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淮安博里农民画发展路径研究

2024-06-01吴昕霓

美与时代·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乡村开始运用艺术介入乡村,激发乡村文化的创新活力。江苏博里农民画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带动当地产业振兴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博里农民画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但仍然存在产品化程度不高、地域品牌不强、宣传力量不足、生存空间狭窄、优秀人才缺失等问题。在此状况下,博里农民画应借鉴其他地区农民画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优势,建议通过促进文化认同、加强宣传力量、延伸产业链条、数字化转换等方法,促进博里农民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博里农民画;非遗传承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脉与灵魂,在乡村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使命。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农民画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门类,以其独特的语言表现时代精神,传达情感。江苏淮安博里农民画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审美特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博里农民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地政府与农民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博里农民画的潜力进一步被挖掘,成为淮安地区的文化艺术名片,不仅弘扬了淮安地区文化,树立文明乡风,活跃乡村文化艺术氛围,还走向产业化,增加村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博里农民画需要面对在新形势下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从近百个农民画乡中脱颖而出,将博里农民画发展成为当地新兴产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地域品牌,以此激发乡村文化动力,促进淮安地区发展。

一、博里农民画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了当时的文艺创作者们要服务于广大群众。农民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承担着政治宣传功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农民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又一次充当了先锋,其中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博里农民画,将中国传统民间绘画艺术与当代民间艺术结合,描绘中国现代农民生活,创作出富有独特趣味的艺术作品。

(一)博里农民画的历史渊源

农民画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原始岩画和彩陶文化,学界一般公认农民画诞生的契机为1957年农民张友容所作“老牛告状”漫画,其内容对现实进行了批判,引起了广泛影响[1]。博里农民画是江苏省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其创始人朱震国先生在访谈录中介绍,博里农民画开端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初以黑板报图文并茂的形式,定期宣传政治方针、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生活等。博里农民画创作群体皆为本土农民,其画面造型夸张变形,自由洒脱,不拘泥于绘画原理与技法的限制,在用色上突破了物体固有色的束缚,大多按照创作者自身的精神追求选择,呈现出鲜艳明亮的颜色,炫目灿烂,吸人眼球(如图1)。其绘画题材大多取自农民的日常生活,如粮食丰收、节日庆典、乡村风景等画面,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农民生活画面,并在画中寓意吉祥平安、丰收富足,以此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博里农民画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借鉴民间剪纸、刺绣等艺术表现手法(如图2),创作出具有浓烈乡村生活气息民间艺术特色的绘画作品,成为江苏知名的民间画种之一。

(二)博里农民画的发展现状

博里乡为全国知名的农民画之鄉,博里农民画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博里农民画的创作者群体扩大到百位,并成为中国四大农民画种类之一。博里农民画民族特色浓郁,天真浪漫,蜚声画坛,享誉海外。博里镇地区创作农民画的人群达到一百多人,并且有二十几位成为美协会员。同时博里农民画的作品也在国外进行交流展出,国内多家美术馆也对其进行收藏。电视台等媒体都相继对博里农民画进行报道宣传,可见博里农民画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认可。历经多年的发展,博里农民画被更多的人发现与喜爱,博里乡也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北地区出现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导致当时的政策对当地地区的文化事业支持力度不足,博里农民画也受到了影响,开始出现了创作人群逐渐流失的现象。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博里农民画发展的必要性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灵魂,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乡村运用艺术手段振兴乡村,“艺术乡建”“艺术振兴”“艺术激活乡村”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该如何发展运用艺术介入博里镇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博里农民画的关注程度,博里农民画作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旅游文化关系紧密,因此对博里农民画发展和保护是具有必要性的。

(一)改善乡村居住环境

乡村不仅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场所,其宜人的风景,新鲜的空气,淳朴的民风,更是理想生活之地。“乡村振兴战略”中包括要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近几年来,博里镇以推进农房改善为契机,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支点,完备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对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美丽乡村应该还需要具有当地传统特色,才能具有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3]。博里画苑项目依托博里农民画的资源,融入田园乡村的特色元素,深度挖掘博里农民画丰富的底蕴,打造“村画相映、宅水环绕、江淮田园、幸福民居”的典范。博里农民画其独有的欣赏价值,可以为乡村环境装点营造浓厚的本地特有文化氛围,来往的人们都会被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画面所吸引,从博里农民画中领略到本地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将博里农民画资源融入乡村环境建设,可以丰富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品质,同时也是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

