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质量的影响及提升路径研究①

2024-05-30袁小平

关键词:创业者资本个体

袁小平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就业严峻形势的加剧,创业之风一下子吹进了校园,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股热潮,大学生创业激情日益高涨。但大学生创业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令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尤其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选择创业以及创业的质量受到很大冲击。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创业者比重偏低,创业成功率较低,即使在政府采取以创业带动就业各类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大学生创业质量及成功率仍然处于极低水平,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更高效地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质量,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质量,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如何合理开发、积累和增量“三维资本”式的创业要素上,以在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释放创业升级无穷力量,成为新时期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成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一、三维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

(一)三维资本与大学生创业

“资本”一词来源于经济学领域,后经不同学科的引用、研究与交融,逐渐形成“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社会资本”(Human Capital)和“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三者综合而成“三维资本”,其中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个体通过后天习得的教育知识、基本技能等,具有独特、不可替代性的稀缺资源,是创业者持续进行创业活动并赢得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工具性或情感性目的,通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综合[1],为创业者提供更易于发现、识别和利用创业机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创业者行为和创业活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心理资本源于并高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健康素养,从精神层面赋予个体更大的张力与活力,彰显出个体在富有挑战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信、乐观、希望、冒险、坚韧、强大执行力、自我管理与控制力,以及在抗压、逆境中的自我复原力等个体心理特征,在创业活动中展示出影响个体创业认知和行为的正面、积极的心理状态,无形中极大影响创业者创业实践的有效性。三维资本具有独特优势,加以积累、经营、开发、利用与管理可以为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激活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二)三维资本对创业大学生的作用

在创业主体复杂的资本构成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是尤为重要的三维资本。三维资本具有融合与协同的功效,对创业大学生创业活动发挥着统合的作用。

创业大学生拥有的人力资本越充足,其拓宽自身社会关系网的机会越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层次相对较高,更大可能地突破原有的基于家庭、地域等同质性社会资本为主的社交模式,使得个体彼此间的信任感增强,促进了彼此之间社会关系网络更加稳固,从而丰富其社会资本。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加其获取创业知识、信息技术、政策资源等途径,在积累有效路径的同时获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促进个体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提升和优化,从而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也密不可分,积极的心理资本对社会资本起着正向促进作用,自信、乐观、充满希望的个体会更加积极主动、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支持,在合作中强调彼此信任和认同,以积累更多社会资本,赢得更多创业机会。此外,创业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心理资本积累产生正面的影响,人力资本也影响和制约心理资本的水平与层次,如人力资本存量越高,个体获取创业信息和实际创业能力就越强,从而增强积极的创业态度。当然,心理资本影响到人力资本的存量即潜能,心理资本的增加规模和增长速度对于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即积极的个体心理状态促使个体更多地通过自我内驱力,使人力资本发挥更高的绩效。创业大学生在已经具备能够促进自身发展与组织构建的心理资本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乐观的创业态度、富有韧性的行为动机、对前景的美好期望、自我效能感的实现等心理资本的关键要素作用,从而提升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优化多方资源的科学配置,进而激发其创业能力提升的内生性动力,促进创业行为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对三维资本的利用

针对个人层面的创业主体,由于年龄、性别、阅历、知识结构、文化等主体属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三维资本的利用自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或态度,继而会影响创业者决策方向、创业进程和创办企业的绩效[1]。在不可预知的创业进程中,为了实现创业成功、提高企业效能,主动、活跃的大学生会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拓宽自身的三维资本,重视、提高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和管理经验,拓展、优化个人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努力培养、协同好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大心理能力,并将三维资本作为一个集合体,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发挥强大的聚合效度,产生预知效果甚至超过期望值。

针对团队层面的创业主体,其人力资本存量高,在搜集、处理信息方面有更强的感知力和反应力,能更好地把握市场上的创业机会。与个体相比,团队的交流与探讨有助于提升创业者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快速地捕捉被他人所忽略的有潜力的创业机会。同时,团队创业主体关系网络大,得到有价值信息的速度就越快,准确性也越高。团队创业者成员都具有各自的心理情感,相互的积极心理暗示驱使他们更乐于接受和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实践,在实践中展现独特的创造性,锻炼出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

二、三维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学者们对“创业绩效”内涵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界定。有的认为创业绩效是一个完整的构念,有的视为创业企业行为的结果,而有的则将创业绩效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或认为创业绩效是一种能力[2]。综合各学者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创业绩效”是指从多维角度衡量创业行为在创业过程中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的效能。事实证明,资源的多样性可以促使新创企业快速成长,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作为个人所持有的三维资本,逐渐成为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从多元资源理论视角而言,整体作用大于局部之和,多个资源或资本形成协同统合作用,将起到“1+1>2”的功效。因而,三维资本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应是整体、系统、相加、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孤立、分割、排斥的关系。创业主体在不同的创业情境中,应准确把握三者的排列组合,充分获取、利用和促进三维资本彼此间的有效转化,共同服务和积极作用于创业活动。

人力资本主要涉及创业者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体能要素,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创业绩效起着正向影响。社会资本涉及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和社会结构维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业资源,对其他创业资源的获取以及对创业绩效的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心理资本集中体现在个体精神结构维度上,作为一种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心理资源,通过培养创业者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创业者变得更有动力、更加多产,不仅促进个人的快速成长,也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升创业的绩效水平。

