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作品空间视角下探究古筝审美能力在演奏中的运用

2024-05-29郑以越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演奏审美能力古筝

[摘要]古筝审美能力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明显,不断强化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能让演奏者在古筝演奏中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色,使演奏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本文从作品空间视角入手,对古筝审美能力在演奏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深刻认识古筝审美能力的价值,为演奏者提高演奏水平、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空间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作品空间;古筝;审美能力;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143-03

[收稿日期]2024-01-17

[作者简介](郑以越(2003— ),女,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福州 350200))

古筝演奏受演奏者审美能力的影响,只有演奏者具备相应的审美素养,在演奏环节强化空间感,提高作品的审美表现力,才能促进古筝作品演奏环节艺术感染力的提升,使演奏中情感表现更加充沛。因此,新时代在作品空间视角下,演奏者将古筝审美能力的表现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审美能力在演奏环节的有效应用,从而凸显古筝演奏的审美表现力、促进艺术特色的彰显,使演奏者能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艺术风格,有效促进古筝演奏效果的提升。

一、古筝审美能力的内涵

古筝审美能力是指对古筝音乐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古筝音色的辨别和欣赏、对韵律美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对古筝演奏技巧及其所表达的情感的领悟。经过系统解析,古筝审美能力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音色美。音色是古筝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区分不同音乐的基本特征,古筝的自然音色清澈明亮,如同流水一般清新。对于古筝演奏而言,需要演奏者能够辨别和欣赏这种独特的音色,同时理解如何通过演奏技巧的调整来获得不同的音色效果。

韵律美。古筝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左手按、滑、吟、揉等演奏技巧所产生的韵味上,这种艺术特色是其他器乐演奏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五声调式中存在清角、變徵、闰、变宫四个偏音,一般借助左手按弦演奏形成“以韵补声”的效果,展现出独特的演奏韵味。对于古筝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需要演奏者感受和理解这种韵律美,能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情感表达。古筝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能够通过音乐传达出演奏者的情感。对于古筝的审美能力而言,其主要涉及演奏者能理解和感受这种情感表达,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古筝音乐的内涵。

演奏技巧。对于古筝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对演奏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演奏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古筝的审美能力要求演奏者能够欣赏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并理解这些技巧是如何为音乐服务的。

总的来说,古筝审美能力的内涵包括对音色的辨别和欣赏、对韵律的感受和理解、对情感表达的体会以及对演奏技巧的欣赏和理解等方面。古筝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筝音乐的魅力。

二、审美能力对古筝作品空间的探索

从古筝演奏的艺术性角度进行分析,演奏者在演奏环节对作品空间的探索,就是在感性感知中介入理性结构,从而形成对作品演奏的全新认识。换言之,音乐作品的空间感是作品结构变化、段落变化所形成的艺术波动,这种空间性的感知本身能促进递进和并列关系的形成,而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过渡,则是作品演奏的重点和核心组成部分。演奏者在个人审美的基础上,对作品空间的感知,简言之就是在感性中实现对理性结构的有效介入,感知层面不仅具有单一的感知力,还具有感官代换方面的基础性能力,因此,可以说音乐虽然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但是其能够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折射到意识层面上,形成意识范畴中的存在,也就是说在个人感知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主观上能通过多维感官获得联想机制,而联想机制能推动新的方向性思考的形成。

在古筝演奏领域,欣赏者在聆听演奏曲目的过程中对于演奏者的兴趣能使他们沉浸在乐曲中,并且会产生情感共鸣,即将音乐的呈现与自我经历和经验相对应。欣赏者在对古筝演奏作品形成认同心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连续的思维意识流,伴随着古筝演奏的不断进行,与演奏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欣赏者个性化的艺术欣赏体验和听觉感受。但是在这种意识流中,欣赏者会随机放松自己的注意力,使在欣赏古筝曲环节所产生的身份认同心理得到释放和舒缓,并在自我头脑中形成音乐连接意识。所以从这一点看,古筝演奏者应该先成为曲目的欣赏者,只有在演奏前代入欣赏者的身份,被作品所吸引和影响,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才能更好地在演奏环节表现作品的情感变化。由此,从作品空间设计来看,在演奏环节演奏者应该跳出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以空间化的思路分析和处理作品,确保能在演奏环节形成对作品空间的觉察,并在感性中融入理性,完成对作品的解构,从而形成对古筝作品空间的深度探索,找到古筝演奏环节的审美表达要点。

