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6-01张博闻
张博闻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履行思政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骨干力量,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是学校思政课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久以来,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团队缺失等因素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关键。因而,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建立健全其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高职院校应着重促进教师个人层面、学校科研管理层面以及社会舆论层面三方形成合力,加快突破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的掣肘,助力思政课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快速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5-0014-04
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新的历史使命。现阶段,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切实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作用,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扩充本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大量青年教师接续不断的加入,不仅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及时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同时也为稳步推进构建高水平思政课教育,加快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这一宏伟事业注入了新的动能。但是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由于各方面经验有限,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有较多不足,尤其是在科研能力方面,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演变成掣肘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未来发展的“短板”所在。思政课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短板”既直接影响个人的综合科研水平,也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因为科研队伍中的最“短板”决定了科研目标最终的实现程度[1]。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妥善应对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一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一)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全国各高校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其中,思维新及创造性这两方面所对应的就是科研能力建设领域。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而言,加快推进思政课科研活动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政课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加深高职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理解。
(二)确保“双高计划 ”的稳步推进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强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计划”)[3]。其中,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十项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当前高职院校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加快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职业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3]。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思政课青年教师可以依靠科研能力来提升教学能力,从而使思政课朝着专业化发展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对于学校而言,科研成果的积累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促进高职院校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发展,进而确保“双高计划”稳步推进。
二、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掣肘所在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建校时间普遍较短,且多数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职院校或成人高校。因此,相比于综合性本科院校,部分高职院校长期处于学术氛围短缺、文化积淀不足的尴尬境地,在科研综合实力方面也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如今,国家层面出台的“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依据《规定》,当前所有高等院校必须依据所在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的总数,以1∶350的师生比例去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岗位。为了尽快符合国家规定且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求,有些高职院校通过 “先上岗后培训”的方式,从校内抽调一批思政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转岗为思政课专任教师。短时间内大批青年教师的涌入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但与此同时,相关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团队缺失等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桎梏所在。
(一)科研基础薄弱
目前,许多青年思政课教师对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科研项目的建设都抱有积极心态,普遍都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4]。但结合实际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薄弱现象较为突出。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学历构成基本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而部分青年教师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对于导师所在的科研团队依赖性较强,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科研能力方面得不到系统性训练,在面对科研项目时会产生畏难情绪。与此同时,思政课研究不只是涉及一门学科,而是汇集众多学科理论于一身,这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科研基础薄弱使得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面对科研项目申报等相关活动时望而却步,甚至还有部分青年教师选择放弃科研,只谈教学,主观地将教学与科研进行分割。
(二)科研意识淡薄
科研意识不足是影响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科研的认识颇为主观,往往视科研为本科院校乃至研究型大学的专利,认为高职院校应更为注重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5]。对于高职院校部分思政课青年教师而言,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所占比重较轻。因此,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认为平时只需要上好思政课,做好教学这一本职工作即可,对于完成科研工作的态度较为敷衍。这样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一方面,科研意识淡薄使部分思政课青年教师忽略了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功能互补的关系。另一方面,科研意识淡薄滋生出科研浮躁、急于求成等不利于青年教师发展成长的弊端。部分思政课青年教师在参与科研工作时,盲目跟风所谓的研究“热点”,致使其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还有部分思政课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泛而不精,研究结论更是缺乏应有的深度,对于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依旧束手无策。
(三)科研团队缺失
马克思主义研究涉及不同学科,需要广博的知识与学术积累,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取得高质量成果[6]。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工作之初对开展教学与科研充满了热情与期待,但因经验不足常常受挫,特别是部分青年教师刚从高校毕业就即刻奔赴另一所学校就业,因此他们在教学或科研方面的经验不足,往往容易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思路,致使其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屡屡受挫,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近年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组建科研团队的重要性。但就现阶段而言,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仍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例如,有些团队,成员之间善于合作进行科研攻关,成员既能当主角牵头攻关,又愿当配角协同配合;既讲个人分工,又讲团队合作,團队整体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与此相对应的,有一些团队因为在权责等方面不明确,导致所建的团队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团队的作用和价值。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改善路径
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改善路径应着眼于三个层面,即教师个人层面、学校科研管理层面及社会舆论层面。只有这三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所遭遇的瓶颈,协助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找准定位、稳中求进,尽快从一名普通型教师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型教师。
(一)教师个人层面
首先,应当努力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个人科研基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应率先提高自己的思想站位,尽快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主动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前沿,不断用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思政课青年教师绝不能仅仅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当作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应该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学习综合、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世界的方法[7]。其次,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应当扭转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青年教师应正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接纳并深刻意识到优质的教学质量必定是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作为支撑的,如果没有有力的科研作为辅助,思政课教学将会沦为一具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躯壳, 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洗礼。科研活动是促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反之,教学又是检验科研成果的最佳方法,因此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正视科研和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关键之一。最后,鼓励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多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施的始终,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经验。
(二)学校科研管理层面
学校的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协助思政课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快速成长,帮助思政课青年教师提升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研意识方面。一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邀请在科研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教师或专家定期来校举办科研讲座,从实际出发指导思政课青年教师解决在科研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例如,针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引导思政课青年教师了解如何撰写申报书才能提升申报项目的命中率,以及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才有益于项目顺利开展,帮助思政课青年教师掌握撰写出规范且符合项目结题要求的学术论文等的技巧和方法。二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为契机,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兄弟院校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点睛之处,结合自身实际协助本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拓展研究思路,找准研究定位,明确研究目标。其次,科研激励措施方面。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采取灵活多元的激励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致力于激发思政课青年教师主动投身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如可以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负激励相结合、差异化激励等方式。最后,科研团队组建方面。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协助思政课青年教师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例如,以各科目教研室为单位,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科研项目带头人,打造一支“老中青”三代为一体的科研梯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积极构建平等协作、优势互补的学术共同体,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助力思政课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快速成长。
(三)社会舆论层面
在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社会舆论的导向往往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社会舆论方面需要给予思政课青年教师一些正面的引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8]。一是在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面,要逐步扭转过去强调科研论文数量而不是论文质量的错误观念,在评定职称方面,以代表作为主,引导思政课青年教师积极沉淀自己,静下心来做科研。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思政课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利用思政课青年教师的科研兴趣发挥科研特长,适当增加思政课青年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立项比例。 在纵向课题上,有针对性地降低思政课青年教师的申报门槛或者拓宽其申报资格;在横向课题上,鼓励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等,充分给予思政课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活动的机会,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从之前被动的“要我做科研”转变成“我要做科研”。三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成立思政课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主要资助青年教师进行思政课方面的研究、学术论文或著作的发表等,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结语
当前,国家将思政课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正逐步迈入质量提升的崭新轨道。高职院校重视提升思政课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深刻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规律和属性特征,还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深刻领悟自身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担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升思政课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还需要促进教师个人层面、学校科研管理层面和社会舆论层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良性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培根铸魂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英.提升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9-40.
[2] 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EB/OL].(2020-02-07)[2023-06-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
[3] 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10-23)[2023-06-2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3/content_5443966.htm.
[4] 王继鑫.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 (19):168-169.
[5] 仪淑丽,李祥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瓶颈、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1):58-60.
[6] 袁本文,张治银.关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68-70.
[7] 张治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7(6):66-69.
[8]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3-06-2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eqid=8dac34b80005b46? a0000000264336a2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