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

2024-05-29朱延成

体育风尚 2024年4期
关键词: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双减政策

摘要:“双减”政策的雷霆手段为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潜在的时间,也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本文从活动内容、活动时空和活动组织三个维度审视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并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策略,让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起来。

关键词:双减政策;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一、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明确指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这一政策的颁发,增加了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对一线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审视: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活动内容形式化

细观当下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不难发现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忽视学生的学情,不考虑年级年段,长年累月地重复内容统一的大课间活动。比如春秋夏季的大课间永远是广播操,冬季则是跑操,再无新意。枯燥的内容,僵化的形式,让学生们兴致全无。在大课间例行检查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为了躲避大课间活动,不惜躲在教室甚至厕所里。索然无味的课外体育活动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失去了原有的青春活力。

(二)活动时空封闭化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利用在校时的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时空的封闭性问题尤为突出。除去课表上的体育课以外,学生可以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课间和小课间,可是仅仅这点时间想要充分利用起来往往也比较困难,很多班主任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减少安全隐患,杜绝学生小课间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自由活动时,运动场地就显得捉襟见肘,部分班级不得不在走廊上、花坛边及校园主干道上进行活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活动组织薄弱化

大课间统一的广播操或者跑操过后,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自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大都是班主任。班主任基本都是利用学校仅有的器材,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仅仅依靠班主任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校外丰富的“俱乐部”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导致組织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成效差强人意。

三、厘清:影响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

(一)学生运动场地匮乏

充足的运动场地是保障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石,缺乏运动场地,课外体育活动更是无从谈起。当下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特别是一些乡村学校,甚至最基本的塑胶跑道和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仍然匮乏。每当大课间以班级为单位自由活动时,部分班级的活动场地只能局限在花坛边,走廊里等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阳光大课间等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难度很大,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项目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二)体育课程数量较少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主课上,体育课的课时数被大大地挤压,进而导致体育教学课时相对不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体育课,但是很多时候体育老师无奈地“被生病”了,取而代之的是语数英等主课。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尚且无法保障,更不要说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大大地压缩,常常出现这节课老师没走,下节课老师已来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被无情地挤压,这是阻碍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专职教师数量不够

“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你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吧?”这些网上流传甚广的段子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当下部分学校的真实写照。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共有15个班级,可是专职体育教师只有2人(同时还兼任着学校的管理工作),大部分情况下由其他非体育专业的老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非专业的体育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散养式教学。有的老师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面自习,这让学生仅有的体育课堂时间也被无情地压缩。

四、策略: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路径

(一)多彩社团,实现体教融合

吸引多方力量,开设多样化的社团,可以更好地实现体教融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项目,进行深化学习,进而掌握熟练运动技能,养成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近几年,学校陆续建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舞蹈、武术、风筝共六个大型社团,这些社团的指导老师有些是引进校外体育俱乐部,有些是体育爱好者,有些是运动员出生的学生家长,这些校园公益性社团,丰富了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的选择,让更多的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如风筝社团,在中国,风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放风筝是一种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户外体育活动。放风筝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可达到活动眼睛、强身健体的目的,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社团吸引当地风筝爱好者担任指导老师,从风筝的由来、风筝的种类和制作、风筝的放飞、风筝比赛等方面开展教学,通过社团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放风筝这一技能,提高了自身的动手操作与运动技巧能力,还充分感受了传统体育的魅力,大大促进了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

(二)玩转流行,促进自主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上也是一样。教师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依据地域和气候特点,迎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项目”,如跳皮筋、滚铁环、对踢毽子、放风筝、扔沙包、登山、远足、定向运动等项目。这些项目组织简单、规则明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锻炼。

再用“流行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如,篮球社团练习行进间变速运球一课中,教师创设输送防疫物资情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抗疫小分队”,将手中的篮球比作防疫物资,借此强调运球过程中不丢球的重要性。并在全场散点运球热身过程中,巧用“不聚集、不扎堆、保持距离”的防疫要求,强调运球练习中的动作要领。融合当下热点,拉进学生距离,让学生对课外体育参与兴趣大大提高。

这样的教学设计十分巧妙,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切实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勤练常赛,搭建展示舞台

“教会、勤练、常赛”是近年来学校体育倡导的先进理念,体育竞赛是学校里每一位学生都应参与的。首先,课外运动活动应以“运动竞赛”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中去,在竞赛中体会体育精神,锤炼顽强意志。课堂教学侧重于“学与练”,课外体育活动侧重于“练与赛”,因此,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以赛带练,练赛结合”的方式对复习、巩固与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关键作用。另外,若缺失了运动竞赛,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将失去兴趣与动力。

校园联赛是深受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在检验班级竞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一举两得。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篮球联赛等赛事举办,让足球场、篮球场上多了生机,课余时间也看到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了。比赛结束后,优秀运动队、优秀运动员等表彰大力宣传,充分发挥了榜样教育的作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来,并通过不懈努力,站上领奖台。

体育校园吉尼斯纪录活动,改变了传统比赛“少数人比,多数人看”的弊端,项目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爱、擅长的项目进行挑战,纪录获得者可获班级积分,如此一来,人人都是运动员,人人都可是班级贡献者。

(四)因材施教,引导自主参与

体育与别的学科有些不同,它是较为灵活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学习达到平衡。这就要求老师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身体素质,根据这个目标因材施教,采用更恰當的锻炼强度、更契合的考核标准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得到蜕变。

1.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我国古已有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理论,彰显了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按同一内容、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考核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一刀切的课堂教学,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吃不到”的现象。而分层教学设定的差异性教学目标,契合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组织分层练习之前都会对学生做一次“前测”,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作为分层梯度的参考依据。笔者将学生分为三层:“基础巩固”、“突破提高”和“自我挑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基础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学练。如教学六年级跨越式跳高第二节复习课时,笔者依据学生能力差异组织分层教学,基础组以熟练跨跳动作为学习目标,高度设置为70-80厘米;提高组以加强助跑起跳高度为学习目标,高度设置为80-90厘米;高手组以挑战腾空高度为学习目标,高度设置为90-100厘米。各小组皮筋高度都有10厘米可调节范围,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体现分层教学梯度。

2.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并且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学校自创的武术操《杨家将》时,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武术操掌握水平的高低,进行灵活的搭配分组,让已经掌握武术操的学生和尚未熟练者搭配成一组,通过“兵带兵”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合作精神的同时,大大地缩短了全体学生学习武术操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堂质效,打造学生乐在其中又练达其效的体育课堂,是当下亟需探究的要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自主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既提高体能又养成健康行为,既掌握技能又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实现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延成.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9(41).

[2]严冰.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22)

[3]赵霞.对我国传统课外体育活动的反思[J].体育学刊,2019(4).

[4]陈传锋.中小学生课外体育学习活动的缺失状况与对策思考——基于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学习活动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11).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双减政策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探究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