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24-05-29陈明丽蔡艳黄崇闲张秋月劳燕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脑梗颈动脉斑块

陈明丽 蔡艳 黄崇闲 张秋月 劳燕鸿

脑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当颈动脉管腔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会在较大程度上缩小宽度, 从而会显著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对此需要对脑梗死予以及早有效的诊断, 以便能够及早对患者施以相应的治疗[1]。脑前循环是指颈内动脉血供系统, 经临床研究与观察发现, 脑前循环约占脑血供系统的3/5[2,3]。临床医生主要利用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检查诊断, 以往医生多运用常规超声实施检查, 虽可清晰观察斑块内部回声及表面形态特征, 然而通过临床实践可知, 该种检查方式较易出现漏诊的不良情况。由于斑块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过程, 且血管外膜也会向坏死组织内形成新生微血管, 以确保代谢需求得以有效的满足, 对于新生血管而言, 由于其存在脆弱、易破裂的特点, 较易形成斑块内出血, 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评估的复杂性[4]。近年来医生开始使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方式进行检查评估, 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5]。本研究将予以以下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1 日~2023 年12 月31 日本院收治的41 例颈动脉斑块患者, 所有患者均实施CEUS 检查, 依据CEUS 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 分别为26 例与15 例。斑块组男18 例, 女8 例;年龄为49~87 岁, 平均(60.2±9.3)岁。脑梗组男9 例,女6 例;年龄为49~87 岁, 平均(60.5±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两组患者均符合各自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方案需要保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晓。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先天性血管畸形情况;②脑梗组发病至就诊时间>2 周;③存在意识与交流障碍情况。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CEUS 检查。选择PHILIPS EPIQ7 超声诊断仪与eL18-4 探头, 将8~14 MHz规定为eL18-4 探头的主要频率范围, 使用自带对比脉冲序列CEUS 处理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处理, 并将SonoVue 与5 ml 生理盐水稀释、振摇后备用。辅助患者保持仰卧位, 利用超声检查仪器对其任何一侧的颈总动脉实施检查, 检查的主要部位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 通过上述检查结果判断斑块及管腔的狭窄情况。检查人员需要明确观察颈内外动脉分叉部位是否存在斑块, 若存在斑块, 则需要仔细观察斑块的形态, 并且还需要明确该斑块的大小与厚度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情况。在获得初步的扫描检查图像后, 检查人员需要启用Cadence造影模式,以便能够使斑块得到扩大, 利用MIX 图像模式对斑块的局部情况进行检查。经肘正中静脉团注2.4 ml 的造影剂, 之后即刻推注5 ml 生理盐水, 在为患者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利用仪器同步计时, 并对动态图像进行存储,进行2~3 min 的观察, 直至造影剂排空。利用超声定量分析软件选取感兴趣区域, 记录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A、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利用斑块AT-颈动脉AT 对DAT 进行计算;利用斑块TTP-颈动脉TTP 对DTTP 进行计算;利用PI-BI 对斑块EI进行计算;利用EI÷A 对斑块ED 进行计算。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 包括斑块厚度、DAT、DTTP、A、EI、ED、颈动脉狭窄率。②比较不同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参数, 包括斑块厚度、DAT、DTTP、EI、ED。斑块强化程度分级标准:Ⅰ级:斑块无增强;Ⅱ级:斑块内部或周边数个点状增强;Ⅲ级:斑块周边和内部散在点状及线状增强;Ⅳ级:斑块内部及周边弥漫点状及线状增强。③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 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 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 分别使用t 与χ2检验, 多组计量资料采用F 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检验水准α=0.05,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CEUS 参数比较 斑块组的斑块厚度明显较脑梗组薄, DAT、DTTP 明显较脑梗组长, EI、ED、颈动脉狭窄率明显较脑梗组低, 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A 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CEUS 参数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CEUS 参数比较( ±s)

