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应用双支扩剂加ICS 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05-29桑艳平
桑艳平
慢阻肺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 归属于呼吸系统,其主要特征为气道炎症和气道不可逆阻塞, 患病后影响机体日常生活与工作。在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日见普遍, 慢阻肺的发病率相较于以往其他时期有了显著升高, 因而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通常情况下, 慢阻肺疾病的特征为患者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 尤其是相关患者小气道的炎症现象, 在这些作用之下, 患者的正常气道结构将会逐步被重构, 并形成气流阻塞。于现阶段相关治疗工作过程中,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尤其广泛, 使用之后可以对炎性细胞的浸润形成比较有效的抑制作用, 同时也可以起到阻断炎性介质释放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改善。然而, 单一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副作用较大、患者病情容易反弹等[3]。鉴于此, 本文于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选择入院治疗的200 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组对比分析采取双支扩剂联合ICS 治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 选择入院治疗的200 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借助双色球抽取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100 例。研究组中男性42 例, 女性58 例;年龄32~83 岁,平均年龄(57.50±16.00)岁;病程2~9 年, 平均病程(5.50±0.50)年。对照组中男性39 例, 女性61 例;年龄33~82.5 岁, 平均年龄(57.75±15.50)岁;病程3~11 年,平均病程(7.00±1.50)年。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与慢阻肺诊断标准具有一致性,均出现了慢性咳嗽、咳痰以及胸闷症状;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患者的FEV1/FVC<0.7;③患者无肺炎、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哮喘疾病等;④机体肝肾功能正常,且心功能正常;⑤无手术以及外伤史;⑥患者的语言、意识以及认知功能均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其他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的心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③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 同时行解痉平喘、低流量吸氧以及抗生素治疗, 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支扩剂联合ICS 治疗, 双支扩剂联合ICS 治疗方法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ASTRAZENECA DUNKERQUE PRODUCTION,注册证号H20190063, 规格:每揿含布地奈德160 μg、格隆溴铵7.2 μg 和富马酸福莫特罗4.8 μg), 剂量2 揿/次,用药次数为2 次/d, 通过经口吸入的方式进行用药治疗。若是有布地格福不耐受患者, 则需要选择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GlaxoWellcome Production, 注册证号H20140403, 规格:每揿含沙美特罗25 μg 和丙酸氟替卡松50 μg)治疗, 剂量为2 揿/次, 吸入2 次/d;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喷雾剂(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 注册证号HJ20160227, 规格:每喷递送剂量为噻托溴铵2.5 μg)药物治疗, 每日通过装置吸入1 次, 吸入剂量为2 喷/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指标 收集患者的住院天数、咳嗽天数以及肺部哮鸣音天数等数据, 并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 行数据对比。
1.3.2 肺功能指标 采用便捷式肺功能监测仪器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肺功能情况进行测定, 包括治疗前后的PEF、FVC、FEV1。
1.3.3 炎症标志物 分别收集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指标, 即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随后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 行数据对比。
1.3.4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当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肺功能指标与炎症标志物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肺功能指标与炎症标志物也呈现出好转的趋势;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肺功能指标与炎症标志物也没有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5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心悸、震颤、头痛、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口干和排尿困难情况, 统计人数, 计算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得数据使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用t 检验比较;计数资料表示为率(%), 组间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5.55±2.12)d, 咳嗽天数为(4.25±3.22)d, 肺部哮鸣音天数为(3.50±1.08)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5.40±2.65)d, 咳嗽天数为(6.75±1.06)d, 肺部哮鸣音天数为(6.00±1.00)d。研究组的住院天数、咳嗽天数、肺部哮鸣音天数均短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 咳嗽天数 肺部哮鸣音天数研究组 100 15.55±2.12a 4.25±3.22a 3.50±1.08a对照组 100 25.40±2.65 6.75±1.06 6.00±1.00 t 29.025 7.375 16.985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PEF、FVC、FEV1 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PEF、FVC、FEV1 显著高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PEF(L/s) FVC(L) FEV1(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0 1.60±0.21 2.80±0.34a 2.30±0.18 3.40±0.15a 1.38±0.15 2.55±0.38a对照组 100 1.58±0.15 2.11±0.10 2.25±0.20 2.61±0.33 1.40±0.10 1.70±0.30 t 0.775 19.469 1.858 21.794 1.109 17.557 P 0.439 0.000 0.065 0.000 0.269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 