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05-30马有翔
马有翔
(山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山丹 734100)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县域内农耕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畜牧业比重大、特色浓,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在肉羊产业发展方面,山丹县抢抓百万只肉羊产业大县建设机遇,加快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和优质饲草基地,羊产业已成为全县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群众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
1 产业发展优势
1.1 产业体系健全
从畜牧业发展趋势看,为加快羊产业发展,山丹县大力推广放牧养殖向舍饲养殖转变,实行“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养殖配套集成技术,应用绵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多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通过“云兽医”网络诊疗系统,推广线上线下疾病诊断,已实现养殖业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规模养殖场持续壮大,发展肉羊养殖业的势头比较强劲[1]。
1.2 区位优势明显
从区位优势看,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脉,北越龙首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望,东枕焉支山以峡口与河西走廊东部相通,西北接壤黑河中下游湿地,地域广阔,气候冷凉,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地理条件,属于传统的半农半牧县,是发展肉羊产业的理想区域。
1.3 饲草资源丰富
从产业基础来看,山丹县境内有天然草原18.888万hm2,耕地4.914万hm2,人工种植饲草约2.333万hm2,饲草料资源丰富。草原主要生长驴蒿、珍珠草、沙葱、针茅等耐盐碱、超旱生植物,超旱生植物中竹烯、月桂烯、丙酸香茅酯等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此外,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最高气温38.7 ℃,最低气温-31.0 ℃,年平均气温7.6 ℃,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肉羊营养物质积累,发展肉羊产业条件优越。
1.4 政策环境优越
从政策环境看,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省、市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重大工程,相继出台《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意见》等政策文件,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
1.5 发展模式多样
肉羊产业作为山丹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全县8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清泉镇、东乐镇、位奇镇、陈户镇和老军乡以自然放牧为主,冬季进行少量补饲;霍城镇、大马营镇和李桥乡夏季以自然放牧为主,冬季进行舍饲养殖。同时,以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为中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
2 产业现状
立足县域实际和资源禀赋,山丹县不断强化动物疫病全链条防控,加快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2022年底,全县肉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76.94万只和84.35万只,实现产值10.12亿元,分别占农业和畜牧业总产值的37.46%和71.17%。先后建成现代肉羊产业园1处,清泉镇瞭高山、陈户镇张庄村、东乐镇城西村等万只肉羊养殖园区5个,培育存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户)3 900余家,现有省级种羊场4家、畜产品加工企业1家,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在省外城市设立“山丹羊肉”直销点和体验中心6个,“山丹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线下线上销售山丹羊肉上使用标识率达到80%以上,认证有机畜产品1项、“甘味”畜产品品牌2个[2]。
3 存在的问题
山丹县肉羊产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3.1 产业化水平不高,质量效益亟待提高
在肉羊产业发展方面,种养加销各环节尚未形成相互融合、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大部分是以活羊和胴体出售,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能力不足,产业链与价值链亟待理顺。
3.2 良种繁育体系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肉羊品种杂、生产性能不高,缺少具有地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特色肉羊品种。部分养殖场(户)基础条件差,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需要持续提升。
3.3 技术力量薄弱,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严重,专业素养、知识能力不适应当前羊产业发展要求,教研联动机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养殖场(户)管理人员缺乏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专业技术支撑。
3.4 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融资难制约产业发展
新改(扩)建肉羊养殖场受土地规划、土地性质、防疫条件、环评审核等综合因素制约,介入肉羊产业发展比较困难。因融资门槛高、担保抵押难、贷款周期短,活体抵押贷款等新型的产业融资模式实施困难,导致部分短期育肥肉羊养殖场(户)发展后劲不足。
3.5 疫情防控压力大,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因活羊调运频繁,输入性重大动物疫病传播隐患较大,基层防疫和检疫力量薄弱,导致疫病诊断和防控、检疫监督和投入品监管难度大,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4 产业发展机遇
4.1 消费需求升级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拉力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及以休闲观光、综合娱乐、田园式养殖等农文旅相结合的休闲畜牧业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人们不仅满足吃饱,更要吃好,对特色、绿色、优质、畜禽产品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尤其在“互联网+”和“旅游热”等背景下,消费热点、模式的转变促使肉羊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巨大[2]。
4.2 科学技术支撑为肉羊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随着互联网、智慧交易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传统肉羊产业转型升级,逐步让肉羊养殖向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肉羊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对畜牧业各环节以及监管、服务方式转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
