.教学手段多元化。比如音乐欣赏课,在进行爱国教育的课程时,可以选择给学生欣赏红色电影音乐,在介绍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感同身受,深刻体会老一辈革命者浴血奋战的艰辛,触动学生心灵,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其爱国情怀。

3.开展思政课程讲座

开展各种讲座及思政课程的大讨论,可以分别从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研究、各门音乐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基本方法作为切入点,通过微格教学等方式展示课程思政效果并进行分析和讲解,集思广益对自身教授的课程进行改良和发展。

4.建立思政素材内容库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音乐教师根据音乐专业的个性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环节。高校音乐教育中,各门课程可以建立适用于本门课程的思政素材内容库,音乐教育者可以在现有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和补充思政素材内容,主要从课程类型、作品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代表性等方面考虑。从课程类型来看,技能课程比如声乐课、钢琴课等思政元素主要是收集弘扬爱国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同时考虑作品的时代性和代表性。根据难易程度对这些含有思政内容的音乐作品进行难易分级。以声乐课程为例,爱国作品可以分级为一级《思乡曲》《半屏山》《长城谣》,二级《月之故乡》,三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共和国之恋》《长城永在我心上》《祖国,慈祥的母亲》等,以此分级和分类建立思政素材内容库。

5.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层次鲜明的多样化实践教学。除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艺术实践课程之外,可设立专项的教学改革立项,在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学分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高校音乐教育艺术实践课程是一门比较成熟的课程,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艺术实践课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六个学期,以乐团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设有青年爱乐乐团,下设合唱团、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管乐团、弦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等12个大学生乐团,学生在入校的专业汇报期间,学院就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人意愿把学生分到各个乐团中,在每周四下午这个统一的时间,艺术实践课老师带领各个乐团进行训练以及参加各种演出实践活动。舞台实践是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延伸,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琴房走向舞台,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艺术实践课是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政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优化实践教学,要在实践中体现时代主题,而且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形成教学惯例,比如各种法定纪念日,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五四青年节以及九三抗日战争胜利日等这些弘扬爱国精神的节日,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并进行深入的背景介绍,排练曲目的安排也要紧扣主题,让学生在训练的同时丰富爱国知识储备,以践行爱国主义情怀。

实现课程思政除了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外,也要以实现课程思政为目标,要深化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立德树人意识,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形成思政与专业课融合的育人格局。

(四)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作为教学的监督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指导方式。传统评价体系对于思政教学的评价存在一些局限性,导致学生的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和准确的评价。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根据思政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音乐教师的思政理念、思政能力、思政方法、思政效果等进行合理化评价,同时要考察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是否合理、有效,考察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如何。其次,高校应当制定更为科学的评价标准,以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政治素质比较抽象,考核的过程需要连续性和长期性,评价标准可以化抽象为具象。比如,通过社会服务等活动设置分值,通过积分评估学生的奉献精神,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结   语

师范类专业认证使得高校提高了招生环节、培养过程、质量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不同类别的师范院校的基本质量状况实施三级监测认证,增强高校的特色培养,有效提高这些高校的内在办学动能。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可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课程思政是践行专业认证的德育要求,并达到认证标准的重要手段。高校音乐教育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改进,把思政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从音乐艺术实践中践行德育教育,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教育课程由于专业特点相比较其他专业的课程更富有感染力,它的思政元素更加丰富,音乐教育者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课程特征总结教学规律,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政融入进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用心用爱去教授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培养出有爱心三观正的学生[3]。

参考文献:

[1] 苏丽丽.SPOC理念下的声乐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2):114-118.

[2]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C]//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6:8.

[3] 张妮.美声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2):140-142.

(责任编辑:庄  唯)

[收稿日期] 2024-01-29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枣庄学院校级教改立项(102142203)。

[作者简介] 惠 芳(1981—  ),女,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枣庄  277160)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音乐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