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时期通道建设助推辽宁对外开放高水平发展

2024-05-29张东明

学理论·下 2024年2期

张东明

摘 要: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全球经济政治秩序面临重构之际,经过20年的发展,为实现全面振兴的东北地区无疑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国内、国际双维视角,提出通过构筑具有“复合战略纵深”意义的“大通道”+“大平台”,构建“大经济区”,并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以辽宁对外开放高水平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助推东北经济区全面振兴。

关键詞:大沈阳通道;大沈阳经济区;全面振兴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2-0001-04

2003年9月29日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振兴东北”的战略方向,力求通过扶持来实现东北经济、工业以及人口的复兴。在20年后的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到将对东北进行新一轮振兴扶持。因此,东北全面振兴将进入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辽宁将迎来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历史性机遇。本文主张:通过构筑具有“复合战略纵深”意义的“大通道”+“大平台”,谋求实现东北经济区全方位振兴。在此,战略纵深视角的“大通道”“大平台”是指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才、科技等多元领域生产要素的国内外多维链接渠道和合作网络格局,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的综合实力,成为我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基础。

一、辽宁迎来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历史性机遇

(一)发展战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辽宁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3020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辽宁在2023年生产总值增速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回升向好势头。

2023年2月,辽宁提出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①明确了指导思想、6项原则和1个总体目标、8个分项目标、10个方面新突破、50项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

在这一行动方案总体目标之一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中提出“对外开放新前沿基本形成”;作为10个方面新突破之一,提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实现新突破”,并以强化开放意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具体提出深化重点区域国际合作、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等三大具体突破方向。

(二)国际与国内两大维度视角下的大沈阳经济区与通道建设

对辽宁而言,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必须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期间,“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新阶段,以沈阳为中心、沈阳—大连为轴心、辐射周边“一日生活圈”所形成的大沈阳经济区在辽宁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无疑将占有重要地位。从东北经济振兴、构筑东北亚经济合作等国内、国际维度而言,打造“大沈阳经济区”对东北亚中心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通过构筑以沈阳—大连为轴心的“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五维枢纽”的“大沈阳通道”,并将其打造为东北亚国际生产要素汇聚平台,使之成为提升“大沈阳经济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

其一,就国内维度而言,“大沈阳通道”具有成为辽宁和东北经济区大通道核心的绝对优势条件和基础,“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突出。

“大沈阳经济区”在辽宁及整个东北经济区,在地理位置、交通体系、产业体系、技术体系、金融体系和人口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占有独特优势。这有利于加快建设和全面提升“大沈阳经济区”在东北亚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建成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影响东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产业中心、制造业中心、金融商贸中心、信息文化中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具有的长远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构筑“大沈阳通道”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毋庸置疑。

其二,就国际维度而言,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的“大沈阳通道”具有成为东北亚地区大通道核心平台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沈阳在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全能够达到或超过周边国家的主要经济区,如韩国首尔经济区、日本东京经济区,建成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影响东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金融商贸中心、信息文化中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因此,通过将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的“大沈阳通道”打造为东北亚国际生产要素汇聚平台,加快建设大沈阳经济区并使之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区,使其在推动构筑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东北亚经济合作核心枢纽和承担东北振兴发展核心引领的“双核”作用。

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的“大沈阳通道”可以依托目前沈阳所拥有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贸区等各种有利条件,建设侧重新型产业和经济发展能力、打破行政区划的“大沈阳经济区”,以利于在大沈阳经济区范围内统筹产业发展布局,注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布局,确保产业尤其是高精尖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

(三)全面振兴新突破视角下的“大沈阳通道”与“大沈阳经济区”

通过构筑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的“大沈阳通道”夯实大沈阳经济区的综合实力,使其成为辽宁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助力实现辽宁及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

其一,“大沈阳通道”建设与“大沈阳经济区”。根据2018年9月10日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辽宁在开放格局、空间布局和建设目标上确定的三大定位是:将辽宁建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区、东北亚国际合作先导区、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示范区,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统筹谋划“三核三区、两廊两沿、七港七路、双园双融、一网一桥”的空间布局。

其二,“大沈阳通道”支撑的“大沈阳经济区”在辽宁、国内及东北亚主要经济区都具有明显的“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一方面,“大沈阳经济区”在东北经济区中,从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产业基础、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交通物流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大沈阳经济区与东北亚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区,如韩国首尔经济区相比,尽管目前在某些领域还有一些差距,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瓶颈的韩国首尔经济区所难以比拟的。

