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
2024-06-03肖庆玲
肖庆玲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然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实现上述任务目标的复杂性,亟需找准着力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力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进发展。
一、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摸清底数,才能有的放矢。
(一)发展机遇
1.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伴随着2010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2018年升格为国家战略、2019年总体战略发布,长三角地区的开放程度、整体实力、国际竞争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安徽地处长三角,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跃居全国前十,2023年经济总量4.71万亿元,增速5.8%,高于全国增速0.6%,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跃升,但就总体发展水平而言,相较于沪苏浙仍有较大的发展差距,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安徽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整体规划中,既积极承接江浙沪的产业转移,又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加速本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生态效益。
2.资源禀赋优越
安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禀赋皆相当优越。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安徽位居中部,承东启西、是中部崛起战略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交汇点,拥有优越的国家政策支撑;二是人力资源丰富,安徽高校、科研院所林立,既有国家顶级的引领基础研究突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众多与本地产业特色高度契合的职业院校,可谓顶天立地、两手齐抓,为安徽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此外,近年来安徽大力出台一系列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常态化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安徽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和本土人才的留皖率,让各类人才竞相为安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力、出彩。
3.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安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七,这反映出安徽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成效明显,安徽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越发光亮。一是创新策源能力强,首个国家实验室、首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落子安徽,墨子号、制造EDA软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二是产创融合加速,为推动高校、院所、企业各平台供需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安徽“双创汇”品牌,定期举办专题活动,促进供需对接、产创融合,目前累计促成签约金额达75亿元。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创新活跃度位居全国第三名,全省研发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发展挑战
1.区域发展不平衡
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地区、各地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非均衡性,省会合肥一枝独秀,2023年合肥GDP是第二名芜湖的两倍多,与其他地市差距更大。分区域看,皖江城市依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发展较为迅速,产业结构较为完整;皖南地区如黄山主要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发展较为不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坚实的工业支撑;皖北地区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如煤炭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这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呈现新态势
目前作为承载经济发展要素的空间形式,中心城市以及城市群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加大顶层设计、统筹协同、积极促进各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走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培育能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安徽既是长三角又是中部地区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享受到国家以及政策层面的辐射优势但也面临发达地区对本地资源、人才、产业的虹吸效应,要避免出现所谓的“环北京贫困带”,亟需安徽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特色,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雷同、同质竞争。
二、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研究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各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发展,基于对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找准目前存在的痛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发展水平。
(一)以“创新”为动力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发展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安徽目前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集聚了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合肥近年来创新实力突飞猛进,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进一步提升安徽的整体创新实力,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各方资金力量,持续加大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二是发挥合肥创新优势,利用合肥都市圈等载体,推动建立创新共同体、创新协同体,发挥以点带面,辐射提升安徽整体创新优势;三是积极鼓励企业充分依托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继续深入融入国际创新以及国际分工体系,一方面推动本地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产能等走出去,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科技和人才智慧,协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以开放促创新、促發展。
(二)以“绿色”为目标大力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安徽省近些年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略显不足,为进一步实现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要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一方面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出高效型新兴绿色智慧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大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关停并转、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好、环境优的绿色发展安徽之路。
(三)以“共享”为目标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福利共享。共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构建渠道,提升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可能性、可得性。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布局、持续加大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的资金投入,完善服务,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机会公平、平等地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夯实民生之基;二是进一步推深做实民生改善政策,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着力缩小各地区、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公平、更有效地惠及每一个居民。
基金项目: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QS2023074)。
(作者单位:中共芜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