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日语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思考
2024-06-03魏映双
魏映双
摘要:“岗课赛证”融通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以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证书体系相融合为宗旨,通过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当前,高职教育面临诸多困境,要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努力探索一条符合高职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文章以高职日语专业为例,分析“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该专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岗课赛证;育人模式;高职;日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3-0001-04
“岗课赛证”基于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标准,定向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要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为依据,以行业实际需求为基础,将岗位需求、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企业岗位核心技能,在毕业后“零距离上岗”,还应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任务,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缩短入职磨合期。
一、“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1.“岗课赛证”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岗课赛证”于2019年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被提出,其本质是需求、标准、内容、过程、评价和资源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通,其核心特征是以岗定课、岗课对接、赛证衔接的各要素深度融合、联动互促。(1)“岗课赛证”中的“岗”,是指企业中的岗位,人才培养要瞄准岗位需求,捕捉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2)“岗课赛证”中的“课”是指课堂,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资源为核心,适应生源多样化的特点,推动课堂改革。(3)“岗课赛证”中的“赛”是指与本专业相关的赛事,建立健全国赛、省赛、市赛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堂教学水平[1]。(4)“岗课赛证”中的“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课程学习的评价,也是行业检验的标杆,以及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的本领。
2.“岗课赛证”融通助力新时代日语人才的培养
“岗课赛证”融通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其将高职日语专业的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证书体系相互融合,旨在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探索新时代日语人才的新培养模式[2]。(1)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深度融合。通过深入了解日企、涉外酒店、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将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融入课程设置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紧密相连,为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建立起有效衔接,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3]。(2)技能竞赛与教学竞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利用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利用教学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等职业院校日语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使教师在和同行密切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共同提升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水平。(3)“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证书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岗课”相衔接、“证赛”搭建“岗课”桥梁相融通的高水平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内容要素相互整合,有利于学生工学结合、德技并修,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語言应用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深度研判岗位需求,凝练专业特色
1.深度研判岗位需求
深度研判岗位需求,是因为“岗”是学生开展技能学习的方向,岗位中蕴含着重要的隐性知识和技能。只有对岗位进行深度剖析,才能分析出复杂多变的工作情境。另外,专业是联系学生个体与企业岗位的纽带。岗位需求为专业教学内容提供质的规定性,使课程可以参照岗位素养进行模块化设计,这是高职日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研判岗位需求,可以通过对日资企业、外贸公司、旅行社等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其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凝练出日语专业的特色,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日语专业毕业生就职岗位较多的是日语翻译、日语教师、日语导游、日企员工、涉外酒店员工等。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也选择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如开设自己的博客、参与网络翻译、影视剧配音等,以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2.凝练高职日语专业特色
深度研判岗位需求,凝练日语专业特色,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通过精准定位、深度融入、拓展实践、强化师资和创新评价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日语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4]。同时,要将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与本科日语专业错位竞争。(1)精准定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将高职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深度融入:将岗位需求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开设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如商务日语、外贸函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3)拓展实践:通过组织校内外的日语翻译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建立校外日企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日语语言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4)强化师资: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日语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培训、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等活动,提高日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日语教学水平。对双师型教师,要统一认证标准,建立专业评估、教学能力测试等认证流程[5]。(5)创新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语言评价方式,如口试、笔试、作品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的资格证书,以及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成绩均可列入评价体系。
三、精准分析学情,创新任务驱动的新课堂
1.高职日语专业现状
目前,高职日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日语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质高效的校企合作企业较少,学生很难在岗位实习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日语技能大赛比较少,尤其是适合高职院校的就更少了。日语技能比赛一般有日语写作比赛、日语翻译比赛、日语演讲比赛等。由于课时较少,所学专业知识薄弱,学生难以在技能竞赛中有较好的表现。日语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有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J.TEST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NAT-TEST证书、CATTI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日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受基础知识容量所限,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只能拿到初级或中级证书。
2.创新任务驱动的新课堂
创新任务驱动的新课堂,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高职日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分别为高考日语生和零基础学生设计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起引导、启发的作用。任务可以是翻译一段文章,模拟一段会话,或者是分角色演绎一个情景。关于任务分配的方式,可以按照学生日语语言能力高低,分配适合学生的任务,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在任务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口语交流能力。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展示、反馈,将学生的成果制作成数字教学资料,为下一次课堂教学作准备。创新任务驱动的新课堂,能够激发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日语专业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在“比赛”中实现“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双赢目标
