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蒲柳人家》中“乡土乌托邦”的构建

2024-05-29李秋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团圆

李秋玲

摘要:小说《蒲柳人家》以田园牧歌的情调,通过对人物行为和故事性质“传奇性”的描摹,将世俗审美精神的“大团圆”审美模式熔铸于文本的结构之中,最终构建起一个“乡土乌托邦”的理想世界。

关键词:《蒲柳人家》;田园牧歌;传奇性;大团圆

《蒲柳人家》选自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是刘绍棠创作于1980年的乡土小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乡土是中国文学构建乌托邦想象的理想场域。新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巨大变化,知识分子开始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而曾经被启蒙意识所批判的以及被革命所遮蔽和净化的土地,成为了新时期“乡土乌托邦”构建的文本。本文试图从田园牧歌情调、“传奇性”叙事以及“大团圆”模式等三个角度出发,来探求《蒲柳人家》所构建的“乡土乌托邦”的世界。

一、田园牧歌情调

乡土是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刘绍棠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旗手,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50年代中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刘绍棠早期的作品有明显模仿“孙犁”的痕迹,进入新时期后,无论是从题材还是语言上,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而构筑起属于他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蒲柳人家》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对乡土的情感依恋是“乡土乌托邦”得以构建的基础。对于乡土作家而言,他们所描绘的地方大多是其故乡或者曾长期生活过的地方,比如沈从文的湘西、鲁迅的绍兴等。刘绍棠在北运河边上的儒林村中长大,深受北运河民俗文化的影响。他立志为运河边上的乡亲父老画像,描绘20世纪京东北运河边上的生活图景,因此,对于新时期重返文坛的刘绍棠而言,北运河两岸必然成为其文本构建的温床。

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是刘绍棠乡土小说的显著特征,也是其“乡土乌托邦”构建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说,乡土社会寄托了作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皈依和认同,是其理想生存的精神家园和归宿。《蒲柳人家》通过对乡土的自然风景和风俗人情两方面的描摹和刻画奠定了田园牧歌的情调。对自然风景的描摹,小说中有一段描述运河滩的文字:“这片河滩方圆七八里,一条条河汊纵横交错,一片片水洼星罗棋布,一道道沙冈连绵起伏。河汊里流水潺潺,春天只有脚面深,一进雨季,水深也只过膝,宽窄三五尺,也不搭桥,可以一跃而过;河汊两岸生长着浓荫蔽日的大树,枝枝丫丫搭满大大小小的鸟窝。水洼里丛生着芦苇、野麻和蒲草,三三五五的红翅膀蜻蜓,在苇尖、麻叶和草片上歇脚;而隐藏深处的红脖水鸡儿,只有蝴蝶大小,啼唱得婉转迷人,它的窝搭在擦着水皮儿的芦苇半腰上,一听见声响,就从窝里钻进水里,十分难捉。沙冈上散布着郁郁葱葱的柳棵子地,柳荫下沙白如雪,大热天躺在白沙上,身心都感到清凉。”[1]作家仅仅通过寥寥数句的文字勾勒,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便跃然纸上。风俗人情则是熔铸于小说血液的基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传统的家族继嗣制度和通婚制度構成了人们之间关系的基础,形成了社会互助的圈子。而风俗一方面体现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小说中描写了拜月乞巧的习俗。文中这样描述道:“在七夕之夜,年已及笄的姑娘,半夜时分悄悄找个僻静角落,给垂挂中天的月牙儿焚香叩拜,然后掏出一根银针,一条红线,在月色朦胧中穿引;如果一穿而中,今年必能跟自己心爱的人儿结成美满良缘。”[2]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节日,不同的地方在风俗习惯上会有不一样的庆祝行动。小说中望日莲烧了三柱高香,点了两枝红蜡烛,四起八拜,祈求能和周檎结合,但她始终穿不进针鼻,便和周檎哭诉。望日莲认为命运不让她和周檎在一起,而周檎则认为她是迷信,天黑穿不进针很正常。对此,作家在文中也表明了观点:拜月乞巧的风俗,虽然迷信,但很优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对神灵的崇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朴质,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爱的憧憬与虔诚。

二、“传奇性”叙事

“传奇性”是乡土叙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同时它凸显了乡土世界的乌托邦意味。《蒲柳人家》的故事发生在民族危亡的抗战时代,这一背景“框定”了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的性质,同时京东北运河的江湖社会形态,也造就了一些传奇人物和故事。

北运河一带的说书、曲艺等民间艺术对刘绍棠影响深远,《蒲柳人家》就是反映其深厚的民间审美积淀和丰富的叙事经验的样本。小说带有浓厚的英雄传奇色彩。风雨飘摇的时代和地方是英雄传奇故事发生的温床,比如英雄传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水浒传》就是发生在北宋末年。而在新时期想要继续书写这样一种英雄传奇,就只能将故事发生的年代移至1936年,也就是《蒲柳人家》故事发生的时间。何满子的奶奶,人称“一丈青大娘”,很显然对“一丈青”这个称呼的借用,为人物增添了几分侠义气质,并且小说的开篇就描写了一丈青大娘撂倒几个不识大体的纤夫的精彩场面,更加夯实了人物侠肝义胆的品质。何满子的爷爷,人送“何大学问”的外号,也是在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走江湖的人中叫得上名号的侠义之士。他们怜爱被花鞋杜四和豆叶黄虐待的姑娘望日莲,认她做干女儿,为了使其不被花鞋杜四卖给大财主董太师做妾,同时撮合她与周檎的婚事,献策出力,不惜赔上几亩田产,可谓是重情重义。

