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2024-06-01郭延龙马星孟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生态文明

郭延龙 马星孟

摘  要:

本研究选择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PSIR模型,从经济活力、民生保障、环境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5个维度构建了28项指标。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15—2020年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第一,民生保障(0.316)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强。第二,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年增长量约为6%。第三,与生态文明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资源协调(0.753)和经济活力(0.609)。因此,为拓宽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需要健全教育制度体系,提高民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DPSIR模型;熵权TOPSIS;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24)-02-025-08

收稿日期:2023年04月28日

作者简介:

郭延龙(1991-),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徽州文化生态、徽州人居环境。

马星孟(2001-),女,山东聊城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徽州文化生态、徽州人居环境。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生态文明视角下徽州乡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建设研究”(QK202301);2022年度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活态保护模式研究”(2022AH050038)。

引言

中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旨在保护多元的文化形式,保持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重要举措,是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实践,体现了对文化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探索[1-2]。建立保护区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效举措,其整体性区域保护的路径逐渐成为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趋势[3]。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将保护该地区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具有独特的意义[4]。通过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不仅大幅度改善保护区自然环境,而且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将得到改善和优化,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该研究有效增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深度融合,营造具有生态示范意义的保护区,也势必成为研究界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文化生态问题一直是社会及民众关注的焦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特定文化区域,目的是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环境实施整体性保护[5-6]。截至2021年1月,中国已批准建立23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包括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等7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7]。其中,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08年1月获得文化部批准建设,并于2019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地处皖南山区,位于东经117°10′至118°55′,北纬29°24′至30°32′之间,包括黄山区、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徽州区、歙县、屯溪区[8]。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徽州文化和古老村庄而闻名。截至2011年,保护区有安徽省认定的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7人。但由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因为旅游开发过度,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合理建设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需要攻克的难题。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徽州近年来不断擦亮徽州三雕、徽剧和徽派盆景技艺等国家级文化遗产名片,同时加大对各级别文物的保護力度,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研究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为徽州文化保护区的发展和传承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也为其他文化生

态保护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构建

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是生态文明研究领域常用的评价模型[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OECD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多个国际组织使用DPSIR模型研究生态文明相关问题[10]。本研究使用DPSIR模型,全面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11]。

研究表明,DPSIR模型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12]。首先,DPSIR模型覆盖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重要因素,能够清晰地反映生态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其次,DPSIR模型应用于环境领域、农业领域和生态学等领域,为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13]。最后,其评价过程相对容易操作和使用,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便利。因此,本研究采用DPSI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构建DPSIR-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图1)。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应体现地区发展的状态,反映地区环境、经济、生态和社会建设的现状[14]。本文根据相关研究,以经济活力C1、民生保障C2、环境改善C3、文化教育C4和资源协调C5为准则层,选取28个代表性指标。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DPSIR-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表1)。

(二)研究范围

数据研究区域选取安徽省黄山市和绩溪县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小组考虑到数据的可用性和计算的可行性,调查范围不包括江西省婺源县地区。结合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法,评价2015至2020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三)数据来源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指标的基本数据来自徽州生态保护区各个县域的统计年鉴、能源年鉴和环境年鉴。这些数据是从官方统计数据中检索的,如黄山市统计年鉴(2015-2021)、宣城市统计年鉴(2015-2021)、绩溪县统计公报

(2015-2021)和绩溪县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由于绩溪县缺失2019年的I10、I27和I28三项数据,使用时间序列估算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

(四)测量方法

TOPSIS模型提供了一种以距离为评价标准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模型通过计算评价值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来评价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然后将评价值进行排序。但在评价过程中,各指标权重过于粗糙,导致实际应用中权重出现偏差。因此,本研究引入熵权TOPSIS模型,有效地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地反映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将灰色相关性与TOPSIS相结合,可以直接清晰地分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影响因素。基本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指标归一化。构建由n个评价对象和m个评价指标组成的矩阵R。式(1)中:rij=gij×ωij;i=1,2…n;j=1,2…m;ω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R=r11…r13…r1mr21…r23…r2mr31…r33…r3mrn1…rn3…rnmn×m(1)

第二步,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的值越大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越高,负向指标的值越小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越高。为了使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对正、负向指标进行处理,处理后的

指标值处于[0,1]之间。式(2)为j正指标,

式(3)为j负指标。计算公式为:

Rij=Rij-miniRijmaxiRij-miniRij(2)

Rij=maxiRij-RijmaxiRij-miniRij(3)

