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

2024-05-29樊于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风家族德育

樊于景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风的传承形式有所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认识家风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德育价值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优良家风及其德育价值的基本内涵、新时代发扬优良家风德育价值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优良家风及其德育价值的基本内涵

(一)优良家风

优良家风是一个特定的家族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表现家族特色的文化,是某一家族经过代代相传,并且沿袭下来的能够凸显特定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风尚,代表这个家族的独特标识[1]。就内容方面而言,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家族特色的良好的习惯和为人处事原则,体现了他们家族的价值观,彰显家庭的良好风尚;就形式方面而言,优良家风是家族中的长辈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或以文字形式将本家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家规、家教等记载下来并世代相传的家庭风尚[2]。继承优良家风并将其发扬不仅能够发挥该家族的榜样作用,还能够促使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二)优良家风的德育价值

笔者认为,优良家风的德育价值是指优良家风对促进个人进步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所具有的正向作用。田旭明认为,家风作为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仍旧闪烁着自己的光芒,其中的行为准则和伦理教化内容已成为人们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伦理规范,有助于改良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促进我国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要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4]

二、新时代发扬优良家风德育价值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党风建设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迫在眉睫。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一室之不治,何以治天下”。严而有恒地治家,树立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客观需要,又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必须尽到的一种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5]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由无数小家庭所构成的整体,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领导干部所处的家庭更具特殊性,其家风的好坏影响着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6]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许搞特权。”[7]

近年来,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就其原因而言,与家风不正有着密切的关系。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如果滥用手中的权力,就有了徇私的空间,就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给党造成负面影响,给国家形象蒙上阴影。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尤为注重家风建设,毛泽东以自身经历鼓励后辈,要“身处其位谋其职”,凭自己的真本领为人民服务,造福百姓,要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周恩来果断拒绝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其家乡的亲朋好友找工作,并定下“十条家规”以告诫家人;邓小平特别重视领导干部家属的生活与作风问题,严厉批评部分搞特殊化的领导干部,并且指出,就算是高级干部的亲朋好友存在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必须按照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置,坚决不姑息纵容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8]。

因此,领导干部更要注重家庭和家风建设,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来自外部的各种诱惑,形成良好家风,助推党风建设。

(二)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遵循,是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优良家风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传统风尚,是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的丰厚土壤,在内容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引导妇女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等方面发挥优势、担起责任。”[9]中华文明在浩瀚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以“家国一体”“家国同构”为核心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也已融入到家风教育的各个方面。“爱国”是历朝历代永恒的话题,民族英雄文天祥坚持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怀报效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科学家突破种种阻碍,坚持回来以报效祖国。“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孔繁森坚守初心,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高歌明志。“诚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季布“一诺千金”,得到汉王朝重用,新时代 “诚信之星”张志旺为他人奔走二十年,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友善”是古往今来优良家风中所展现的一条为人处世之道,孔子坚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的原则,我党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政策。因此,在全社会不断发扬光大优良家风,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有利于建立幸福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0]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构成家庭的重要元素,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族能否长久昌隆,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而对一个人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在每一个孩子出生时便陪伴其左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首要阵地,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家庭是否幸福,家族是否兴旺。优良家风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环境,促使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到宋代钱氏家族,纵览钱家的兴旺史,可谓人才辈出,在文学、医学等领域出现了一大批名家。近代以来,钱氏家族又涌现出国学大师钱锺书、钱玄同,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科学界泰斗钱学森、钱三强。人才辈出的背后,是家风纯正、家训严谨的有力支撑。《钱氏家训》中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对于其子孙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对孩子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11]这是他留给儿女及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良好的德育资源,也是优良家风的传承。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最好的教科书,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优良家风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父母要坚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不要纸上谈兵。

(四)有利于培养个人道德人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12]42。此外,还着重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2]43。

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社会的个体,要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一定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优良家风是一笔珍贵的德育资源。因此,我们要不断挖掘优良家风的德育价值,发挥其育人的重要作用。公民道德修养的提高有赖于每个家庭的共同努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子女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就有关家庭作用曾这样论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13]优良家风就是要求父母以恰当的方式教导子女、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观念。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孝敬父母、舍生取义等传统优良家风的发扬光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建设。从古至今,我国家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重重困难,但历久弥新。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融入优良家风的理念,有助于公民道德人格的形成,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三、新时代优良家风德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家风制度保障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同时,这一矛盾的变化也对当前我国各项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完善各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刻不容缓。

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系,家风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家风建设提供行为规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优良家风不一致的行为往往只受到道德方面的谴责,没有相应的法律对其进行惩罚。长此以往,只会助长不良之风,家风建设的推进难以落实,家风建设的成效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完善与家风建设相关的法律,使家风建设在法律的支撑下得以落实,家风德育目标得以实现。首先,要完善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方向性错误,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孩子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其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优良家风的内容及在教育过程中能够采取的一系列相关举措,使人们在弘扬家风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已有的方式,对一些发扬优良家风的行为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优良家风,一定程度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二)创新家风宣传形式,加大家风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形成优良家风,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家风的宣传形式,使更多人了解并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家风建设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多种模式吸引人民群众自主参与其中,深化人民群众对优良家风的认知,强化优良家风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讲座,讲好家风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许多口口相传的家风故事都是可以进行宣传的丰富资源,要使这些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必须打造多样化的产品。另外,可以借助传统节假日开展家风建设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出能够促使人民参与其中的产品,凝聚家风共识,促进各种家风文化的交流。

在开展系列家风建设活动的同时,大众传媒也应发挥其传播作用,坚持社会主旋律,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主动承担引领社会舆论的职责,加大对优良家风建设的宣传力度。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节目,对好人好事进行宣传,突出其榜样作用,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促进优良家风在全社会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筑牢家庭主阵地,打造家风学习平台

马卡连柯曾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是孩子得到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优良家风对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家风的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形成正确的三观及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一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要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要从家庭抓起,形成家校联动机制,推动优良家风的建设。

家庭是家庭人员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和谐的家庭关系关系到孩子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一方面,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友爱影响到孩子能否拥有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父母的冷暴力会使孩子长期处于低压状态下,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无法学会爱与被爱。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忽视孩子个人的感受,一味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单纯注重孩子的成绩,只知道“严师出高徒”,并不注重因材施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殊不知,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及时注意孩子的变化,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另外,父母可以定期与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利用发达的网络条件等增进与孩子的交流,和孩子共同学习,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良好家风的形成。

四、结语

优良家风不仅是重要的德育资源,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优良家风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道德培养,优良家风及其德育价值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取决于我们对其是否足够重视。因此,我们要从多角度出发采取相应措施,使优良家风在新时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家风家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勤劳节俭传家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HK家族崛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偷家族》
家风伴我成长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