注:与斑块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斑块厚度(mm)DAT(s)A(mm2)DTTP(s)EI(dB)ED(dB/mm2)颈动脉狭窄率(%)斑块组 26 2.51±0.29 2.36±0.45 2.41±0.36 0.78±0.36 11.21±4.39 15.45±3.47 71.92±6.08脑梗组 15 3.05±0.48a 2.07±0.36a 1.66±0.37a 0.76±0.34 19.97±4.54a 27.21±5.06a 88.56±7.32a t 4.506 2.130 6.361 0.175 6.079 8.820 7.833 P 0.000 0.040 0.000 0.862 0.000 0.000 0.000

2.2 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 参数比较41 例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分布:Ⅰ级15 例, Ⅱ级13 例,Ⅲ级9 例, Ⅳ级4 例。随着斑块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斑块厚度明显增厚, DAT、DTTP 明显减小, EI、ED 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 参数比较( ±s)

表2 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 参数比较( ±s)

注:不同强化程度比较, P<0.05

斑块强化程度 例数 斑块厚度(mm) DAT(s) DTTP(s) EI(dB) ED(dB/mm2)Ⅰ级 15 2.28±0.16 2.75±0.25 2.58±0.23 8.43±2.74 14.13±2.78Ⅱ级 13 2.75±0.07 2.14±0.06 2.09±0.06 15.43±1.04 19.71±1.21Ⅲ级 9 3.01±0.09 1.91±0.07 1.81±0.08 18.76±1.45 24.43±1.91Ⅳ级 4 3.51±0.37 1.52±0.17 1.36±0.15 23.78±1.53 30.46±2.71 F 76.523 81.479 101.329 241.026 124.27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 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斑块强化程度同斑块厚度、EI、ED、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69、0.761、0.741、0.407, 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DAT、DTTP 呈负相关(r=-0.812、-0.796, P<0.05)。见表3。

表3 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 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前循环脑梗死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不论是在该疾病形成还是在该疾病的进展过程中, 均发挥参与作用[6]。若斑块破溃、脱落, 会对血管产生严重的阻塞, 同时会损伤血管内壁, 导致血小板产生较为严重的积聚情况, 进而会使得血管阻塞程度进一步加重, 最终发展成为脑梗死[7]。作为脑部主要的供血血管之一, 颈动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若因脂质代谢障碍而诱发粥样硬化, 将会使得颈动脉出现狭窄, 进而减少脑部的正常供血, 若未及时处理, 会严重威胁安全, 因此需要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干预, 便可有效的提升斑块的稳定性, 使脑梗死发生风险显著降低。动脉栓塞会诱发诸多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相比于高或强回声斑块者, 低或无回声斑块者同侧颈动脉诱发脑梗死的风险明显提升。

临床医生主要运用影像学方式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行评估诊断,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 超声医生开始积极使用CEUS 技术进行检测, 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从而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CEUS 是一种微血管显影技术, 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地应用范围, 能够清晰的观察到颈动脉斑块及其内部情况, 还能够定量、定性评估斑块的稳定情况[8,9]。炎症细胞的渗出又会将细胞因子予以激活, 并对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形成诱导而凋亡, 从而会使得斑块发生破裂。CEUS 通过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够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清晰的显示, 从而能够更好的诊断患者的病情, 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运用CEUS的强化程度对斑块实施分级, 可定性评估斑块的稳定程度, 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10]。虽然CEUS技术存在上述优势, 仍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检测图像可能存在假性增强伪像情况, 斑块内钙化会对造影的显示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对检查医师水平存在较大的依赖性等, 因此不可将CEUS 作为诊断前循环脑梗死的金标准。通过结果可知, 斑块组的斑块厚度明显较脑梗组薄, DAT、DTTP 明显较脑梗组长, EI、ED、颈动脉狭窄率明显较脑梗组低, 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A 无显著差异(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斑块厚度、EI、ED、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69、0.761、0.741、0.407, 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DAT、DTTP 呈负相关(r=-0.812、-0.796,P<0.05)。提示CEUS 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用。

综上所述, CEUS 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利用CEUS 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猜你喜欢

脑梗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