4.3 良好发展基础是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山丹地处农畜产品黄金带,地质地貌、环境气候、饲草资源等对畜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为肉羊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既有优质的饲草基地,又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优势畜种、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
5 产业发展建议
5.1 提升养殖集约化水平
谋划实施建设活畜交易市场、牛羊屠宰精深加工生产线,深入推进县内种羊场转型升级,夯实产业链前端、做强产业链中端、拓展产业链后端,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扶持壮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促进羊产业向最佳适宜区集中,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全力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扶持大型畜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档升级,使其具备更强的技术引领、推广和示范能力。按照“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养殖设施化、防疫程序化和粪污无害化”的标准要求,引导鼓励肉羊养殖场(户)向优势区域聚集,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养殖农户在养殖环节有利可图,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形成双赢局面[4]。
5.2 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
摸清全县肉羊种质资源现状,用足用活国家、省市良种繁育政策,扶持建设种畜场、扩繁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设备,形成与区域生产布局相匹配的良种繁育体系。适应发展新常态,改变以放牧为主的肉羊产业发展方式,利用现代育种手段,挖掘品种资源蕴藏的优势,推广“园区繁育、基地育肥”养殖模式和“三级二元”繁育模式,构建“育种区育好种、扩繁区产好羔、育肥区出好效”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扎实做好选种选配、性能测定、屠宰性能及肉质检测等工作,制定完善肉羊饲养标准和饲养技术规范,实施舍饲专门化肉羊新品种培育,加大良种肉羊品系选育,最终形成具备山丹特色的肉羊类群。商品肉羊繁育环节采用“同时配种、同时怀孕、同时产羔、同时断奶,同时育肥、同时出栏”的“六同时”策略,保证育肥羊羔肉产品不仅有基因一致性,更有规格大小的一致性,实现与屠宰环节或者活羊销售环节有效对接,推动整个养殖链以绿色有机产品为方向,开展绿色有机品牌示范推广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缩短养殖周期,提升综合效益。
5.3 加大肉羊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以肉羊为主导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羊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肉羊产业发展。落实各项农业保险扶持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灾害风险。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主动融入河西走廊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张掖—武威百万头肉牛产业带建设,支持村社利用搬迁空置土地、村集体未利用土地等新建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区,推动全县现代肉羊产业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再优化,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围绕肉羊产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类项目,开展肉羊养殖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登记科技成果,形成主体功能突出、主导产业鲜明的发展格局,有力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5.4 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利用“山丹羊肉”地理标识商标、无公害畜产品、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及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中优”名录等,带动山丹羊肉品牌价值得到明显提升。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特色拳头产品,组织肉羊产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农博会、评选推介会等活动。培育电商企业,在其他省市开设“山丹羊肉”体验中心,提高山丹羊肉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山丹肉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成国家驰名商标,不断提高“甘味”畜产品市场占有率。
5.5 合理布局肉羊养殖场建设
肉羊养殖场选址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禁养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对肉羊饲养场、养殖小区防疫条件审核的要求,统筹考虑养殖区域内的环境、风向及水电路,选址要科学,布局要合理,场区应严格区分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净道和污道等,有条件的肉羊养殖场还需设有粪污处理区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区,以此充分保障养殖防疫各项需求[5]。
5.6 健全优化防疫检疫体系
将政策的“软驱动”和服务的“硬保障”协同推进,组建肉羊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羊产业技术指导地方队,严格落实羊只调引落地免疫制度,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包抓制度,实现养殖场(户)动物防疫网格化监管,切实做到防控工作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推动肉羊养殖降本提质增效。针对主要危害羊产业发展的传染性疾病,如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疽、羔羊腹泻、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布氏杆菌病、羊溶血性链球菌病、传染性脓疱口炎、羊痘及肝片吸虫、泰勒焦虫等一些寄生虫病,根据山丹县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科学制定羊场疫病免疫程序,重点做好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实行羊布氏杆菌病全覆盖强制免疫,分类分区域做好羊痘、羊“三联四防苗”定期或不定期免疫,切实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作用,将免疫抗体效价和疫病净化相结合,针对发现的阳性病畜及时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的流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