比较 治疗前,研 究 组 的CRP 为(24.05±2.10)mg/L、PCT 为(1.62±0.12)ng/ml, 对照组的CRP 为(23.89±2.15)mg/L、PCT为(1.65±0.13)ng/ml, 组间数据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CRP 为(9.12±0.43)mg/L、PCT 为(0.18±0.04)ng/ml, 对照组的CRP 为(15.80±2.08)mg/L、PCT 为(1.23±0.11)ng/ml, 研究组CRP、PCT 更低, 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 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 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RP(mg/L)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0 24.05±2.10 9.12±0.43a 1.62±0.12 0.18±0.04a对照组 100 23.89±2.15 15.80±2.08 1.65±0.13 1.23±0.11 t 0.532 31.450 1.696 89.708 P 0.595 0.000 0.092 0.000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显效53 例, 有效45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8.00%(98/100);对照组患者显效40 例, 有效33 例, 无效27 例, 总有效率为73.00%(73/1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各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0%(2/100);对照组患者出现心悸4 例, 口干5 例,震颤2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0%(11/1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χ2=6.664,P=0.010<0.05)。
3 讨论
慢阻肺最为显著的症状为气道阻塞, 其是一种影响呼吸功能的疾病,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 气短或呼吸困难, 且在劳力时出现, 后逐渐加重, 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属于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患病后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慢阻肺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但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现, 炎症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主要是炎症介质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它在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炎症介质在气道内发生异常聚集时, 就会引发气道炎症反应, 进而导致气道阻塞的发生和发展[4,5]。
为了有效缓解慢阻肺带来的危害, 我国的医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解痉平喘药、抗生素等药物, 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控制疾病的进展。物理治疗则主要包括低流量吸氧、呼吸训练等, 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对于严重病例, 手术治疗则是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然而, 传统的解痉平喘、低流量吸氧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控制疾病的进展, 但在长期治疗中, 这些方法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应该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双支扩剂加ICS治疗为新式方法之一, 其应用后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6]。
经过本研究可知: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数据均短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双支扩剂加ICS 治疗中的布地格福, 其活性成分为布地奈德(该物质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控制临床症状)、格隆溴铵(属于季铵类抗胆碱药, 能够起到调节胃肠蠕动的作用)和富马酸福莫特罗(此药物能够直接兴奋支气管β2受体, 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平喘效果)[7];沙美特罗替卡松则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防止病情恶化;噻托溴铵属于特异选择性的抗胆碱药物, 具有毒蕈碱受体亚型M1~5类似的亲和力,它在生物体内通过抑制平滑肌M3受体, 从而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
经过本研究可知:治疗前, 两组肺功能指标、CRP、PCT 指标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CRP、PCT 指标显著比对照组数据更优, 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有效性为研究组更高, 不良反应则是对照组更高, 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双支扩剂加ICS 治疗安全性较高, 布地格福药物中的布地奈德, 可以在内皮细胞中促进细胞间的粘附和增殖, 从而维持血管壁的稳定性和通透性;在平滑肌细胞中, 它能抑制肌肉细胞的收缩, 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 从而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8];在溶酶体膜中, 它能提高膜的稳定性, 防止溶酶体膜破裂, 从而减少细胞内的炎症反应;同时该物质能有效减少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和活性,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该物质的急性、亚急性和长期毒性均较低, 治疗安全性较高。同时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治疗, 能够有效且持久地扩张支气管, 改善肺功能, 缓解呼吸困难, 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 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9]。
治疗后发现双支扩剂联合ICS 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慢阻肺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然而,还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并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同时, 还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实现个性化治疗;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0]。除此之外, 患者还需要加强生活调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诱发气道炎症的物质, 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综上所述, 双支扩剂加ICS 治疗应用在慢阻肺中,能够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 延缓病情进展, 恢复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