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

2024-06-03刘阁珺

科学导报 2024年32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刘阁珺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话语权构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1]。

  1.百年大变局之全媒体时代开启

“计算机不再只是和计算机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2]”在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虚拟与现实社会深度结合,全人类正式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一个涵盖载体形式、内容形式、技术平台等诸多领域的集大成者。”它是“传统大众媒体与新媒体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在内容、渠道、功能等层面全方位推进,并开始跨越新闻传播范畴,在远程教育、国家形象塑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等领域广泛运用”[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中精准概括了全媒体的特征,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就使得“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顺势“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4]。

全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存在着新卢德主义[5],尤其在我们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手机不离手,在曾经课堂上走神、睡觉的恶习通通统一为用手机消遣,我们尝试过没收手机以保证学生能够专心听课,但是这种行为似乎就像近代工业革命时期企图捣毁机器的工人一样, 所以与其对抗时代,不如尝试适应变化,从而主导时代。

  2.西方主导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发表过“要把和平演变战略的实现,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6]的观点。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开启,网络与现实深度融合,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又让西方一些国家“如临大敌”,近年来加紧调整意识形态渗透战略战术,利用网络大肆输出和鼓吹西方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诋毁和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加之我国改革开放与加入WTO后,各国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高校更是各种思潮的聚合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

  3.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我国在册民办高校76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25.36%;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比上年增加79.15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25.27%[7]。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

3.1语言环境复杂,主流声音弱化。随着各类自媒体平台的风靡以及发布信息门槛的降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保卫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网络信息传播快而广,且具有隐蔽性的特质给信息监管带来巨大挑战,一些偏离正确价值轨道的新奇观点与热门舆论很容易肆意传播和蔓延,这就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遭到削弱。

3.2民办属性局限,主体功能受限。一方面,民办高校党委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缩水。高校党委一般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者,但我国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8],意识形态工作开展需要的人、财、物等关键资源的调配协调和各部门联动需要同董(理)事会协商,争取董(理)事会的支持,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的特殊和办学成本的考虑,部分学校董(理)事会支持和保障存在一定“缩水”现象;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部分教师的意识形态观念存在瑕疵。我国民办高校师资成分相对复杂,招聘教师无需政审,后期师资培训与考核都缺乏对意识形态的塑造。部分教师自身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淡薄,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时事政治的关心;部分教师甚至已经受到错误思潮侵袭,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站队不坚定、认识不清晰、缺乏理想信念。这就造成这部分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缺乏“红线意识”,将带有各种价值倾向的社会思潮逐渐渗透到学生之中,威胁了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3.3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渠道相对单一。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也在多样化,但我国民办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期望还是主要寄托在向学生开展国家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但基于民办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民办高校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研发的投入占比微乎其微,加之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性大,这就导致意识形态理论课程理论深度不够,且多媒体教学受限,導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很难实现知识向现实的转化;另外,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搭建了多媒体宣传渠道,但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还严重欠缺,与政治相关的栏目大多在传达国家方针政策;一些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建立了网络平台的公众号,但缺乏运营热情和技巧,更新缓慢,版面粗糙,内容无趣,当然其关注者也就寥寥,毫无影响力可言。

  4.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途径

我国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都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都应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现提出以下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途径:

4.1巩固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现实辅助机制

首先,强化党委全媒体监管机制。针对社会意识形态危机,民办高校党委因时刻保持意识形态预警意识,在发生有可能干扰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问题时,及时预判,形成科学有效的全媒体应对机制;针对学校内部意识形态问题,民办高校党委应加大话语平台监管力度,加强在学校官网、公众号、论坛、讲座、校报刊以及影响力较大的全媒体领域的监管力度,做到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潮并且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激活基层党组织全媒体政治工作。目前,诸多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基层党组织线上思想教育。“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其“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获得了诸多师生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获取权威信息和各种知识的重要途径方面的肯定[10]。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形成线上宣传,线下实践的工作机制。

最后,打造话语权主体的主流意识生态。充分意识教师队伍在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中的主体地位,在对师资招聘、培训和考核中,将政治素质与教科研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4.2增强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全媒体运营专业度

首先,打造专业宣传队伍,修炼“吸粉”体质。一方面,优化民办高校全媒体平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用心用情制作受众欢迎、内容精良、饱含感情、格局打开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提升全媒体运营技术,加速发展移动媒体,着力打造一流移动传播平台,聚焦“智能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方向,紧扣受众需求,推动民办高校凭借移动媒体的力量,大力提升宣传效能,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师生的宣传制高点。

其次,注重全媒体交互体验,形成“沉浸式”传播。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家意识形态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变为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意识形态监管向更加注重各方协同治理转变[11]。民办高校也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完备的与受众交互体系:一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模式;另一方面,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同时也要关注受众动向,以社会意识形态问题为切入点,在各门课程思政实施中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多方合作共同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5.总结

新时代的民办高校,不仅要做到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加需要把学生塑造成为社会可用之才,全媒体时代的民办高校,不仅要树立自身品牌,还要与国家一致,与时俱进,创新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基层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 电子工业出版社:胡泳,范海燕,2017.

[3]唐润华,陈国权.走出“全媒体”的集体迷思[J].新闻记者,2011(04):54-58.

[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5][英]大卫·埃德蒙兹.未来道德:来自新科技的挑战[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56-58.

[6]赵子林.毛泽东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1(1):3-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OL].2023-07-0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8]張文婷.民办高校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的意义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5):144-145.

[9]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

[10]张智萍.学习强国线下空间建设创新模式、传播效能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03):89-91.

[11]刘丽华,杨阳.全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分析[J].新闻与知识,2021.7:45.

基金项目:本文系青岛黄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SZ04)的最终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全媒体时代早间电视新闻栏目的困境与突围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浅谈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面临的新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