(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能让博里农民画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农民画作为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淮安当地政府也对当地农民画极力保护与开发。同时,博里农民画的创作者们也积极思考,发挥自身优势将博里农民画的经济价值发挥出来,实现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博里农民画代表画家潘宇提到农民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如果不能将它和现如今的产业进行结合,走入市场,那么农民画可能会走向灭亡。他认为博里农民画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应该选取更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东西来实现农民画的“非遗变现”,实现乡村振兴,他最终采取将农民画与刺绣手工艺相结合,表现具有淮安风光与特色的产品。(如图3、4)由于其内容为原创以及纯手工工艺,受到海内外市场的欢迎,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博里农民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展现出了当地乡村特有的人文之美,受到大众的关注,具有鲜明的开发价值。

(三)加强乡风民风建设

从艺术题材和功能性角度看,中国自发性的传统民间绘画多具有装饰空间以及记录时间的作用。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变革中,民间绘画亦被用于政治宣传。近年来,博里镇西岗村以农民画的形式对大众进行主题宣传教育,推进乡风、家风、民风建设,博里农民画表现当代农村的生活场景、反映农民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作为最便利、有效且最适合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宣传教育形式。淮安地区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农民画的绘画形式,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宣传具有吸引力,受到大众的喜爱。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里地区农民画家创作许多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绘画,以艺战“疫”。例如,在《人民日报》国际版上刊登公益画《疫情防控不误农时》等(如图5);对当地老年人进行防诈骗宣传所作的宣传画(如图6)。博里农民画一方面更深入地渗透乡村公共生活,承担起乡村政策宣传、普及功用,另一方面则配合乡村美育和文化事业,通过绘画的审美性和教化功能丰富村民的文艺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

博里农民画发展的问题及困境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博里农民画不断发展,从弱小到壮大,从开始的稚嫩到现在的成熟,取得了若干成就,对当地乡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新形势下博里农民画仍然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境。

(一)优秀人才缺失,创作理念落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江苏淮安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民离开了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博里农民画的创作受到了经济体制和生活方式变化等严重影响,农民画创作者们失去了创作源泉,乡土气息浓郁的博里农民画也随之人气低微,遭遇创作停滞危机[4]。博里农民画创作人群主体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生活也较为困难,大多以作农活为生活经济收入来源,作画的收入难以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对于这一群体艺术创作需要专项培训班,而对于既懂创作农民画同时又对博里农民画具有深入理论研究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其在创作理念上难以掩盖的落后,在表现方式和创作材料方面都保留着过去时代的特点,没有探索出更多符合产业化趋势的艺术元素与创作激发。优秀的农民画创作者要求创作者对本土文化进行认同、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厚的体验,对农民画的创作技巧、内容元素和精神内涵都有很高的理解。目前,在博里农民画创作中,真正有建树的艺术家并不多,缺乏有创造力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农民画创作团队的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的专业农民画创作团队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二)产品化程度不高,地域品牌不强

中国农民画走产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已经是创作者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共识,这被认为是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能走向发家致富的新路径。在博里地区开始探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民画产业化模式,将博里农民画推向市场,把农民画加工成手工艺品。虽然博里农民画已经开始向产业化方向探索,但仍然不够成熟。目前的问题还在于博里农民画相关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其相关的产品开发主要是对博里农民画简单的复制加工,没有进行创新性的结合,难以符合当代消费群众与时俱进的审美趣味。其产品应该传递出博里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和内涵文化,拉近博里农民画与大众的距离,拓展其品牌影响力。其次,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在线下销售渠道方面,博里地区没有关于博里农民画专门商品实体店销售,线上销售渠道也较少。目前的博里镇虽进行改造,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区,但前往参观的人依旧较少。博里镇被打造成旅游景区但依旧没什么人前往,归根到底是因为淮安博里地区没有将本地的特色品牌打出去,由此可见,博里农民画在产品化和品牌化的道路上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博里农民画独有的特质完全有资质成为淮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其所蕴含的价值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对博里农民画的开发可以让大众了解到博里农民画的艺术文化价值,增强他们对淮安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三)宣传力量不足,生存空间狭窄