例如,在现代古筝作品《林泉》的探索和演奏实践中,演奏者应以感知的空间形式介入作品中,并对作品的审美内涵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使演奏环节对作品空间的感知和想象不是仅仅停留在作品所表现的山谷回响、树林风声、泉水流淌等范畴中,而是基于对作品的反复聆听,代入欣赏者的身份欣赏音乐作品的框架,从而对音乐作品的空间感形成全新的认识。具体结合《林泉》作品空间感的审美探索进行分析,《林泉》的曲式结构属于自由多段联曲体,在整个曲目中除了A与A归属于彼此呼应的范畴,几乎每个乐段都是独立存在的,归属于不同的作品空间中。在听觉上对作品的演奏引导主要从散板开始,主要是对山泉、流水和树林的描绘,从线性二维空间的角度看,作品演奏环节从引子和A段的散板进入,并且借助六音组的节奏型在散板中引出B段的织体变化,在此变化中六音组形成不断延伸的效果,展现了演奏者情感上的波动起伏,并在此织体的支撑下进入C段,主要通过歌唱性旋律来体现对C段的深化。在听觉认知层面欣赏曲目旋律的变化,能感受到这四首乐曲结构表现出完整性的特色,并且四个部分主要通过统一的、连贯的节奏型形成链接效果。在空间维度上,则能将四个乐段归属于同一个空间范畴中,以蒙太奇的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通过一个镜头,从山川引入树林再引出河流。虽然在C段开始才进入对水的呈现和表述,但是在水进入之前,画面上还没有呈现泉水,而听觉上已经向听众展现了泉水的存在。B段中也借助韵律的起伏和流动性的音乐效果,侧面呈现水。因此,如果演奏者借助意识层面的视听完成对音乐曲目空间感的想象和演奏,听众跟随演奏者音乐的变化,则能感受到音乐中的镜头从空山进入,因山而进入林,镜头拉近后可见林之幽暗,可听见泉声叮咚,镜头转移中也能感受到泉水呈现在眼前,泉水的视觉和旋律中的听觉同时进入人的感知空间,使人听觉中的音乐律动性也随之增强。在D乐段后,镜头再次转换,结束了本空间,开始呈现新的音乐空间。

在此案例中,演奏者基于个人审美能力从感性听觉进入作品中,再结合个人对作品的理性解析探索音乐作品空间的解构,在解构中又能从空间整体形成认识,产生对作品小细节审美表现的理解和把握,由此演奏者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演奏环节对作品演奏能力的控制更强。值得一提的是,在基于个人审美能力探索古筝音乐作品演奏空间的过程中,理性的介入不需要过于紧绷,仅仅是需要在听觉空间上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肢体的变化,就能让欣赏者感受到作品空间的变化,从而在演奏环节借助作品实现对音乐曲目情感的变化和艺术性的表现,使作品演奏中空间感的呈现更加立体,为音乐作品的艺术化传播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作品空间视角下古筝审美能力在演奏中的应用

从作品空间视角看,在古筝演奏环节中应用审美能力能提高演奏效果,使演奏的艺术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古筝演奏环节,应该将古筝审美能力的应用作为重点,为古筝演奏环节审美表现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音色的把握与塑造

在古筝演奏中,音色的把握与塑造是审美能力的直接体现,并且不同的作品风格、情感内涵,要求演奏者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音色,因此,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触感和对音色的敏锐捕捉,将古筝的独特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表现欢快的曲目时,音色应清脆明亮,如泉水叮咚;而在演绎悲伤的旋律时,音色则应低沉浑厚,如秋风萧瑟。在此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对音色的精准把控和巧妙塑造,能够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更加立体的空间感,使古筝演奏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实现对音乐情感的有效传播,从而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在欣赏者头脑中构建相应的空间体系,使欣赏者能深切地把握音乐演奏的情感变化和艺术内涵,有效促进古筝音乐艺术的广泛传播。