1.在比赛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参加日语专业相关比赛,可以实现“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的双赢目标。(1)参赛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实现自身成长。(2)参赛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展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比赛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成为优秀的人才。
2.赛为引领,以赛促课
参赛应当成为一种常态,力争以赛促教、参赛常态化。(1)赛为引领,以赛促课。教师应把富有趣味的技能竞赛融入案例教学和情境训练,实现竞赛和课程的融通,证赛互补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2)把大赛内容融入课程内容。教师应分析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将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学生必经的实践环节。(3)把大赛项目融入课程资源。教师应整合大赛数字资源开发理论题库和竞赛样题,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4)把大赛评分标准融入课程评价。高职院校应把竞赛规程与评价标准引入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5)根据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开发新形态教材。高职院校应利用互联网、VR/AR技术、虚拟仿真等技术,建设配套优质数字化资源。
五、注重将职业证书所体现的先进职业标准,融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证”是指职业资格证书,是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检验。能够体现日语专业学生能力水平的考试,有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和J.TEST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分为N1、N2、N3、N4、N5共5个级别,其中N1水平最高。JLPT不要求按顺序考试,可以从N5考起直接考到N1,也可以跳过所有级别,直接考N1,日本语能力考试(JLPT)每年举行两次。J.TEST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被称作“日语托业”,由在东京的语言研究社所属的日本语检定协会在1991年创办,是一种鉴定母语非日语的人士对日语理解及实用能力的考试。相比于JLPT而言,J.TEST举办频次高,隔月就有公开考试,有利于学生分阶段验证学业水平。职业资格证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高职院校应把职业证书所体现的先进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包括把技能等级考核项目融入教学内容、把职业证书考核项目融入实训、把职业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评价[6]。
六、整合各方资源,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纽带,要结合多方资源,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7]。
1.搭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
学校应积极搭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日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例如,可以與企业、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在课堂教学方面,可采用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获得交流的勇气与自信。在师资方面,可聘请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组成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教育资源方面,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应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共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产业增值、为学生赋能。
2.多元化培养方式
高职日语专业应采用多元化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除了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外,可以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如国际贸易、旅游、IT、会计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此外,还可以开设日本国概况等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讲授、日语社团活动、日语角活动、日语演讲比赛、日本文化节活动、实习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其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外,要推进校企合作,与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践、培训等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学生就业机会,还可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海外留学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其国际化视野。
3.拓展實践教学基地
校企协作是助力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机制,因此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习机会[8]。例如,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口语演练室、日语角等操练场地,借助虚拟演播室,模拟各种会话场景、商务活动场景,使学生在日语口语练习、商务礼仪训练、日本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与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日语演讲比赛、日本文化节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成长。教师还应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如商务日语、旅游日语、日语翻译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鼓励日语专业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提升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还应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高职院校应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制订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七、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想要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就要有机协调和梳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职业内涵、专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技兼修”、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日语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雅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23(04):101-105.
[2]娄惠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机制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03):54-56.
[3]林彩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二外日语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7):63-64.
[4]付荣云,杨琼.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研究———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J].山东高等教育,2023(01):80-85.
[5]朱金宜.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1-08.
[6]李铁光.双元育人,三级管理,四岗递进,促实习质量提升[J].湖南教育,2019(50):2.
[7]程宇.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7):1.
[8]魏先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2):92-96.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Model of"On-the-job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ion" for Japanese Language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i Yingshuang
(Tianji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on-the-job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ion" is a new education model that aims to integrate job requirements, curriculum design, skill competitions, and certificate systems.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education chain, it cultivates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At pres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se difficul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ive to explore a path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at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takes the Japanese language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new ways for this major to see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model of "on-the-job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ion".
Key words: on-the-job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education model; vocational education; Japanese major;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alent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