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苹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24-06-01王念平唐邦春
王念平 唐邦春
(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2新疆伊犁州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苹果黑星病又称苹果疮痂病、黑点病,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省,在辽宁,河南,四川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发生。在新疆,该病主要发生在伊宁、察布查尔县、新源、特克斯、霍城、尼勒克、巩留和塔城等地。由苹果黑星菌侵染所引起,主要危害叶片或果实,叶柄、果柄、花芽、花器及新梢,从落花期到苹果成熟期均可危害,严重时会引起落叶、落花和落果,使果实失去商业价值,对产量影响很大,曾被新疆列为植物检疫对象,野苹果的发病率几乎为100%。
1 病因和症状
苹果黑星病菌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黑星菌属,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环黑星霉属。
苹果黑星病可感染叶子、叶柄、果实和嫩枝,叶片受害时,起初表现为黄绿色圆形或放射状羽毛状斑点(嫩叶),然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6 mm的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周围边缘明显,老叶症状更重,通常在叶子正面有一层黑色的长柔毛霉(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茎上的病菌)。严重时叶片变小、变厚、变硬或扭曲,有时几个病斑融合,使病叶干枯、破碎。叶片上病斑的形状、大小和数量与品种、叶龄和气候条件有关。叶柄也经常会被侵染,产生一个黑色长条状病斑。果实从初果到成熟均可被侵染,初期病斑为黄绿色、圆形或椭圆形。当它变成棕色或深棕色时,表面会产生一层深棕色的天鹅绒层。随着果实继续生长膨大,病变逐渐下沉、变硬、裂开或出现星状裂纹。病果小,幼果常畸形。当果实上发病较晚时,会产生小而密的黑色或褐色斑点,果实大小基本正常,病部表面也不会有裂纹。枝条很少被侵染,有时一年生枝条会出现小黑点,但长大之后病变一般会消失。
2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在有假囊壳的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子囊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释放,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由于假孢的成熟期不同,子囊菌侵染叶片和幼果的时间可长达一个半月,但子囊孢子的释放期是从花蕾开放到开花结束。子囊孢子释放后,落在潮湿的树叶和其他易感部位,发芽后直接侵入树体。
该菌株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 ℃左右,潜伏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关,在16~22 ℃和高湿度条件下,入侵后的潜伏期为10~14 d。此外,潜伏期还与品种、树龄有关。除在假蒴果壳内越冬外,该病菌还能以菌丝体在嫩尖病部内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在一个生长期内,分生孢子可发生8~10代,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在2~30 ℃都能发芽。
3 致病条件
黑星病病菌孢子的形成、传播、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低温湿润条件下,最适合病害流行。春末夏初的年降水量和湿度是影响黑星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春雨来得早、多,初夏又是低温、多雨、高湿,苹果黑星病就容易流行。
4 预防和控制措施
4.1 加强检疫
苹果黑星病在我国很多地方和新疆局部地区均有发生,因此应加强检疫工作。划定疫区和保护区,防止病苗和接穗从疫区扩散。不要把带有病原菌的水果运到其他地方,防止疾病传播。
4.2 及时清理果园
落叶后及时清理果园,收集病叶、病果,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
4.3 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早春幼芽膨大前或秋天落叶后可用1%二硝基甲酚除草剂对地面落叶进行喷雾。保护生长期不受病害侵害的农药有波尔多溶液(1∶2∶180)、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第一次喷药在蕾期(开花前)用波尔多溶液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七成花落时)立即进行,此时可结合防治食叶害虫。12~14 d后,第三次喷药与第二次相同。
4.4 加强栽培管理,降低发病条件
该病在树冠封闭、杂草多、田间湿度大的果园易发生。为了减轻病害,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不过量施用氮肥,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要注意修剪和疏除过旺和过密的枝条,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加强田间除草,将草高控制在15 cm以下,排水不畅的低洼果园要注意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