(二)节奏的感知与控制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对于古筝演奏而言至关重要,古筝演奏者的审美能力在节奏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节奏的感知和控制上,简言之,从古筝演奏的作品空间视角看,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特点,如快慢、强弱、松紧等,并在演奏中做到收放自如,即在快速段落中,要保持清晰度和颗粒感,使每个音符都干净利落;在慢速段落中,则要注重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营造出悠扬的旋律线。此外,对节奏变化的敏锐感知还能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绪起伏和整体结构,并在音乐演奏环节提高个人节奏的控制力,准确地传达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调整,让听众能在欣赏环节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空间的转换,激活听众的个性化审美体验,使古筝演奏得到听众的认可。

(三)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筝演奏也不例外。在演奏过程中,审美能力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传递作品的情感内涵,演奏者通过对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的细致分析,能够深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并将其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具体而言,在古筝演奏环节,无论是激昂热烈的豪情壮志,还是细腻婉转的柔情蜜意,都需要演奏者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演奏技巧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情感的传递与表达方面,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音色的微妙变化、对节奏的灵活掌控以及对力度和速度的精准把握来实现。例如,在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时,可以采用强烈的力度和快速的节奏来营造紧张热烈的氛围;而在描绘细腻的情感时,则可以通过柔和的音色和缓慢的节奏来勾勒出温馨感人的画面。这样从审美能力的应用视角确定音乐演奏环节情感传递与表达的方向,能更好地展现情感的变化,从而提高演奏质量,凸显古筝演奏的空间感,使古筝演奏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四)音乐结构的理解与应用

音乐结构决定了音乐的整体形态和发展逻辑。对于古筝演奏者而言,审美能力在音乐结构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作品结构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布局上,审美能力的应用能通过对音乐结构的把握,使音乐空间感和演奏艺术性得到进一步优化。

首先,演奏者借助审美能力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不同的古筝作品在音乐结构上各有特色,有的采用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有的则运用现代音乐中的循环、变奏等手法。演奏者需要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准确把握其结构特点,从而为后续的演奏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演奏者借助审美能力在演奏中合理布局音乐结构。在准确理解作品结构的基础上,演奏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和演奏经验,对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在演奏具有多个乐章的大型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把握好各个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使整个演奏过程既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又体现出层次感和变化性。

最后,演奏者借助审美能力更好地处理作品中的高潮与低谷。高潮和低谷是音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和增強演奏的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审美感知和判断力,准确地找到作品中的高潮点和低谷点,并运用相应的演奏技巧将其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听觉效果。

(五)织体变化的感知与演绎

织体是指音乐中各声部之间的纵向结合方式,它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和表现作品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在古筝演奏中,审美能力在织体变化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织体类型的辨识和对织体变化的敏锐感知上。一方面,基于审美能力的应用,演奏者能更好地辨识不同的织体类型。古筝作品中常见的织体类型包括单声部织体、多声部织体等。每种织体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表现特点,演奏者需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知和分析能力,准确辨识出作品中的织体类型,并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演奏方法。另一方面,基于审美能力的应用,演奏者应更好地处理织体中的主次关系。在复杂的古筝作品中,各个声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主次关系。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审美判断和分析能力,准确地分辨出主次声部,并根据其特点和要求在演奏中予以适当的突出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整个织体更加清晰、有层次感,还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和风格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从作品空间的视角出发,演奏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古筝审美能力在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在音色的把握与塑造方面,审美能力帮助演奏者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色彩;在节奏的感知与控制方面,审美能力使演奏者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脉搏;在情感的传递与表达方面,审美能力则让演奏者成为作品与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魅力,才能在古筝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贾晓莉.空间探索与融入——古筝审美能力在演奏中的运用[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4):145-148.

[2]张静嘉.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参花(下),2019(10):88.

[3]潘瑾.在高校古筝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理念的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8):152-153.

[4]姜霄烨.传统文化视域下古筝教学审美特质解构[J.时代报告,2018(7):94.

[5]杨秀丽.内心听觉在古筝演奏中的意义与培养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24):52.)

(责任编辑:王肖茜)

猜你喜欢

演奏审美能力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