面对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博里农民画无论在社会上的普及性还是在产业上都无法与主流艺术相媲美。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民画产业的发展,各地竞相发展自己的地方特色农民画,在激烈的竞争中,博里农民画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地压缩。而博里农民画想要从这种生存空间脱颖而出,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将博里农民画对外宣传尤为重要。农民画的主要宣传活动相互间缺乏对应的联系,博里农民画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很多淮安市民对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并不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宣传。在地铁、商场等公共区域宣传公益广告中,出现广东龙门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等较多,较少看到博里农民画的身影。可见博里农民画在全国农民画之中的影响力还不够。淮安博里镇本土应以乡村文化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为宣传点,邀请媒体进行报道以扩大影响,这样才能让博里农民画走进大众视野。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

博里农民画保护与发展路径思考

在关于如何保护和发展博里农民画的相关问题上,许多农民画家也开始进行思考与尝试,对博里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为乡村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更好的契机,如何将博里农民画与当地乡村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有效结合,有助于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从而更为全面地推动淮安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博里农民画家们的一个共同愿望。

(一)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民间特色

现如今城镇化发展迅速,且受到外来文化的冲擊,对于自身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迫在眉睫,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建设的乡村地区,保留了许多本土原貌,拥有强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农民画是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可以进一步增强地区文人的软实力。其中培养博里农民画传承人至关重要,如今的年轻人沉浸于快餐文化,难以有足够的耐心去品味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缺乏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关于传承这一点,博里农民画可以与学校加强合作,让青年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了解到博里农民画,并增设相应的社团课程,从而使博里农民画获得新的传承,还可以招收本地愿意学习或者外地有农民画基础的人才前来参与到博里农民画的创作,在原本的队伍中吸取新鲜血液。在招收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打破当地人认为博里农民画没有“钱途”,甚至被认为没有出息这一腐朽的观念,要培育大众对博里农民画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启发大众树立文化自信,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5]。

(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文旅融合

在新的形势下,博里农民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农民的主体意识与乡土价值观得到充分的挖掘,进而促进中国农民画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其应用的过程需要深刻理解博里农民画的文化内涵,将现代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有机结合,使其造型和视觉形式更加简单时尚,与时俱进,促使博里农民画艺术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促发生机,从而创作出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韵味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同时可以为博里镇提高知名度,拉动旅游经济,振兴博里镇,例如以博里农民画绘画形式表现淮南地区的风景、美食、名人、历史等特色内容,互相促进淮安本地文化共同发展,无形中提高大众对博里镇的了解与兴趣,吸引消费者参与进来,博里农民画的消费群体就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博里农民画的相关产品开发也需要更一步深化,结合自身优势以及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丰富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它的商业效益,在目前的市场基础上,应该从新产品的研发开始,加大宣传,开辟一条发展道路,让它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尽可能地让市场商业化与艺术相互补充,一起进步发展[6]。

(三)推动数字化转换,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数字化的普及,博里农民画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借助数字化技术不断地拓宽其发展领域,在数字化转型中完成自身转型。博里农民画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纸本作画,在传播途径上受到限制。如今中国农民画也在数字化高科技助力下有效融合发展,例如龙门使用数字化技术将二维转为三维,使农民绘画的内容表现得更为生动。余东村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实现了从卖画向卖数字版权的转变,打开了一条乡村致富的新路子。博里农民画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学技术探索融合。在数字世界中焕发博里农民画的魅力。除了对博里农民画进行数据收集、构建产业数据库,还应该对农民画创意元素进行数字化,注重与新兴科技结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农民画数字化再现,而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技术优势扩展农民画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使博里农民画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同时运用新的形式对博里农民画数字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五、结语

博里农民画是博里镇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淮安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当地乡村精神文明,也见证了农民文明的传承。对非遗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发展,能够让乡村更具活力,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博里农民画需要向规模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及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把握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与机遇,努力对博里农民画进行保护与传承,这样博里农民画才能在未来发展得更好更长远。

参考文献:

[1]欧阳家彦,王昕.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民画产业化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2(9):24-27.

[2]马茜.苏北非遗传统美术“农民画”及传承人的生存发展与保护[J].书画艺术,2021(5):83-86.

[3]朱利昀.浅谈农民画在乡村振兴中的三重作用[J].中国文艺家,2019(2):280-281.

[4]冯莉.地方性消费语境下的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04-108.

[5]王真真.博里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文创设计初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12):127-128.

[6]亢宁梅.从博里农民画现状看当代民间艺术传播[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56-59.

作者简介:吴昕霓,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