第三步,Rij为归一化后的结果设定第一j个影响防控的影响因子。式(4)到式(6)中,fij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项目指标的权重。对于某一影响因子j,其信息熵计算公式Hj为:

Hj=-k∑mi=1fij?lnfij(4)

fij=Rij∑mi=1Rij(5)

k=1lnm(6)

第四步,公式(7)中,计算各个因子的权重Wj:

Wj=1-Hj∑nj=11-Hj=1-Hjn-∑nj=1Hj(7)

第五步,计算每个指数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设V+为评价数据中第i个指标j在保护区的最大值,即最偏好的方案,为正理想解。V-为评价数据中第一i个j指标在保护区的最小值,也是最不偏好的方案,称为负理想解。计算V+和V-分别为式(8)和式(9):

V+={maxvij|i=1,2,…,m}(8)

V-={minvij|i=1,2,…,m}(9)

第六步,计算每个评估对象与积极和消极理想解决方案之间的欧式距离。其中,Vij为第i个指标第j个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后的规范化值;Vj+、Vj-分别为第i个指标在n个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取得分值中最偏好方案值和最不偏好方案值。令Dj+为第一i个指标与V+的距离,Dj-为第i个指标与V-的距离,其计算公式(10)和式(11)分别为:

Dj+=  ∑mj=1Vij-Vj+2i=1,2,…,n(10)

Dj-=  ∑mj=1Vij-Vj-2i=1,2,…,n(11)

第七步,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本质是通过数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性来确定不同序列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公式(12)至式(15)计算关联度rj+与rj-:

γ0ij+=miniminjfj+-yij+ρmaximaxjfj+-yijfj+-yij+ρmaximaxjfj+-yij(12)

γ0ij-=miniminjfj--yij+ρmaximaxjfj--yijfj--yij+ρmaximaxjfj--yij(13)

rj+=1n∑nj=1γ0ij+(14)

rj-=1n∑nj=1γ0ij-(15)

第八步,计算贴近度。当Tj=1,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当Tj=0时,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计算公式(16)为:

Tj=Dj-Dj+-Dj-(16)

二、结果分析

(一)熵权TOPSIS分析

本研究在经济活力、民生保障、环境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五个方面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构建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小组对面上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用归一化数据,结合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权重的确定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权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权重结果是评价问题中指标的量化结果。本研究选择了熵权TOPSIS法的算法,综合的权重系数比使用单一计算方法更为合理,并得出以下结论:

从准则层分析,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C2民生保障(0.316)、C3环境改善(0.278)、C1经济活力(0.145)、C4文化教育(0.140)和C5資源协调(0.120)(表2)。民生保障的权重为0.316,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最高影响因素。其次是环境改善,经济活力和文化教育。资源协调在准则层中占最小的权重比例。民生保障位居第一,这表明民生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民众的安全感可能是由于自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以来,政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更完整的社会救助制度,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环境改善仅次于民生保障,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保护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相对封闭的山区自然环境,徽州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也为徽州生态环境的维持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然而,经济活力、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仍然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其中,经济活力高于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这表明政府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规划,使徽州的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保护了徽州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为民众了解和体验徽州文化提供了重要机会,使文化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从指标层分析,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五位的是I2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0.080)、I13造林总面积(0.058)、I9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0.055)、I28废水治理设施处理量(0.049)和I24城鎮社区服务设施数(0.049)。权重值均高于0.048。这表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五项指标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废水治理设施处理量和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属于资源协调(C5)。这表明,由于政府不断增加资源投资,拥有更完整的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有效资源的利用率和无效资源处理率。这使徽州在2020年3月得到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的认可,取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称号。同年6月,徽州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的名单,让徽州充分感受到资源协调的重要性。

从贴近度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表3),2020年(0.517)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呈现出较高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019年(0.515)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次之。2016年(0.275)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较差状态。自2016年后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增长幅度较显著,由2016年的0.275增加到2020年0.517,平均年增长量为0.0605。这表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逐年提升,整体表现为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产力的提高、民生质量的保障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贴近度排序中,2015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相对贴近度为0.430,排名处于第三位。这表明2015年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更接近最优方案,可能是由于各区县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拥有了更完整的制度体系,使当时的政策具有优势。由此可见,有必要继续挖掘经济、民生、环境、文化教育和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徽州生态文明未来的发展。此外,《徽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让徽州充分感受到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

(二)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评估保护区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找到影响生态文明的主要指标。灰色关联度越高,说明该指标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表现越好,相关程度越近,反之相关程度越远。此外,灰色关联已应用于生态文明的各个领域,能有效处理不规则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对DPSIR-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关联度排序(表4),得出以下观点:

在准则层方面,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5资源协调(0.753)、C1经济活力(0.609)、C4文化教育(0.600)、C3环境改善(0.500)和C2民生保障(0.477)。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协调的关系十分密切,关联度为0.753。这表明,生态资源问题受到了相

当多的关注。由于保护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资源处理能力的增强,资源协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的主要推动力。C1经济活力的关联度为0.609。由此可见,经济和生态之间是相互协调、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当经济活动增加时,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这说明徽州的经济在生态文明中逐渐凸显其价值,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在指标层方面,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与28个指标层中大部分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在0.700以上,

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I8)和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I21)和公共财政收入(I1)位居前三,关联度分别为0.863、0.857和0.835。这表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和公共财政收入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发挥了尤为显著的作用。其中,在校学生方面,是由于徽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时,政府不断推进生态文化发展,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I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I27)和造林总面积(I13)在28个指标中关联性偏弱,分别为0.648、0.657和0.679。其中,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I9)远低于其他指标。这表明,在民生保障方面,生态文明的低保制度和医疗服务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对薄弱。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需要提高民生质量,如民众的衣服、食物、住房、交通、就业和医疗保健等其他生活问题,满足困难民众的基本需求。资源协调(C5)关联度高于其他准则层,但其中汇总工业企业数(I25)较低,关联度为0.692。这表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资源处理功能得到了有序推进。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管理者需要考虑各种环境保护措施,这不仅包括环境法律法规,也包括一些鼓励政策,加强污染处理的监督和宣传。政府要推动相应企业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强调技术创新对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三、研究结论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对2015—20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协调程度进行实证评价。虽然熵权TOPSIS与灰色关联法适用于评价复杂的多因素变量,但不同主题保护区之间存在本质差异,指标的选择因保护区而有所不同。根据DPSIR体系,决策者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措施,使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渐进步,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提高人们的环境素养,增强企业环境责任感。较高的资源协调能力能够促进徽州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提升。由于人口的聚集,导致徽州资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的增加,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过度的压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因此,徽州提高资源利用,推进生态建设,必然面临诸多困难。为了保障生态安全,政府应从工业、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纳入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度中,加强资源的协调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文明水平持续向好发展。2020年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文明水平比2016年增长了24.2%,这反映当地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保护区通过落实各种形式的民生工程,如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等方式,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幸福度。加强民生工程落实是保护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促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使民生得到保障。

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健全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水平对徽州和周围生态文明的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教育是增强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直接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学校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强化课程中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开展生态文明的科普讲座。教育者是生态文明课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此外,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如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投资效率和促进教育监管等,制定生态教育方面的支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林继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实践路径研究——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视角[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1):149-159.

[2]赵尔文达.“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现况与展望[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4):161-169.

[3]张颖.基于区域知识的整体生态观——人类学区域研究视角下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与实践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22,No.385(1):50-56.

[4]楚国帅.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J].民俗研究,2021,157(03):88-98.

[5]盛学峰.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護实验区建设为例[J].生态经济,2009(7):146-149.

[6]代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建设与优化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0(5):200-204.

[7]张志颖.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与问题探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3):124-131.

[8]王永桂.文化生态保护区居民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基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67-73.

[9]苟延佳,陆威文.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以青海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0,36(24):57-60.

[10]张琪,石惠春,巩萧,等.甘肃省生态文明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12):1422-1427.

[11]李婷.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评价——基于DPSIR-TOPSIS模型[J].生态经济,2022,38(5):107-113.

[12]安虎贲,杨帆,杨宝臣.基于DPSIR模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伊春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74-78.

[13]郑晶,于浩,黄森慰.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91-4398.

[14]郭岩,陈文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生态经济,2021,37(12):218-223.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uizhou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erve

GUO Yanlong1,2,MA Xingmeng2

(1.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09, China;

2.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lthough the issu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regions. This study selects Huizhou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erve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DPSIR model to construct 28 indicators from five dimensions of economic vitality, livelihood security,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resource coordination. 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and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Huizhou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erve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20.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irst, peoples livelihood security (0.316) has the stronges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co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Reserve shows a fluctuating tren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6%. Third, the factor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resource coordination (0.753) and economic vitality (0.609).Therefore,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lated to Huizhou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erv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ultivate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enhance the happiness of residents.

Keywords:

Huizhou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er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PSIR model; entropy weight TOPSIS; grey correlation

(责任编辑:刘蕊)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生态文明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分析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风雹灾害经济损失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