其三,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的“大沈阳通道”支撑“大沈阳经济区”有助于构筑“东北亚经济走廊”的中国核心通道。“大沈阳通道”建设将有力推动以大沈阳经济区为主轴,构筑“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的“五维枢纽”,推动构建“东北亚经济走廊”的中国核心通道,奠定东北亚物流网络中心枢纽作用,确立中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格局中的引领地位。

其四,加快建设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的“大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区。毋庸置疑,中国是东北亚经济合作格局中最为重要的国家,并发挥核心作用。无论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实力、交通网络等诸多领域,中国东北经济区在东北亚经济合作格局中都具有突出优势,完全可以发挥重要的核心引领作用。

二、新时期“大沈阳经济区”高水平发展与辽宁及东北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提升“大沈阳经济区”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以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为视角,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根据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三大定位,和对外开放的总体空间布局,探索“大沈阳通道平台”在推进大沈阳经济区作为东北经济区核心、东北亚经济走廊、引领东北亚经济合作“核心”的重要作用和路径。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而言,“大沈阳经济区”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

其一,从国内维度看,在东北地区各大主要经济中心地区中,从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产业基础、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交通物流等诸多领域,大沈阳经济区都具有比较明显优势,战略纵深优势突出。

辽宁具备加快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构筑东北亚区域产业链、价值链贡献辽宁力量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可以以大沈阳经济区为核心,通过构筑“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的“五维枢纽”的“大沈阳通道”,推动“东北亚经济走廊”的构建,这无疑将极大有助于奠定“大沈阳经济区”的东北亚物流网络中心枢纽作用,进而确立中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格局中的引领地位。

其二,从国际维度看,“大沈阳经济区”在东北亚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地理上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核心,处于连接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经济区、俄罗斯远东经济区和蒙古国的枢纽,也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与东北亚地区内另一大经济区——以韩国首尔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相比,在经济发展腹地和辐射范围、交通物流,尤其是经济发展潜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将“大沈阳通道”打造为东北亚国际要素的汇聚平台

将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的“大沈阳通道”打造为东北亚国际要素汇聚平台,发挥东北亚经济合作核心枢纽和承担东北振兴发展核心引领的“双核”作用,提升“大沈阳经济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确立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其一,有助于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对外开放新前沿基本形成”的战略目标。构筑“大沈阳通道”将为全面提升东北经济区整体开放水平提供高能级共享平台,为国内各地区参与东北亚合作提供前沿服务,进一步提升和夯实“大沈阳经济区”全方位的辐射能力和战略地位。

其二,“大沈阳通道”作为东北亚国际要素汇聚平台,其潜在的巨大汇聚效应将有力提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助推“大沈阳经济区”在“十四五”期间确立“双核”地位,进而确立其在构筑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东北亚经济合作核心枢纽和承担东北振兴发展核心引领的“双核”作用。

其三,“大沈阳通道”将有力助推东北亚国际要素汇聚效应,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大沈阳通道”的构筑将进一步推动“大沈阳经济区”围绕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实现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四,构筑“大沈阳通道”有助于加快建设“大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区。特别是加强以“大沈阳经济区”为核心的辽宁在东北亚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

构筑“大沈阳经济区”在东北亚区域的产业链、价值链中心地位。通过发展新兴金融业态,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使“大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企业、人才、文化和創意的聚合点,为大沈阳经济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特别是要构筑“大沈阳经济区”在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引领地位,强化“大沈阳经济区”为东北亚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的能力,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区,成为我国参与、引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核心基础。

(三)构建中国的“东北亚经济走廊”

通过将具有战略纵深的“大沈阳通道”打造为东北亚国际要素汇聚平台,推动构建中国的“东北亚经济走廊”,以确立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构筑“大沈阳通道”形成“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五维枢纽”,进而在推动构建“东北亚经济走廊”的中国核心通道、奠定东北亚物流网络中心枢纽、确立中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格局中的核心引领地位的格局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大沈阳经济区”具有独特的战略纵深,可以依托辽宁独具的国内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国家唯一的陆海双重门户、沿海沿边区位,发挥辽宁作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最便捷的中转枢纽功能,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参与“中韩+”模式、“中日韩+X”模式,以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为主体的“东北亚经济走廊”,共同构筑东北亚经济走廊的中国核心通道,努力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四)“大沈阳通道”:“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的“五维枢纽”

