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文化情境创设,深度阅读经典诗词
2024-06-03戴建霞
戴建霞
基于应试的需要,传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过于生硬,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往往用了很大力气,学生却倍感枯燥无趣。如何突破诗词阅读教学的瓶颈,走出传统学习的怪圈?文化情境,是古诗词深度阅读的新探索。在教学时,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相融合,利用古诗词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模拟作品中的历史情境和人文环境,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走向“深处”,走得“更远”。因此,在古诗词阅读的内容、任务、语言和手段上优化文化情境创设,是促进古诗词深度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内容单元化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应依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有清晰的认识,努力研究教材,把课文放在单元中统筹规划,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开发整合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活动,集中精力从事文化情境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文化情境阅读。
例如,《唐诗三首》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这三首诗用古体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财富,更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把安史之乱下人民生活的史实、唐朝的兵役制度、中唐时期腐朽的宫市制度和黑暗的社会政治、诗人的遭遇以及相关作品等引进课堂,合理利用,优化设计,将这些文化元素与生活关联,在情境中真实再现,帮助学生深度探究三首诗的文化内涵,获取知识。
阅读这三首诗,教师还有必要在已有知识背景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素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如学生在学了《石壕吏》之后,结合以前所学的《春望》,便更能了解安史之乱和杜甫的经历,进而迅速读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课文中杜甫的两首诗,在鲜明的情境对比中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理解杜甫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任务活动化
好的阅读任务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讨论、体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继承人。阅读任务由内容转化而来,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文化情境,生成学习驱动性任务,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与具体的任务深度互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在《诗经二首》教学中,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谈,诵读诗歌、积累语言文字是学习的基本任务。这两首诗都是极富音乐感的。在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把《关雎》《蒹葭》等歌曲链接进课堂,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文化情境,对诗歌内容进行情境渲染。音乐的旋律、节奏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歌唱中快速熟记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学会背诵。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进行诵读训练,可以很快熟读成诵,理解诗意。
又如在《唐诗三首》的教学中,除了诵读积累等基本任务外,诗歌中简练而传神的精彩描写和诗人的济世情怀决定了文学阅读是学习这些诗歌的主要任务。这三首诗,都有一定的情节性,教师可以用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去经历,去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精彩的天气描写、生活环境描写和《卖炭翁》中传神的人物刻画,深切地感受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这样的文化情境创设,适切而合理,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实现有效的深度阅读。
三、语言艺术化
文化情境教学离不开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情境创设的关键,能引导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重难点,提升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一)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人类通过语言符号彼此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等。在进行古诗词文化情境教学时,恰到好处地提问可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教师应抓住诗歌中独具特色的色彩文化元素,巧设问题情境:“李贺作诗,工于设色,意思是说李贺的诗歌善于运用颜色,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陆游也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視,这首《雁门太守行》如何体现李贺诗歌的用色之妙呢?找出诗中的色彩,并品味有何内涵。”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发现简短的一首诗中有13个色彩词,有显性的,有隐性的。问题的引导能激发思维的不断碰撞,让学习逐步走向深入。诗中激烈悲壮的战斗场景、奇诡鲜明的异域风光、底蕴厚重的历史典故以及诗人丰富的内心,都被色彩晕染开来,新奇而妥帖。
(二)以巧妙的语言艺术营造文化情境
教师的语言信息本身就形成了课堂学习的大情境。精妙的语言总能让人回味无穷,受到感染和熏陶。语言可以描绘审美画面,清晰地展现古诗词情境,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品世论人,获悉作者的生平经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语言可以传情达意,渗透诗人的心路历程,表达出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
例如,在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这么一位诗人,他7岁能诗,才思聪颖,名扬京洛。少年时刻作诗苦,呕心沥血。21岁,他赴长安考进士,为避讳父亲名字,被取消科考资格。27岁,他郁郁而终。这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他的名字叫李贺。作家汪曾棋曾说‘别的诗人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李贺是画在黑底子上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雁门太守行》,探究李贺的内心。”深沉的语言、准确的叙述,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不幸的命运,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心中的愤愤不平,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透过诗歌的文字,挖掘诗人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四、手段多样化
文化情境创设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物、图片、文字材料,播放音乐、视频等,给学生搭建时空的桥梁,穿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人产生共情,并引发学生思考。有时,教师还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地理、历史、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融合,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加深理解,提高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诗歌时,教师巧设情境,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画笔描绘,在绘画中真正读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壮阔,真正领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兴奋……
又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引领学生直观体验大海的波澜壮阔;观看《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开拓思维,辨析比较故事中的曹操和诗歌里的曹操。更深层次的,就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观沧海的情境。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山观海,激情壮阔。曹操的形象将更加鲜明,也更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情境体验中,学生获得生命自省,阅读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终极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情境教学,使古诗词的阅读变得丰富多元,变得生动有趣。文化情境是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实践并运用。当然,文化情境教学也要讲究适度性和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运用恰当的形式,优化文化情境创设,以实现古诗词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