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冯小刚电影中的“大团圆”思维结构

2019-04-16郑荣旭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团圆冯小刚

摘 要: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文学文本还是戏剧影视,都无一例外走向了“大团圆”的结局,正义最终都战胜了邪恶,坏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一点在冯小刚电影中的体现也较为明显,本文将分别从内容及原因上对此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冯小刚;大团圆;惯性思维

作者简介:郑荣旭,女,河北省衡水市人,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一、冯小刚电影中的“大团圆”思维结构表现

不是科班出身的冯小刚,甚至都没有被划分到第五、六代导演群中,但这并不影响其在电影界中的作为。

以贺岁片见长的冯导,电影中充满了喜剧因素,但事实上每声欢笑的背后又都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辛酸,是对现实社会赤裸裸的揭示。虽然过程搞笑又艰辛,但结尾也算符合了喜剧整体的调性,以“大团圆”的结局圆满收尾。比如,在影片《甲方乙方》中,帮助每一名消费者圆梦,在圆梦的过程中消费者逐渐认清自己,回归了生活。在这里,每个人的心境都得到了质的升华,就算癌症夫妇最终需要面临死亡的结局,但在有限的条件内,姚远和周北雁将自己的婚房拿出来让他们团聚,帮助他们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团圆呢?其他影片亦是如此,就算现实充满了太多的艰辛与无奈,但在最后总有办法化解困难,使问题得以解决,以一种圆满的方式结局。

除了以喜剧见长的贺岁片和以现实为基调的家庭伦理片外,冯小刚也在努力尝试转型,包括《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芳华》在内的这几部影片,完全颠覆了之前诙谐幽默的平民搞笑风格,极具悲剧性和思想性。悲剧的结局注定就要悲惨吗?在冯小刚的这几部影片里,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影片《夜宴》中,厉帝、婉后、无鸾、青女、殷氏父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使整部剧蒙上了悲剧性的阴影,欲望的争夺让婉后活到了最后,但最终她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人从背后刺中心脏而死,婉后的死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表现。自古以来,人们都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终”,在善恶均按照逻辑惯性思维局势发展的时候,这已经满足了人们的期许,是一个相对团圆的结局。《集结号》这部影片是后现代现实主义主流电影的新尝试,在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在戰争之下的脆弱时,有一种悲观的英雄主义色彩在其中,并且带有导演个人对于战争强烈的反对和批判性。以连长谷子地为首的九连全体官兵为掩护友军撤退而全体阵亡,谷子地是唯一的幸存者。自那时起,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成为了 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可是并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也没有人肯帮助他,寻魂之路举步维艰,让人心生悲怨,但好在汶河修水利时发现了掩埋战友的地窖 ,谷子地和他的47个战友一同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正义的人们终于在历尽艰辛后获得了相应的荣誉,以另一种“团圆”的方式让悲怨得以解决。《唐山大地震》也是如此,母女之间的情怨终在女儿也有了孩子后才开始慢慢有了一丝体谅,也终在母亲心心念念半辈子后的见面一跪得以化解,不管之前发生了怎样的悲剧性爱恨情仇,结局总算一家人相互体谅,心无嫌隙相聚在了一起。《芳华》中小萍悲惨的生存状况令人心疼不已,但好在最后那个一直关心她、照顾她并且她也深爱着的男人和她成为了 彼此之间的依靠,再悲惨的人生也能让人看到一丝希望,这是中国式“大团圆”的惯性思维,也是冯小刚的惯有导演结构。

很多人并不是很赞同这种团圆结局式的处理方式,认为这削减了影片内涵的深刻性,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种评价的。但导演的良苦用心也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人生就算惨淡不堪,也要给予一丝美好的希望在其中,这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才能让人看得到未来不是吗?

二、冯小刚电影惯用“大团圆”思维机构的原因

对于此种惯性思维结构的运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的熏陶、市场的需求等。

从封建社会到现在,我们接受了太多的中和思想、礼教束缚,“中庸”思想向来是人们调和矛盾、化解悲怨的惯用思维方式,冯小刚生在五十年代,成长在六七十年代,受到此类文化的熏陶应该较为严重,对中国源远流传的思想文化吸收较为深刻。不是科班出身、更没有出国留学接触过西方思想融合的他,骨子里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在他的意识里,他会觉得这样的“大团圆”思维结构才是艺术的完美表达,才能让人在精神上真正得以升华。

在中国,和冯小刚一样思维模式的人可以说占据绝大多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的强烈需求,实现“大团圆”式的结局是市场的需要,作为商业电影导演的典型代表,冯小刚怎么可能会忽视市场需求的存在呢?

总而言之,不管是悲剧、喜剧、还是悲喜剧,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都深深地贯彻了“大团圆”式的思维结构,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缺陷。“大团圆”式的处理方式蕴含着诸多中国文化和美学思想,影片的拍摄无疑对宣扬中国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符合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但影片在深刻性、思想性方面会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如果不能很好地正视这个问题,将会制约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这非常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悲剧心理学,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05.

[2]明清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大团圆思维结构,郭永勤,天中学刊,2018.第33卷第3期.

猜你喜欢

大团圆冯小刚
四年后再见
冯小刚横看成岭
“大团圆”真的是“说谎的文学”吗——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终于乐”结局探究
论戏曲“大团圆”叙事范式的多重内涵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试论薛忆沩《空巢》的大团圆主题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冯小刚妙谈“混”
冯小刚炮轰《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