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4-05-29李凯歌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政治

李凯歌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社会发展是第一力量,进一步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发展的新赛道,进一步形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力的优势地位。”[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数字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3]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态势下,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创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宣传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抓住趋势,做到依势而谋、因势而动、借风使船而行”,“形成了网上网下同心圆”,“使正能量更强大、主旋律更昂扬”[4]。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但他们却总是在被动地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而被灌输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也只是一些相对传统的观点,达不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在数字时代,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有效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学习内容更具时代性。

(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数字时代,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思想自由开放,不愿接受传统说教与盲目灌输,追求独立个性,并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鉴于高校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必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使之与数字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相适应。这就需要把最新的数字技术引入课堂,同时采取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等,引导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效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能及时向教师请教,并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专业解答。同时,高校大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以满足自身需求,如学生可用手机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录音和录像,记录整个教学过程,以便课下进行巩固和吸收。此外,数字时代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造了自由空间。当前,高校很多大学生喜欢某些知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课程,但是碍于高校传统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而无法直接参与学习。在数字时代,这些知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网络直播,供对这些课程感兴趣的大学生随时学习。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局限性,进一步调动了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三)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元性

数字时代,网络平台可收集各种优质资源,涉及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网络技术使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智能化的趋势,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充实,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发挥[5]。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和教师是主要角色,课堂教学、研讨会和讲座是主要开展方式。快速传播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及便捷整合资源的方法,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变得非常开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方式上传或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在日常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上的个体和组织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表达对某些事件的看法,从而给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影响。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超越了面对面交流中存在的无形障碍,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开展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数字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数字时代,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高校教学环境难以控制、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精神需求日益多元。

(一)高校教学环境难以控制

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唯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大学生借助教师传授的课堂知识及通过阅览报刊、期刊、图书等方式接受思想政治学习。然而,在数字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往往处于不可控的状态,如贴吧、某些论坛、QQ、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都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高校很难掌控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渠道。对三观没有定型的高校大学生来说,难以辨别网络信息中的一些错误思想、观点和行为,随着网络舆情一边倒发展,若不予以适当引导,网络舆情将会向着更难以管理的方面演变。数字时代创设出的全新信息环境,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时很少考虑道德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内容势必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

(二)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在教师队伍结构上,师资总量偏少且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思政课专任教师的数量并未等比例增加,生师比相对偏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也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的缺乏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到了退休年龄还在被返聘。北上广高校人才竞争压力极大,偏远地区高校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其次,在教师培养方面,高校培养人才意识弱。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实际的教学安排中对教学资源做了调整。但部分高校在政策上存在重视引进人才,而忽视培育人才,造成“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最后,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上,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仍有调整和完善的空间。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在全面性、长期性和科学性方面仍存在短视心态和涸泽而渔的行为,青年教师急于在短期内出成果,非升即走的压力造成青年教师聚焦于短平快的方向,集中于部分所谓的研究“热点”,而忽视基础研究和国家社会需求。

(三)学生精神需求日益多元

数字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更多元的精神需求。首先,一些大学生精神需求存在娱乐化倾向。多样化且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在陶冶大学生身心、拓宽大学生眼界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但就目前来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多集中在娱乐消遣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游戏、追剧、网上购物等。其次,部分大学生精神需求存在盲从化倾向。在现阶段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中,各种来源不明、真假难分的信息不断更迭交替,信息资源的即时性、便捷性使高校大学生迷失在虚幻缥缈的网络世界里,若意志不够坚定,受外界冲击就较大,从而出现盲从现象。最后,大学生交流圈子呈现复杂多样趋势。传统的联谊会、书信往来等交流平台被各种聊天软件和数字化平台所取代,QQ、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抖音等虚拟、匿名的特性增加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凸显,交往趋于表面化、浮躁化。

三、数字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困难程度正日益增加,针对这一实际,高校必须营造一种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首先,高校必须加强道德监督能力建设。“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6]。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各个部门工作者要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和完善一种较为健全的网上正向引导制度和网上舆情疏导制度,依据高校学生现阶段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营造一种积极、平等、科学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环境和学习氛围。校园环境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一种最贴近大学生的烘托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方式,高校要积极营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借此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科普人文科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7]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成为教师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供给方,其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效果尤其重要。首先,选优配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高校应严格地按师生比不小于1∶350的比率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8]。高校要注重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积极推荐合格的辅导员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岗位,争取让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专家学者转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和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引,以较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为支撑,持续学习并不断应用相关数字技能,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提高数字素养和技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有利用数字技术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控制和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领域,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常出现“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甚至还有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好、文科生偏好的传言,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当前,数字技术已应用于教学教育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认识到发展数字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好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不再拘泥于过去只发文件或通知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广泛沟通,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就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不仅拉近了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其次,高校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实践活动。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要在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目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都开设了VR实景仿真模拟,或者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当时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可以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四、结语

当前,数字化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在为思想沟通和价值观引导扩容提速的同时,帮助教师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细化、精准化投放。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获得感及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情感认同、实现价值塑造。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数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