通过具有广泛战略纵深的以沈阳—大连为轴心的“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五维枢纽”的“大沈阳通道”建设,构建东北亚国际要素汇聚平台。

其一,“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的“五维枢纽”的“大沈阳通道”极具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要素汇聚平台的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物流领域所涉及的敏感因素较少,同时,物流领域的合作可以促进各国在生产要素领域的多方位合作,因此,国际物流合作有望成为有关各方进行合作的可行性途径之一。当前,国际物流已经呈现出十大新特征,即:国际物流周期快速化、国际物流功能集成化、国际物流服务系列化、国际物流作业规范化、国际物流目标系统化、国际物流手段现代化、国际物流组织网络化、国际物流系统信息化、国际物流服务社会化、国际物流活动全球化等。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际物流合作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显然成为合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思路出发,应该在东北经济区范围内寻找、促进并构筑一个能够担当起中国东北经济区物流枢纽作用,在整个东北亚物流合作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的战略支撑点。

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优势的“大沈阳通道”,其拥有的“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五维枢纽”地位、加之以“辽满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和“一带一路”北向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其具有成为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的充分条件。这使得“大沈阳通道”支撑的“大沈阳经济区”作为南承“环渤海经济圈”、北联“东北经济圈”的核心环节,在整个东北地区无疑是最具或者可以说是成为这一核心的唯一区域,综合优势和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①

其二,作为“陆海空网冰”互联互动的“五维枢纽”国际生产要素平台,“大沈阳通道—大沈阳经济区”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交通物流枢纽和经济合作核心地区,而且应具有更广泛的“战略纵深”,即应该成为东北亚地区人才聚集高地、科技创新赋能源头地、跨文化交流中心地,真正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核心”,实现“对外开放新前沿基本形成”的战略目标。

三、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主要挑战

其一,严峻的国际环境。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东北亚地区复杂的政治、历史因素,使得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相对于东盟经济合作呈快速发展趋势而言明显滞后。而且就东北亚目前形势和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安全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类似欧盟那样的政治合作机制将因本地区各种矛盾的长期积累而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

中国引领下的东北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东北亚物流在亚太乃至世界物流格局中占重要地位。世界物流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正相关,世界物流业市场将明显区分为欧美核心市场与亚洲新兴市场。能抓住东北亚物流市场的企业,就等于抓住了世界物流市场。

其二,国家经济发展与战略安全。从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视角来看,东北经济区能否全面振兴、能否重塑东北经济区战略核心地位,对于我国能否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并确立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对于能否确立中国在未来东亚、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乃至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三,提升东北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与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将“大沈阳通道”作为与东北经济区兄弟省份地区共同构筑“东北大通道——东北亚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大架构的核心支撑。客观而言,大沈阳经济区的建设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认识到:“大沈阳经济区”的建设不仅要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视点考虑,更应该从我国参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高度進行布局,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大沈阳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的其他兄弟省份之间形成“一体化联动”,使我国实施的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相协调,进而加强中国在未来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最终确立中国在未来亚洲经济、世界经济整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机遇:实现“倍增效应”

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及地区经济发展新趋势,东北经济区如能以“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和思维,打破地域行政区划的局限,则完全能够创造出“1+1>2”的“倍增效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实践都是成功的先例。东北地区的三省一区所具有的基础和条件完全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差异较大。近20年的振兴实践,一个重要启示是,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坚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实践中,东北三省一区和有关部门需要注重提升重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调整优化生产力区域布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动力系统。

这里所主张的“大通道建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东北经济区整体一体化发展理念,由各地区构建各具特色的“大通道”,使之有机协调联动,并通过这一有机的“大通道”向更大、更深的战略纵深扩展,从而实现新时期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因此,通过构筑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的“大沈阳通道”这一以生产要素为核心的多元化国际要素汇聚平台,全面加强“大沈阳经济区”的建设,突出和提升“大沈阳经济区”在中国经济格局、特别是东北经济区以及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对于确立“大沈阳经济区”在包括交通物流等多元领域中的中心地位,并最终使“大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和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大沈阳通道”“大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建设,要在国际、国内发挥其具有复合型战略纵深的突出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之“互联互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发展目标,有助于“东北经济全面振兴”,推动“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