在创业过程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将从不同维度对创业绩效有着不同影响,三者协同统一、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将有效激活创业者的创业信心、创业精神、创业兴趣等,促使个体创业者早日实现创业构想和提高企业绩效,也确保新创企业获得持久成功。

三、三维资本协同开发对大学生创业质量的提升路径

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持有的资本是三维资本的综合,但单维度的资本对创业的推动成效相对缓慢,而三维资本之间是互补互给关系,其系统开发、多维度的资源复合对大学生创业产生更高、更持久的价值。

(一)构建自身人力资本,提升创业竞争力

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搜集、处理并正确判断正确的创业信息价值,在信息中感知和识别潜在的有效创业机会和他人忽略的联系,借助以往对市场经验、技能和知识的积累把握转化创业资源,进而构建自身人力资本。

对大学生来说,人力资本外在表现就是学生自身学历层次、获取证书级别以及参加丰富活动的经历经验;其内在特征是个体在持续淬炼学习能力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知识资本,进而强化这种学习力。因此,大学生不仅有必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有意识地依托创业课程实践、创业平台等多元途径,学习创业信息搜集和创业模拟,充分发挥现有能力和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掌握创业要求,挖掘深层自觉和潜在能量,尽可能地掌握多元技能,持续投资自身的人力资本,要在恰当的时机助推提升创业核心竞争力。

(二)灵活利用社会资本,丰富创业再生资源

对深处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往往缺乏社会资本储备,在创业过程尤其是创业初期,不仅要学会在自身的场域尽力维护或拓展社会网络关系、资源,还应主动出击,建立、挖掘新的社会网络关系,扩大新的社会网络结构。大学生获取社会资本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己家庭构建的社会网络获取,包括父母、朋友等;二是通过自己在学校或社会的实践活动、交往合作、交流探讨等过程中积累。对多数大学生来说,通过家庭社会网络获取的社会资本往往是有限的,主要是通过自身在社会交流中扩大个人关系网络范围,从而丰富社会资本。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灵活构建并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本。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正向、有益的社团组织或校园文化活动,或借助寒暑期多参加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或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以此开拓和扩大自己的社交渠道和关系领域,用心经营自己所获取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保证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学会将各方资源合理且清晰地整合于现有的社会网络结构,纳入到自身社会资本系统中,实现社会网络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最大化地开发和运用社会资本,为日后的创业实践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资本增值。

(三)主动培育心理资本,激发创业内在能量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个体潜在的、隐藏的部分,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合理建构、提升工作效能感的一种积极心理能力。积极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维度,能够有效挖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现,赋予其更强劲动能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彰显更大的人生价值。

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能够主动展示自己优势,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风险的发生,在应对创业环境变化过程中提高其适应能力和韧性,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积极有效地调整自身心态。当然,提高创业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合理的规划和训练。大学生可以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平台或者参加企业实习实训,选择自己擅长或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业过程模拟体验,以此真实地寻找自身在创业活动中获得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感。通过施以多维的创业模拟帮助大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通过“成功”信息的积极反馈或接受他人的关注、认可与赞赏,不断强化自身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以增强自信度,创业的自我效能感自然会不断被强化[3]。当然,自身训练获取的经验是有限的,在平时的活动、实践和学习中还要有意识地观察和总结身边的创业案例,从他人创业成功或失败经历中汲取直接经验和有效方法,规避研判错误和创业风险,在不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根据别人的方法进行模仿,促使自己对创业行为建立正确的预判或评估,保证创业全过程的顺利推进,进而更易获得创业成功和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大学生创业主体能清楚地厘清自己在创业过程的优劣势,以及规划的合理性[4]。所以,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不可或缺的原动力,驱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更富有成长性和竞争力。

(四)巧用资源杠杆效应,提升资源复合价值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共存于大学生身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三者协同程度越高,其效应就越大。因此,大学生应合理利用三者间的转化互补关系,以此增加复合价值。

人力资本可以外化为社会资本。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大学生,说明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高,积极参与各项实践和活动,在课题研究和学科竞赛方面表现突出,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实习单位等关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网络关系和扩大了自身的竞争力[5]。在创业过程中,利用自己积累的人力资本所关联的社会关系网能为自己提供大量的创业信息和人才引荐,从而提高创业质量,降低创业风险。同样,社会资本也可以内助人力资本的丰富和提升。具有广泛社会资本的大学生,能够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也能获取更多的社会系统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促使人力资本得以发挥和增强。因而,在大学生自主创业阶段,人力资本是基石,社会资本是桥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相互转化与补充[6]。大学生应有目的地进行社会资本的转化和赋能,创造有利条件,嵌入丰富社会资源,推动自身实现创业成功。

相应地,强大的心理资本可以激活大学生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心理资本高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更为主动,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社交渠道,为自己创业积攒丰富的人际关系。乐观、自信、韧性强、懂得感恩的大学生人际吸引力强,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而社会资本又会联动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量。所以,一方面,大学生个体要充分把准三大资本的内涵、重要性和它们彼此之间的黏合、共生、协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针对不同的场域和需求,灵活实施三大资本的内生协同和转化互补,不仅能促进初创行为的成功,还能维持更持久的创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以期提高创业质量,创造更高的绩效,彰显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创业者资本个体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资本策局变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第一资本观
互联网创业者
VR 资本之路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