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让千年文明的底蕴与力量“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向世界”

2024-05-30刘鸣谦

中国报道 2024年5期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院陕西省

刘鸣谦

2024年“國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作为城市的文化灵魂,博物馆不仅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省,博物馆的数量与影响力均居全国前列。

2024年第一季度百强博物馆和“十大热门博物馆”发布,陕西6家博物馆上榜,分别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第4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第33名)、西安碑林博物馆(第34名)、西安博物院(第38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71名)、陕西考古博物馆(第94名)。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选“十大热门博物馆”。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风格各异,展现城市底蕴

截至目前,陕西已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了354家,居全国第7位。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有9座,国家二级博物馆16座,国家三级博物馆22座。据国家文物局2017年4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显示,陕西省的可移动文物数量高达7748750件,以12.09%的占比位列全国第二。作为文物资源大省,陕西依托丰富的古遗址和考古发现,建设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上古文明的半坡遗址、杨官寨遗址,到先秦时期的秦始皇陵,再到隋唐时期的唐华清宫遗址以及西安事变旧址,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国地理的精神,展现出千年文明的绚丽多姿。

陕西,这片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古都荟萃之地,拥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它们犹如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历史长河之中,以其独特的馆藏、主题和展示形式,共同构建起一幅翔实而生动的中华文化画卷。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内藏品多达177万余件,时间跨度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过往的遗存在这里得以重现。其深厚底蕴与西安这座城市的端庄大气相得益彰,共同诉说着古都的辉煌历史。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部分。

秦始皇帝陵,历经2200多年的风雨沧桑,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以其数千件陶俑组成的庞大军团震撼世界,这巍峨的军阵与茂林封土背后,更是大秦帝国不可磨灭的象征。

宝鸡,这座以青铜器闻名的城市,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更是全国唯一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博物馆,院内藏品丰富多样,包括礼器、兵器、工具和杂器等,无不反映出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工艺水平的精湛绝伦。

城市的历史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石。从陕西考古博物馆开放,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成为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从展现汉水人文生态的安康博物馆,到凸显黄河人文特色的佳县黄河文化博物馆;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等特色行业博物馆,到数十座非国有博物馆建成开放;从展示当地历史人文特色的县级博物馆,到留住乡愁记忆的社区博物馆,大批收藏保护展示陕西省优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建成开放,陕西省已基本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省、市、县、乡镇四级博物馆体系。

以文化人,发挥“大学校”功能

走进西安博物院的“乐知学堂”,你会被整齐划一的桌椅、五彩斑斓的汉服、栩栩如生的陶俑以及精致的文物拓印所吸引。教育专员以“文博老师”的身份,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教学,引领孩子们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举措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文物,更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乐知学堂”正是西安博物院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一处文化教育空间。博物院不仅开发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教材,还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同时,西安博物院在全省文博系统中率先实行了教育专员制度,专员们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博知识,更擅长于课程研发与宣讲。他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将文博知识普及给更多公众,让博物馆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作为公民终身教育机构,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更积极走进校园、社区,普及文博知识。在陕西,像西安博物院这样致力于“教育建设”的博物馆不胜枚举,它们共同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陕西文物系统深刻领悟新时期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与职能定位,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使命,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服务“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下,陕西文博系统在推动博物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优化教育手段和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创新文物与历史活态演绎方面下功夫,除了讲好传统文化故事,还推出了趣味互动、手工制作、夜游、博物馆探秘及多样化的研学课程等服务产品,让观众在参与中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推进博物馆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方面,陕西省文物局联合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成立了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规范中小学研学旅行等措施,65家博物馆与610余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此外,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省教育厅还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进一步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陕西的博物馆还注重引导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据统计,全省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达4500余万人次,充分显示了公众对博物馆教育的热情与需求。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文明”特展,受邀在西班牙阿利坎特举行,观看展览的人次达到 29 万。

为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陕西省文物局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通过实施文物惠民工程、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措施,为公众提供了个性化、菜单式的历史文化传播和互动体验服务。

与此同时,陕西省文物局凭借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资料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相关平台优势,构建了一座集观赏性、知识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大型綜合性数字博物馆。这一创新举措使得公众能够在家中就能轻松学习文物知识,无须外出,满足了人们对文物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便利需求。

守护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陕西文博系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将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陕西的博物馆不仅成为展示文物魅力的舞台,更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历史自信的“大学校”。

在国际交流方面,陕西博物馆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秦汉文明”特展,吸引了大量国外观众前来参观。这一展览将陕西的秦汉文物与法国的艺术珍品相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的‘秦汉文明特展,在西班牙阿利坎特一个小城市举行,他们常住人口只有15万多,但观看展览的人次达到29万。在展览举办期间,匈牙利、美国等博物馆也发出了巡展邀请。”陕西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陕西还积极融合文保与文旅,利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升博物馆展示水平,打造文化多样化的旅游景区。陕西考古博物馆依托大遗址资源,打通考古学科全链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以及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特色项目的建设,都展现了陕西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卓越成就。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文博单位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春节假期接待观众人数屡创新高。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创店,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品令人目不暇接。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挑选心仪的商品,或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创商品背后的故事。近年来,陕西文创产业发展迅猛,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博物馆文创商品不仅在国内热销,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其中,不乏一些网络“爆款”文创商品,如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挂饰、仿八瓣狩猎纹银镜壳的化妆镜等,这些精美文创商品既体现了文物的历史底蕴,又让顾客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安博物院文化创意部副部长王冬华介绍,百元以内的文创商品尤为畅销,其中“长安有故里”镭射烫金明信片更是深受欢迎,线上线下销量均十分可观。

博物馆,方寸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陕西博物馆将履行使命担当,让陕西这座千年文明大省的底蕴与力量继续“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向世界”。

责任编辑:张利娟

猜你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院陕西省
博物院寻兔记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参观河南博物院
聚焦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