事实上,革命传奇性才是小说最浓墨重彩的地方。小说表面上是讲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吉老秤、郑端午以及柳罐斗、云遮月等人联手解救望日莲,撮合周望二人缔结良缘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间抗日故事,抗日才是小说最主要的情节线,而其他诸如爱情等都是丰富这一主题的构件。汉奸地主董太师想买望日莲做小妾,但双方没有谈拢,加之花鞋杜四忌惮一丈青大娘夫妻的威严,不敢轻易下手,便找麻雷子合计。而此时自治政府悬赏缉拿共产党员周文彬,周文彬恰好是周檎的师兄,于是二人合计将周檎、何大学问等人都抓起来,安上一个连坐的罪名。但是他们的密谋又恰好被何满子听到,何满子转头告诉了周檎,于是就有了一丈青大娘等人巧用妙计,除掉麻雷子,成功撮合周望二人结婚的后续。除了周檎和曾是军人的柳罐斗以外,一丈青大娘等人都是普通的农民,不过他们的谋略和胆识都非比常人,甚至盖过了革命青年周檎的风头,同时他们身上侠义传奇的气质又使读者能够信服他们行动的真实性。此外,柳罐斗与董太师女儿无疾而终的爱情悲剧,以及决定终生不娶的柳罐斗与云遮月之间带有江湖奇遇性质的爱情都为叙事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三、“大团圆”模式

“大团圆”结局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学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叙事作品中的“大团圆”结局是以和为美审美心理在文学层面的投射,在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同时,也寄予了一种世俗意义上的美好期待。因此,作为世俗审美精神的大团圆审美模式体现出一种“乡土乌托邦”的精神,给予人们生存的希望。《蒲柳人家》最终以“大团圆”的圆满模式完成了“乡土乌托邦”的构建。与此同时,在小说中存在两种模式的“大团圆”结局,一是“才子佳人”模式,二是复仇模式。

“才子佳人”在文学史上早已司空见惯,特别是元明戏曲、传奇小说,多以才子佳人的婚恋故事为主要内容,并逐渐形成了一见钟情——缔结情缘——小人拨乱——及第团圆的叙事模式。[3]周檎和望日莲的爱情故事大致符合“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周檎和望日莲是青梅竹马的玩伴,日久生情愫,先有杜四企图玷污望日莲,后有汉奸董太师想要买望日莲做小妾,几番周折,在一丈青大娘等人的帮助下,最终圆满成婚。实际上,小说里的周檎和望日莲是有一定差距的。周檎饱读诗书,是考上燕京大学的革命青年,而望日莲应该是没有读过书的,就连她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周檎所引导的,她本人并没有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望日莲曾几次对何满子以及周檎谈及过二人之间的差距,周檎会离开京东去读大学,加之杜四夫妻以及董太师等反派的压迫,时代的魔咒在头顶盘旋,几乎让读者默认为二人之间注定是悲劇,但是后半部分情节峰回路转,周檎放弃读大学,选择留下开展京东抗日运动,并与望日莲结婚,甚至他们的女儿在二十多年后与何满子又结为连理,可谓是圆满中的圆满。当然在小说中,作家有意弱化了周檎的优秀,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望日莲的形象,她美丽、善良且勇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并且她愿意跟随周檎走上革命道路,这也让二人的结合具有了革命伉俪的意味。

复仇模式是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之一。大致看来,中国叙事文学中大致有三种形态的复仇母题:“血亲复仇、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第三类复仇”。其中“第三类复仇”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为价值个体的人格和名誉诉求而复仇”,二是“从个体式报私仇过渡并转化为群体式雪公恨”。[4]小说中柳罐斗与董太师之间的杀妻之仇,望日莲和杜四夫妻以及董太师之间一触即发的矛盾,周檎父亲被杀害的血亲之仇,这些“个人仇恨”中最终在以周文彬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介入下转变成“阶级复仇”。很显然,阶级复仇指向当时社会的“反抗阶级压迫”。“反抗压迫”是劳苦大众的共同期盼,必然得到人民的认可,通过对阶级压迫的反抗来寻求“正义”的复仇,最终实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大团圆”结局。

注释:

[1][2]刘绍棠.蒲柳人家[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60-95.

[3]纪德君.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模式及其演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33-139+2+4-8.

[4]杨经建,彭在钦.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3(4):138-148.

猜你喜欢

大团圆
四年后再见
“大团圆”真的是“说谎的文学”吗——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终于乐”结局探究
论冯小刚电影中的“大团圆”思维结构
论戏曲“大团圆”叙事范式的多重内涵
中西古典戏剧和谐的美学特征
《倾城之恋》—“大团圆”背后的悲凉
浅释“大团圆”悲剧结局蕴涵的深层审美属性和悲剧体验价值
吉剧中的“大团圆”模式
试论薛忆沩《空巢》的大团圆主题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